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志敏
HTN(HTN)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表现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血压长期升高可损伤心、脑、血管等多个靶器官,且全身代谢有所改变,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可危及患者性命。轻中度HTN需合理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否则将使心脑血管发病风险加剧,也会使得病情进展为重度HTN。氨氯地平是典型降压药物,对轻中度HTN患者的血管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但长期使用毒副反应大,故需寻找其他降压药物。左旋氨氯地平能使得服药剂量减半,稳定患者血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鉴于此,我院对收治的轻中度HTN患者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旨在对患者的血压及疗效进行评估,以证实左旋氨氯地平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轻中度HTN(n=70)患者为探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HTN相关诊断标准符合;②舒张压90~109mmHg,或收缩压140~179mmHg;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存在头晕、眼花等症状(不同程度);⑤神志清晰。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存在药物过敏史;③糖尿病;④心肝肾等相关疾病;⑤继发性HTN;⑥过度饮酒;⑦滥用药物史;⑧继发性HTN。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左旋组及参照组,其中左旋组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5岁,平均(48.64±8.35)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27±4.25)年;体重45~75kg,平均体重(58.34±5.69)kg。参照组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5~76岁,平均(48.71±8.23)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45±4.39)年;体重44~76kg,平均体重(58.25±5.71)kg。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年龄等)数据相较有可比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患者、家属同意,并配合治疗;研究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参照组:本组患者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辽宁康博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447,规格2.5mg)治疗,药物初始剂量为2.5mg,每天口服1次,治疗7天后,血压未降至正常水平,可将药物剂量调整至5.0mg,每天口服1次,用药剂量需控制在15.0mg内,治疗周期为8周。
左旋组:本组患者应用左旋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国药准字H20083362)治疗,药物首次服用剂量为1.25mg,每天口服1次,治疗7天后,血压未及正常水平,可将剂量增加至2.5mg,每天1次,剂量需控制在5.0mg以下,治疗周期为8周。
(1)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心电监视图监测心率变化情况,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美国公司)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24h,监测指标为舒张压、收缩压。
(2)血管功能: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管功能指标,指标包括中心动脉脉搏压、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3)不良反应:心悸、疲劳、头晕头痛。
疗效判定标准如下:舒张压在治疗后下降幅度>10mmHg, 收缩压降低幅度>30mmHg,但在合理范围内,或舒张压未恢复正常水平,但下降幅度>20mmHg,为显效;舒张压在治疗后下降幅度<10mmHg,属于正常范围,收缩压降低幅度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mmHg,为有效;治疗后,血压未在正常范围内,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均呈异常增高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35例×100%。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29%vs77.14%)相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相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左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水平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心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心动脉博压、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相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左旋组患者的中心动脉博压、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水平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功能指标比较
左旋组、参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71%、25.71%,两组患者发生率相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较[n(%)]
HTN在国内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会严重危害国民的身心健康。HTN已然成为国内基本公共卫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HTN管理应当和糖尿病管理一样,成为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HTN也属于全身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循环动脉收缩期、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等。在HTN中,原发性HTN占比为90%以上。而据相关研究调查统计,HTN在国内的患病率分别为5.11%、7.73%、11.88%,患病率在总体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国内18岁以上的成人HTN发病率高达18.8%,患病人数约1.6亿。然而,HTN人群HTN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普遍偏低,分别为32.2%、24.7%及6.1%。男性HTN人群明显高于女性HTN人群,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国内HTN患者的治疗控制率仅为25.0%,而其发病机制和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肥胖、吸烟、饮酒等。HTN的调节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等系统进行调节,若调节系统存在失代偿化时,血压就会表现出异常增高趋势。轻中度HTN起病慢,不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患者可能会存在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将加剧患者痛苦。即使在目前医学技术发达的情况下,HTN仍无特性根治方法,治疗重点在于减少患者的靶器官损伤风险,控制血压,故降压药物是HTN患者的理想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轻中度HTN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一般应用联合药物来治疗轻中度HTN患者。大量研究表明,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不仅能获得较理想的降压效果,也能减少降压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有效既安全。
氨氯地平属于一种长效降压药物,该药物不仅能够阻滞血管平滑肌,还能阻滞心肌细胞中钙离子进入细胞,以起到血管平滑肌舒张的作用。氨氯地平可与受体相结合,解离速度慢,但药效具有较长的维持时间,能对全身血管起到舒张作用,也能舒张冠状血管,对冠脉血流量具有增高作用,从而降压效果显著。但该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如心悸、头晕等,在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
左旋氨氯地平属于新型降压药物,其能阻滞钙离子进入人体血管细胞内,对血压平滑肌具有明显的舒张作用,降压效果明显,有助于保护心功能,对心率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且该药物剂量减半,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很少,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其有更高的安全性。本研究显示,与参照组相比,左旋组的总有效率更高;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呈现下降趋势,中心动脉博压、臂踝脉搏波动传导速度、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较治疗前呈明显增高趋势,且左旋组上述指标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左旋组的总不良反应率更低。左旋氨氯地平是氨氯地平的衍生物,其本身具有较高的水溶性,经治疗后,患者动脉内膜厚度能明显降低,血压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该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负性肌力低,故不良反应能明显减少,且能对血管功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左旋氨氯地平应用后,轻中度HTN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所降低,不良反应少,证实该药物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