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强
一、作业设计的思考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与相关要求
1.作业设计应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作业设计目的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业设计必须做到“压总量、控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与学业设计目标指向上具有一致性。作业设计必须指向学科素养和单元核心观念。
(二)作业类型、形式、载体组成作业设计的主要结构
1.作业设计类型和形式。按性质可分为:复习作业、拓展作业、巩固作业、探究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按作业要求可分为:必做作业、个性化作业。按作业时间可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按作业形式可分为:书面作业、口述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
2.作业设计必须紧扣单元核心观念,指向学科素养。将学科素养细化分解,精准设计作业才能更好培养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可分解为获取史料的途径,判断史料价值,史料证实的路径等。
3.选择材料和设计问题组成作业设计的基本结构。材料主要以情景创设为载体,情景创设应体现必备知识、社会热点和五育融合等内容,联系学生实际,丰富情景创设和紧扣现实生活,使作业设计更加多元,形式更新颖和富有育人价值。
(三)作业布置、批改、评讲、评价构成作业设计的操作保障
1.作业布置应考虑学生实际分层要求。作业分为必做的基础作业和选做的个性化作业。布置从环节上可分为课前预学作业、课中探究作业和课后巩固作业。
2.作业批改反馈做到精准导向教学。
3.作业评讲:讲清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构建解决某类问题模式。通过教师点评示范、训练强化等方式逐渐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作业评价实现由分数评价向错误(诊断建错题集)转变;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师生、生生课堂过程评价)转变;由标准答案向注重思维品质层次要点赋分评价转变。
二、作业设计案例
(一)开放性试题
样例1,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中国历史地图册》第44页-45页,请从宋元时期三大科技的西传和外来科技传入图中,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提取两条以上历史信息?
1.训练学生思维层次。第一层次:照抄图中信息。第二层次:对时间、空间要素做出比较后回答。第三层次:对时间、空间等历史信息做出比较后,有条理综合回答。
2.教师评讲。根据学生思维层次要点赋分,指导训练思维方法。侧重以文本视角、史实利用、叙述逻辑、思维等因素作答。通过开放性作业训练,受到教育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样例2,依据人教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一课(第97页),设计作业:《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阅读下列“《齐民要术》目录(节)”回答问题: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
卷二:大豆、大小麦、水稻……
卷三:种蒜、种韭、种苜蓿……
卷四:栽树、种枣、种木瓜……
卷五:种桑、养蚕、种柳……
卷六:养牛、养马、养羊……
从材料看,称《齐民要术》为“农书”是否全面、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教师按照思维层次评判。第一层次:合理。因为教材上有结论。第二层次:不是很全面合理。本书内容丰富,不仅总结了农业生产技术,也包含了手工业、畜牧业等相关内容。第三层次:不全面但合理。本书虽然手工业、畜牧业等相关内容,但农业生产技术在书中所占篇幅较多,且被置于了首要位置。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的思想。
(二)材料选择与问题设计
依据教材内容创新问题设计,加深对教材的认知理解,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样例1,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请你将本册历史人物分类,并说明理由。举出你最喜欢的十个历史人物,说明选择的理由。
评讲:材料选择是教材中的必备知识,分类和选择必是了解历史人物,说明理由则训练表达能力,选择喜欢的历史人物,则反映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样例2,阅读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科书附录《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讨论以下問题:
1.编写大事年表的特点?
2.“大事”收录标准?
3.任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编制一份大事年表,并用200字左右说明选择“大事”的原因。
(三)课中作业
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苏格拉底之向”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以问题推进教学过程。教师成为引导者、鼓励者,学生成为探究者、学习者,建立师生互动对话的协作体。设计情景化、生活化的问题,环环相扣。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趣味性。把学生引向思维深处,营造深度学习的课堂,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