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或鼓膜穿刺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2-06-01 10:07汪妍宇
保健文汇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耳鼓膜外耳道

文/汪妍宇

作为耳鼻喉科多发病和常见病,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等,若治疗不当或者不及时,病情进展,控制难度进一步增加,可导致患者听力损失。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如感染、食管反流、咽鼓管障碍等,而腺样体肥大诱发的咽鼓管功能障碍为主要引发原因,病情控制难度显著增加,容易加大病情复发率,严重损害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并干扰其正常生活和工作。现阶段,临床主要以排出积液、促进透气引流功能改善等为主要治疗原则。于患者发病早期应用抗生素及滴鼻液滴鼻等可促进黏液排出,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应用抗生素等可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同时也容易引发多种副作用。手术治疗能够保证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及身体康复,而且还可有效降低病情复发率,鼓膜置管术及鼓膜穿刺术等均属于临床常用术式。本次研究就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进行对比,以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量为62例,患者自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将患者分成两组并分别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鼓膜穿刺术,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手段所取得的的治疗效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慢性中耳炎患者62例,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筛选,纳入标准:①综合患者临床表现并经听力学的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临床症状包括耳鸣、耳痛、听力下降、耳部有阻塞感等;③耳内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活动减弱、色泽异常,鼓室腔有气泡或液平面;④鼻咽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腺体样肥大;⑤患者与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⑥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方案。排除标准:①合并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者;②合并鼻息肉、过敏性鼻炎或者鼻窦炎者;③有麻醉或手术禁忌证者;④有颅面部损伤史或者手术史者;⑤合并免疫系统功能缺陷者。根据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样本量均为31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7~59岁,平均(30.57±4.35)岁,病程范围:2~18个月,平均病程(6.34±0.37)个月,单耳发病18例、双耳发病13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7~63岁,平均(31.05±4.27)岁,病程范围2~20个月,平均病程(6.41±0.39)个月,单耳发病19例、双耳发病12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患者体位进行适当调节,患耳朝上,应用棉棒对外耳道进行消毒,然后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麻醉措施,成人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儿童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于监视器下应用0°、直径2.6mm耳内镜进行相关操作,对患者内鼓膜情况及耳腔积液情况进行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术,对鼓膜表面实施麻醉,然后将注射器与短斜面7号穿刺针相连,于鼓膜前下象限实施穿刺。若患者存在黏稠状或者胶状积液则于原穿刺孔后上方做穿刺孔,将地塞米松注入其中进行冲洗,术后冲洗外耳道并为患者提供抗生素。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以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做长度为1~3mm放射状切口,通过微型吸引器将鼓室积液吸净,将渗液排净后将硅胶鼓膜通气管放入切口内,通气管需卡于切口边缘部位。术后对外耳道实施暂封操作以降低外源性感染发生风险,同时为患者提供抗生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概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若渗液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鼓膜黏膜完全恢复正常后可将鼓膜通气管取出。若患者治疗后6个月以上通气管未自动脱落且无中耳积液等症状,鼓膜及听阀均恢复正常,即可将通气管拔出。

1.3 观察指标

(1)治愈:临床症状(耳痛、听力下降及耳部有阻塞感)完全消失,纯音听阈<25dB,鼓膜标志清晰、声导抗图呈A型;有效:临床症状缓解,纯音听阈提高幅度>10dB,鼓膜色泽较为暗淡且呈内陷状,声导抗图为C型或低峰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者有加重趋势,纯音听阈提高幅度不足10dB,鼓膜膨隆或内陷,鼓膜色泽暗淡,声导抗图呈B型。治愈例数与有效例数占总例数比例×100%即为临床总有效率;

(2)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通过听力计(生产厂商:丹麦Madsen公司,型号:ORBITER922-2)对患者在不同频率下(0.5kHz、1.0kHz及2.0kHz)听阈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组间对比;

(3)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

(4)统计两组鼓膜穿孔、鼓室硬化及中耳感染等并发症情况;(5)记录并对比两组中耳积液时间。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2.2 治疗前后听力水平对比

治疗前患者在不同频率(0.5kHz、1.0kHz及2.0kHz)下听阈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在不同频率下听阈水平均下降,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在不同频率下听阈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听力水平(±s,dB)

2.3 治疗前后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对比

治疗前患者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对比,观察组患者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s,dB)

2.4 并发症对比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更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并发症[n(%)]

2.5 中耳积液时间对比

对照组中耳积液时间为(8.97±1.45)d,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为(6.46±1.42)d,两组对比,观察组中耳积液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显著(t=8.204,P=0.000)。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临床多发性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当前临床尚无法解释该病的发病机制,异常免疫反应、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与该病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咽鼓管出现功能障碍使得黏膜吸收中耳气体,造成中耳内负压升高、黏膜通透性增强并出现黏膜渗出及水肿等异常表现,进而出现中耳积液现象。作为免疫器官,腺样体属于咽淋巴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炎症对腺样体或者周围组织造成刺激可引发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细胞数量不断增加,炎性介质随之增加,进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咽鼓管功能受到不良影响并诱发中耳积液。

鼓膜穿刺术通过向患者鼓室内直接刺入穿刺针头,抽出积液并注入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微创、易于操作等特点,但是由于鼓室内有蜗窗等重要结构,要求临床医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和水平,若行抽吸操作时出现针头移动等现象容易诱发相关并发症,如鼓膜撕裂、鼓室内侧壁出血等。除此之外,若患者外耳道过度狭窄或者弯曲,可导致手术治疗难度明显增加,也会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造成影响。

鼓膜置管术通过留置一次性导管的形式将逐渐排出鼓室内积液,有助于患者鼓室内外气压保持平衡,可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除此之外,鼓膜置管还可抑制腺体增生并减少杯状细胞,可避免鼓室内生成过多液体,有助于促进纤毛运动及咽鼓管功能恢复。

此次研究中,治疗后患者病情及听力水平均得到改善,可见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两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语频区气导平均听阀更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且中耳积液时间更短,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毅强等研究中,应用鼓膜穿刺术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73.33%,应用鼓膜置管术的患者有效率为100%,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81.82%,观察组患者为97.73%,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与鼓膜穿刺术相比,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病情改善效果明显更加理想,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并保证治疗安全性,实施鼓膜置管术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术前对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用到摄像显示系统及相关仪器设备等进行调整及全面检查,确保药物准备充分,各仪器设备性能正常;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各项手术操作,置管前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分泌物进入鼓室;向外耳道插入耳内镜时必须动作轻柔,确保耳镜前端不会接触患者外耳道,防止出现镜面污染或者发生外耳道皮肤擦伤等不良事件;根据患者外耳道管径为其提供相应的耳内镜,以便能够对耳内情况进行直接观察,确保各项操作顺利进行;置管切口应与鼓膜表面保持放射状,防止鼓膜纤维层中放射状纤维的完整性被破坏。

综上所述,与鼓膜穿刺术相比,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控制术后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中耳鼓膜外耳道
常掏耳当心耳道“发霉”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知了
“掏耳神器”竟致耳朵回声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鼓膜穿孔严重吗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
耳朵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
漫谈中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