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维分析

2022-06-01 13:40尹长云
学理论·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尹长云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特征、思想性质、思想内容、思想目标上具有内在的融通与一致性,这是二者结合的现实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虽具有“世界性”特征,但在运用时必须民族化、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只有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中国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民族形式呈现出来,才能绽放出科学真理力量,这是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子,孕育和创造了丰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伟大理论飞跃,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又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引领实践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实现了四次伟大实践飞跃,这是二者结合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4-0034-03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观点,其中的第二个结合是全新的概括、创新性的认识。“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成长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那么,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场域产生的一种外来文化,何以能同东方场域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者结合的现实文化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普遍真理,为什么不能直接拿来使用,而需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民族转化才能发挥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孕育和创造了什么伟大理论成果?这些伟大理论成果又引领实践创造了什么伟大成就?本文拟对此做一论析。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现实性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犹如绚丽的日出,它的诞生与传播标志着人类社会空前的思想觉醒,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对中国产生了特殊的效应,它所焕发出的强大的思想伟力,引领中国社会创造了人间奇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第一个10年传入中国的,那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如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都曾被当作新思想介绍来到中国。然而,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唯有马克思主義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依归,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为什么?从文化层面而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融互通的内在契合性,二者具有结合的现实文化基础,这种基础或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从思想特征看,二者是相似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它“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2],就其直接理论来源来讲,就是19世纪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在内的西方三大社会思潮。从吸纳人类优秀思想成果这一点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故步自封的僵化不变的思想体系。与此相似,中华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共同造就的多元文化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既有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也有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在5000多年的发展交融中积淀起来的优秀文明成果,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第二,从思想性质看,二者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建立起来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民理论,具有本质上的先进性和突出的进步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渗透和体现在中华民族思想意识、人文精神、道德观念、行为实践诸方面的思想精华,是符合中国社会前进发展方向,适应中华民族发展要求的先进的、进步的民族意识,同样具有先进性和进步性。在这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本质上的先进性。

第三,从思想内容看,二者是相融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有不同的思想内涵和话语表达,但二者又具有许多共性的思想因子。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产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中的以集体为本位的“奉献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社会群体为核心的“利他精神”,马克思主义中的“认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的“群众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等,都能找到彼此的结合点,二者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

第四,从思想目标看,二者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国家、阶级、政党消亡,生产资料公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按需分配、人民思想境界极大提高、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民胞物与、推己及人、协和万邦、兼济天下、世界大同等思想,建构了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通的思想指向。

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统一性,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迅速找到了适合于自身生长的立足点和发展空间。试想,如果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矛盾或冲突的,没有相互融通性,那么马克思主义又怎能被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依归和精神灵魂?又何以能带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华民族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和中华民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对此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互通性与可融性,也正是这种相融互通的契合性,才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了现实的文化基础。EAD71427-029B-4DF2-A467-5DAF60BD4D02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必要性

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从现实层面而言是在近代中国深重民族危机的背景下,经过长期艰辛探索而做出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做出了种种不懈努力,但最终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命运。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讲,就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纲领,不可能拯救中国。资产阶级企图用资本主义思想做武器,采取改良或革命的方式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走资本主义道路来解救中国,也未能成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竖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马克思主义给处在黑暗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走向光明的思想武器,然而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拿来就可以直接使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整个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虽是普遍真理,具有“世界性”特征,但它提供的只是一般指导性原则,由于世界上不同民族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异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运用,必须民族化、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和思想伟力就在于它能够同各个国家不同的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民族化、本土化。具体运用到中国,就必须坚持“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本土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3],亦即马克思主义需要中国化。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两个结合”,从内容和形式上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点、中国气派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其实质就是把西方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应用、拥有中国内容、转化为中国形式。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作为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的转换,就必须与中华文明相结合。从文化交融的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断共生的过程。从时间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也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的。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首先必须跨越的是文化“接受”和价值“准入”这道门槛,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沃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支持及与之配合的土壤,是无法成活或者不能发挥其良性作用的。从实践维度看,马克思主义被中国文化所接受到被中国共产党应用于中国的特殊环境,再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得以推进和发展,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了联系和融合,正是在这种联系和融合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创新转化,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发展。

在中国革命中,以王明为代表的一些所谓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割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式的态度,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书本,向中国大众照本宣科,这样做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使广大干部群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智慧,并用中国民族话语来表达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用实事求是来阐释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用中国人知晓的矛盾概念来阐释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用知和行的关系来阐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等,这样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可以理解、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历史与现实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根植于中华文化这块沃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也才能真正“民族化”“本土化”“时代化”“大众化”,绽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引领实践的伟力。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义从西向东传播过程中,影响的不仅是中国,最初中国并不处在前列,曾经日本就领先于中国,但最终中国却走到了最前面,并成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就了辉煌的事业。这一本来不是中国本土的外来文化,在中华大地创造了令人类惊叹不已的人间奇迹,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非易事,然而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却被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中国农民工人阶级所普遍掌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作,但走的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路子,而走的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融合的路子,既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创新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智慧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中,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在把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孕育和创造了丰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生了三次伟大理论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指引下,在党的百年历程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中,创造了四个伟大实践成就,实现了四次伟大实践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是具有鲜明中国特点和中国风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理论形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华民族化的开篇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这一理论体系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篇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飞跃,这一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具有重大原创性贡献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思想体系是在中国文化土壤生长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在实践上彰显着强大威力。EAD71427-029B-4DF2-A467-5DAF60BD4D02

从理论上看:第一,构建了中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第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转换,提出了诸如“实事求是”“工农武装割据”“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和术语,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第三,为中国人民确立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创立了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体系。就理想而言,包括最高理想和各阶段的理想,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各阶段理想有所不同,现阶段的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就信念而言,就是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人民的科学信仰。第四,建构了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从人民层面而言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从民族层面而言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人类层面而言就是为世界谋大同。第五,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等方法论体系。例如实事求是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法治思维的方法、历史思维的方法、底线思维的方法等。

从实践上看,这三大理论成果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取得了四个伟大实践成就,实现了四次伟大实践飞跃。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成就,使中国人民从黑暗和被奴役中站了起来。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成就,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把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前进。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成就,使中国人民逐步富了起来。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逐步强大起来。伴随四个伟大成就而来的就是四次伟大飞跃。一是实现了政治上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我国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三是实现了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实现了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四个伟大实践成就和四次伟大实践飞跃是一个连续递进的过程,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9.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8-659.EAD71427-029B-4DF2-A467-5DAF60BD4D0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