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在当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17-01-16 21:36谢小平费少忠
东方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乡镇中学精髓国学

谢小平+费少忠

摘要:“国学”是中华文明之精华,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明证,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学生不可不学“国学”,否则传统文化在当下有断代的危险。本文着重介绍个人对“国学”精髓的认识,及乡镇中学语文教师在匮乏资源环境中,努力实现“国学”的经世价值。

关键词:乡镇中学;语文教学;“国学”精髓;“国学”实践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从《礼记 · 学记》、《周礼 · 春官宗伯 · 乐师》等都可以找到这个字眼。不过,相比现世,“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二十世纪初。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内容广博精微。笔者认为“国学”,应该是一个正常国家历史传承下来的思想、文学、科学、技艺等各项文化现象的综合。文以载道。国家之文学,才是“国学”之根本。中学语文教师传承“国学”责任重大。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传承“国学”的意义。

传统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我国可收集流传的古籍经典浩如烟海,是中国历史与智慧的浓缩和精髓。

1、我国现代教育借鉴美国和前苏联的课堂教育模式,侧重于知识与意识形态教育,而缺失最大的一部分就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中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学“国学”正是时候。中学文言文教学,如果不能让学生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那确实是语文教学的遗憾。

2、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经典著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为了防止不良文化侵蚀,使孩子们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增强祖国意识,提振民族精神,必须弘扬“国学”。

二、中学生应该接受“国学”教益的内容。

“国学”内涵包括了有国家文化与艺术特征的各类学科,这些学科具有历史性、延伸性、发展性、国家性。笔者认为“国学”在当下,就是号召国人学习、传承、扬弃传统文化。结合多年不断的教学实践,现将本人认为中学生应该接受“国学”教益的内容推介如下:

1、商周前古文明。古代神话传说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封神演义》、《精卫填海》等等构思精巧,想象大胆,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敢于突破困难的人生信念和坚持正义必胜的价值取向。燧人氏根据天文观察做《河图》、《洛书》,是国学的奠基;伏羲推演八卦五行,是“国学”创立的完成。中华民族祖先在劳动生活中凝结的进取、正义、创新精神,是我们世世代代力量之源。

2、“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各司其职,各园其说,在生存、生活、生产领域发表了许多观念和见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我国宝贵的“争鸣”文化。

3、孔孟之道,儒家规范。儒家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培养人的各种技能。儒家文化是国学精神里面最核心的东西,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4、大治时期的规范文化与乱世融合的文化创新。

5、书院文化、程朱理学、船山文化等特定文化现象。

6、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赋、曲及散文、小说。

二、、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实践的根本要义。

我们开展“国学”教育至少要让孩子们知晓这三个根本要义:

1、“国学”是顺应自然规律的科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是生生不息、绵绵若存的自然、客观、伟大的规律,是永恒的真理。

2、“国学”是个人修身的蓝本。“国学”直视人的生老病死规律,提出了国人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个人价值取向,揭示了人生贵重于衣食住行修的“人本”,所以“国学”是成人成才成贤成圣之大成之径途。

3、“国学是家国和谐的根源。克己复礼,推己及人,“国学”充分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宗亲是国家的神经元素。在家国治理方面强调“和”文化,认为“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和万事兴,“和”文化是在剧烈变化的时代,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强调个性解放以及民族创新的今天,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地球、宇宙“和合一家”的“国学”观念。

三、在当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学” 实现的两个主要途径。

(一)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学语文课本收入的文言文,具有突出的文学代表性,蕴涵着美学、哲学、艺术。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乡镇中学,地处偏僻,家庭世代多以务农为主,几乎没有藏书,孩子们较少接触大部头的原始国学典籍,也很少碰到有深厚古文学底蕴的知识人。接受传统“国学”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教学当中采取诵读的方法,让学生记住是第一要务。识记理解当然也不能马虎,不过最最关键的是延伸教学。正所谓“国学”教育的功夫在教科书外,只有延伸教学,国学的魅力才能释放出来。目前有不少的语文教师为讲课而讲课,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知识延伸、思想传导做得不够。文言文教学是抵消外来、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治疗孩子文化素养严重“营养不良”的药方。“国学”在课堂,能够消除孩子们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全成长人格。

(二)文言文课外阅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古文观止》、《唐诗宋词》、《孙子兵法》、《史记》等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智慧。虽然我们仍然待遇不高,但是我们要有时代意识。乡镇语文教师要主动担当“国学”启迪的责任,为“国学”资源鼓与呼。语文教师要想办法求得这些国学经典,供自己和孩子们阅读。在互联网+ 时代,纸质图书外,我在我的住所(兼办公室)自费装备了电脑,开通了网络,许多的国学经典可以查询学习,“国学”实践又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们的乡镇中学的孩子们大部分是留守少年儿童,在老师的引领下,传统国学经典融合到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国学”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这就是我们乡村教师意义伟大所在!

总而言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的“国学”实践,让农村孩子们也得到了思想启迪和净化。《易经·系辞》“周乎万物道济天下”,一个“济”道出了数千年来文人志士的利他情怀。万文正《岳阳楼记》 所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忧国爱民的伟大宣言。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权钱和欲望涌动的今天,高扬“国学”的旗帜,绝对不仅仅只是一种象征,乡镇中学语文教师,“国学”实践细微、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楼宇烈

猜你喜欢
乡镇中学精髓国学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中学——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塑造现代学校精神
“垂”改成“掉”,好不好?
MIDNIGHT IN TAIPEI
南梁精神你我他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乡镇中学生的生活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缝补Boro items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乡镇中学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升乡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