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企合作背景下郫都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2022-06-01 03:48任洪娇
民族文汇 2022年2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

任洪娇

摘 要:“科教兴国”背景下,我国校地企合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日渐显著。从科研人员下海创业个别推动技术转移,到各高校合作创办企业集团推动技术转移,再到各高校成立创智园区,与当地政府进行校地协同创新、与当地企业进行校企协同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不断升级,成效显著,为国家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让科技人员与收益对接,促进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本文以郫都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为研究对象,郫都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为切入点,以横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郫都区校地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地企,科技成果转化,横向比较

一、研究背景

2019年以来,为引导高校院所科研人员以成果转化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岗,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进一步拓宽,四川省共建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郫都区作为拥有2所部属高校,多所省属高校聚集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之一,紧挨科技企业聚集密集的高新西区,产业分布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和能源化工等四川省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

本文以郫都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为代表,以郫都区高校、相关政策背景、“5+1”现代产业相关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校地企合作背景下郫都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二、相关政策

(一)国家层面。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专利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新专利法》),是专利法历经的第四次修改,也是我国专利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对科技成果转化有新的指导方向。

(二)四川省层面:根据川教〔2021〕42号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深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全面建立“先确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赋子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科学研究活动一般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一般都集中在市场、企业,而地方为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支持,校地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就是要结合这三部分,让它们彼此合作,“互利互惠”。由此可见,校地企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三)郫都区政策背景:校地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我国企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科研经费多渠道来源、实现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合理流动、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的催化剂,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打破了过去校社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在吸引高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服务项目集聚的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郫都区建立了“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三、郫都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发展现状

(一)整体情况

郫都区拥有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多所高校。科教资源富集。一是通过资源整合,结合郫都区校地合作基础,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找准合作发展重点,梳理汇总校院企地融合发展载体资源,结合郫筒街道电子信息、红光街道工业设计、团结街道影视硅谷等特色街区建设,与高校协同推进产业功能区生活配套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构建打通“政产学研用”多环节协同创新。二是通过制度设计。研究制定院校企地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例会、高校联席会,建立校地对接机制及固定联络员定期联系机制,及时沟通了解各方面工作进展,定期研究推动重点工作落实。三是抓平台搭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充分释放高校院所人才、学科和创新优势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院所向地方和产业功能区开放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创新服务资源,撮合技术需求方和成果拥有方达成合作。开展有利于高端人才聚集和主导产业发展的论坛、展会、峰会,跟踪梳理企业问题诉求,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校企对接活动,对转化落地项目提供支持。

(二)相关高校合作情况举例

2022年3月17日,成都市郫都區人民政府、电子科技大学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郫都区举行,双方将在共建校友创新孵化平台、共办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共建产业引导基金等方面展开合作。这是郫都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基地”向“科创高地”跃升的务实举措,也是深化校地合作、加快构建环高校经济圈的生动实践。郫都区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签订了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校友校地创新发展合作协议,成都高新区教文卫健局与郫都区教育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郫都区和电子科技大学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的原则,建立合作关系。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通过校地合作引培校友双创及产业化项目、校友科研成果转化、共建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探索校友校企地协同创新模式。

成都市郫都区郫筒街道的成工新邨众创空间(简称“众创空间”),一经落成,即成为路边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据悉,众创空间集功能化、现代化为一体,机器人开发、无人机/航模、VR等高科技体验、仿真实训、计算机培训、华为智慧学习工厂等各种“硬货”,为空间注入了创新创业的新元素。众创空间是成都工业学院与郫筒街道蜀都新邨社区在“校社共建”模式下,探索校地深度合作的成果。该众创空间依托工业学院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学科专业优势,整合校地企社资源,通过校地共建实现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共同打造“环工业学院知识经济圈”,全力服务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设。

(三)成都市2020发明专利占比提高

2020年,专利申请量超过2千件的市州有14个,比上年增加1个,比2015年增加9个。其中,成都、绵阳、德阳3市占全省总量的70.9%,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9个百分点。15个市州专利授权量超过1千件,比上年增加2个,比2015年增加8个。其中成都、绵阳和德阳3市占全省总量的72.0%,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6.8个百分点。

成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全省专利总量的59.3%和60.5%,比上年下降2.3和1.5个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10.7和8.6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全省的占比分别为71.6%和76.7%,比上年提高0.3和0.4個百分点,比2015年下降2.1和增长8.5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全省总量的71.2%,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较2015年增长2.5个百分点。

四、加强郫都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相关建议

(一)持续加强政策支持

2018年,国家出台新政策,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 + 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以激励科技成果转化。虽然郫都区已开展“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合作模式,但是要进一步发掘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成效和作用,还要从本质上激励研发与创新原动力。因此,要深耕地方,刺激区域经济发展,还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上下功夫,从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构建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等方面着手,构建相关政策体系,把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进一步上升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双一流”高校共同发展、深度融合的层次。

(二)探索协调合作新模式

此前,郫都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所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主要还是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专业楼宇等载体为主,并没有从合作模式上寻求新的路径。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搭建协调创新数字信息对接平台,寻求产学研数字创新合作模式,在搭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中显得同样重要。合理借助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手段,进一步促成创新要素资源和产业创新需求精准对接,可以探索构建“互联网 + 孵化 + 就地转化”的模式,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参考文献

[1] 许旻 , 李涛 . 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 [J]. 中国高校科技 , 2012(7):28-29.

[2] 罗碧峰 , 靳聪聪 , 徐旭 , 等 . 引进高校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以“蓝火计划”百色分团实施为例 [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34-36.

[3] 司林波 , 孟卫东 . 高校经济圈理论探讨 [J]. 教育评论 ,2010(6):10-12.

[4] 陈海鹏 , 刘红斌 , 张顺 . 产学研深度融合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于 51 所高校及 88 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分析 [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3):4-8.

[5]杜健.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及对策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 70 ~ 76

[6]栾春娟. 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实证分析与启示[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 3) : 265 ~ 273

[7]刘祯,程子玲,郭俊峰. 以色列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19,3( 5) : 1 ~ 5

[8]曾展英. 浅谈基于“放管服”高校科研经费管控[J]. 财经界( 学术版) ,2020,541( 4) : 77 ~ 79

课题项目:成都工业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2021DF005,“校地企合作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的传导机制研究——以郫都区为例”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
浅析信息化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天津市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技园管理经营模式探索
创新高校重点学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的思考
完善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