文/陆武丹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40~50岁之间的女性发病率可以达到51.2%~60.9%,且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临床症状以腹部肿块、月经异常、腹部疼痛及肌瘤对盆腔周围器官(如膀胱或直肠)的压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不孕或流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素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而早期子宫肌瘤更倾向于通过激素药物保守治疗,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药物,属于化学合成兹体类药物,能够通过阻断孕激素的扩血管作用以及改变肌瘤组织内部的旁分泌和自分泌路径,缩小子宫肌瘤,并不同程度纠正患者贫血、月经紊乱的症状,疗效均已得到肯定。但部分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在此背景下,本院考虑联合中医温肾化痰祛瘀法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以期优化患者疗效,总结如下。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肾虚血瘀证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8.65±4.21)岁,病程4个月至5年、平均病程(2.18±0.67)年,肌瘤直径1~5cm、平均直径(3.42±0.42)cm,肌瘤单发21例、肌瘤多发15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8. 12±4.70)岁,病程5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2.30±0.59)年,肌瘤直径1~5cm、平均直径(3.38±0.46)cm,肌瘤单发23例、肌瘤多发13例。两组患者资料平衡性良好(P>0.05)。
纳入标准:①经妇科检查和超声诊断,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子宫肌瘤诊断标准:妇科检查,子宫体积出现不规则增大,或伴有子宫形态改变,可触及质硬、结节状或球状突起;出现下腹肿块及压迫症状(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腹痛、阴道流血、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白带增多、下腹坠痛等症状;超声检查结果可见单个或多个中强回声团,包膜清晰完整。②对患者进行中医诊断,均符合《中医妇科学》中肾虚血瘀征相关指征。主症:患者伴有腰膝酸软症状,下腹部触痛及质结块;次症: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经色紫黯有块,并伴有头晕耳鸣、下腹坠胀、乳房胀痛等症状;舌脉:舌淡红或紫黯,或伴有瘀点、瘀斑,脉弦细后沉涩。主症+2项次症+舌脉即可确诊为子宫肌瘤肾虚血瘀征。③患者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近期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或避孕治的患者。②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对实验用药过敏的患者。③合并有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合并有内分泌系统严重病变的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片(武汉九珑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33551;25mg)进行治疗,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使用加用温肾化痰祛瘀法进行联合治疗。方药组成:熟地黄15g,茯苓15g,怀山药15g,山茱萸15g,夏枯草10g,丹皮15g,枳实10g,炒苍术10g,香附10g,附子6g,肉桂6g,三棱10g,莪术10g,胆南星6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药。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月经、子宫检查指标改善情况。
临床疗效判定:①治愈。子宫肌瘤消失,子宫大小恢复正常,月经恢复正常,白带增多、腹部疼痛、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消失。②显效。子宫肌瘤缩小50%以上,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白带异常、腹部疼痛、腰膝酸软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得到显著缓解。③有效。子宫肌瘤缩小25%~50%,不良临床症状有所好转。④无效。子宫肌瘤缩小不足25%甚至增大,临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总有效率=(①+②+③)例数/总例数×100%。
性激素指标:血清黄体酮(P)、雌二醇(E2)、促尿促卵泡素(FSH)。
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
月经及子宫检查指标:月经期、月经量、子宫体积、单个瘤体最大体积。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P、E2及FSH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试验组患者P、E2及F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试验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期、月经量、子宫体积、单个瘤体最大体积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试验组患者月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及单个瘤体最大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及子宫检测指标比较
子宫肌瘤属于卵巢兹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其生长和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孕激素能够促进子宫体细胞突变和子宫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子,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能够直接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直接缩小肌瘤的体积,还能够通过拮米非司酮活性或抑制孕激素受体活性,阻止黄体酮与其受体相结合,阻断对子宫肌瘤促生长作用,减少子宫动脉血流或阻断子宫动脉血流,促进肌瘤的萎缩或体积缩小,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取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停药后肌瘤会恢复生长。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以其高效、安全、复发率低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子宫肌瘤在中医学中属于“症瘕”的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脏腑失调”“气血相搏”“淤血内停”所致,肾虚(病机之本)血瘀、痰瘀互结是其常见病因,故中医治疗以“温肾化痰”“活血祛瘀”为主。本院自拟温肾化痰祛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方药中的熟地黄为君药,主补气血,滋肾水,益真阴,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怀山药、山茱萸、附子、肉桂为臣药,怀山药能够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山茱萸能够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常与熟地黄、山药、茯苓、肉桂等配伍,对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附子善补命门之火,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肉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炎消菌、散寒保暖等功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助怀山药补肾益脾、益气养阴之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常与茯苓同用,可解熟地黄之滋腻之性,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的功效,可制山茱萸之温涩之性,炒苍术能够健脾燥湿、明目安神、祛风散寒;夏枯草能够散结解毒、清肝明目、补养血脉,且现在药理学已经证明夏枯草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对月经期延长造成的子宫内膜炎和腹痛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枳实能够破气消积,胆南星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的功效,三棱、莪术归肝、脾二经,具有破血去瘀、行气消积的功效,为化瘀血之要药,香附具有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化痰”“活血祛瘀”之功效,通过补肾填精,补足患者肾气,维持肾功能的正常,推动血液运行,缓解患者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补肾与活血化瘀并用,有利于症块的消散,能够明显改善血瘀患者的血流流变学指标,纠正患者血瘀状态,标本兼顾、气血同调,共奏益肾养精、活血化瘀之功效,改善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阻碍肌瘤细胞能量代谢,使其血供减少缩小子宫体积和瘤体体积。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益效果,能够强化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肌瘤体积的缩小,同时能够调理患者脏腑功能,稳定患者远期疗效,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温肾化痰祛瘀法辅助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肾虚血瘀证患者,能够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月经不调症状,缩小患者肌瘤体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米非司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