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发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呈现出乡镇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落后于城市的现状,例如乡镇中学的校园足球活动发展,我国早在2009年就发布了开展足球活动的通知,但部分乡镇中学由于硬件设施不齐全,场地不足等问题,实际实施与预期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适当的足球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要推进足球进入乡镇中学校园,提高我国青少年的综合身体素质。
关键词:乡镇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足球运动是一项国际性的体育运动,有着“世界第一运动”之称。不仅仅是城市的中学生有足球梦,乡镇的中学生也同样有想成为足球巨星的梦想,在乡镇中学校园合理地开展足球活动和课程,在放松学生的心情、缓解学生压力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加强他们的抵抗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制造好的条件。
一、乡镇中学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
(一)学校和社会重视度不足
由于社会和学校的不够重视足球运动除了爱踢足球的人知道和了解之外,其他人对足球这一运动项目的了解并不多,更谈不上能喜欢上和参与进去了。由于社会竞争大,我国的教育仍然处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道路上,虽然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清楚应试教育的缺点,但是还是不能改变老化的思想,社会上针对中学生的校外辅导机构越来越多,它们几乎占据了学生的所有课外时间,我国中高考的考试、升学机制以及就业时看重学历等等,都促使了学校家长对体育活动的忽略,尤其是乡镇的中学生,他们不像城市的学生虽然时间少,但是还是会有专业的教师来教他们关于足球的技巧和知识,大部分乡镇的中学生则没有专业的教师来教学,校园足球课程也不能够顺利进行,部分学校在建校时并没有规划足球的场地,也是导致后续的足球课不能开展的原因之一。
(二)课堂没有创意,学生缺乏兴趣
中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学习能力和好奇心,快速地学习到足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技巧,甚至喜欢上足球这一运动。但这个过程是需要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来引导的,但大部分的乡镇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较单一,没有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创意活动,平时的训练活动在大部分的中学生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对于他们来说,还没有自由活动的运动效果好,教师容易忽略学生渴望自由的心理特点,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课堂内容,学生就容易分神,并且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在制定课堂活动,创新课堂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教师的考察评定并没有培养学生兴趣这一项,导致了教师在创新优化课堂的过程中没有动力,积极性不足。
二、乡镇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策略
(一)加强宣传,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错误歪曲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了校园足球的发展,应该先从对足球相关文化的传播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社会、学校和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他们对足球运动的观念和看法,使他们能够重视起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支持乡镇中学的校园足球的发展,共同努力培養学生的足球兴趣。例如,首先可以通过在电视中播放关于足球的小广告,来让足球走入生活中去,使家长和学生对足球产生印象。其次是在社区街道张贴学校、社区足球活动的宣传单,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有机会和渠道了解足球、观看和参加足球比赛。在学校播放足球比赛的视频,并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学校组织足球比赛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体会足球的乐趣,比赛后可以播放国家领导人关于推进校园足球的相关讲话,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到,学校开展足球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水平
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足球的态度以及他们自身的足球专业水平,对于足球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校园足球的长远发展需要教师能够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且校园有良好的足球氛围,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足球运动的水平,从而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足球运动综合水平,保证我国乡镇中学校园足球的长远、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学校全体教师普及足球的相关知识,使在校的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了解足球,能够和学生以朋友的关系一起踢足球,在课余时间教师们也可以一起踢球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营造出校园足球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技能培训,增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招聘专业的足球教练,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从而使校园足球能够高质量地发展下去。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乡镇中学校园足球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各方面的各种原因都会阻碍校园足球的发展,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改变对教育理念的看法,紧跟教育改革的脚步,通过不断改进更新教育方案,加大力度宣传足球运动的好处,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为校园足球提供好的硬件设施,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共同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晟.我国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1(21):3.
[2]薄浩.地方中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百科论坛,2020(18):123.
[3]王正文.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