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8.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4-0008-07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正在进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以及对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現代化的推进。与之相适应,各行业、各部门和单位也都应当进行相应的对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的完善和推进工作。对于公共图书馆这样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来说,其只有找到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工作切入点,才能做到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前进,而亲子阅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以儿童为核心的家庭文化正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不断变化,曾经是全民阅读补充力量的亲子阅读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认真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于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前瞻性作用。
儿童不仅是祖国的花朵,同时也是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希望,儿童阅读的意义毋庸置疑。在儿童,特别是低幼儿童的阅读中,亲子阅读是主要的形式。亲子阅读能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拉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对儿童的智商发育、语言积累、阅读能力等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儿童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终身阅读的开始,对共建和睦家庭、营造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 。
笔者重点论及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为亲子阅读提供更好的服务,以期对公共图书馆的机制完善和管理问题有所裨益。
1重视亲子阅读已经在理论界形成共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切与书相关的职业都被人们推崇,而图书馆业更被视为神圣的事业。图书馆的任务就是为人类打造一个坚固、实用的阶梯,通过这个阶梯将人们送达理想的高度,而为儿童打造的阶梯无疑是人生进步的第一个。图书馆人应当因此感到骄傲,更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而自豪[2]。
正因如此,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应十分重视为少年儿童特别是低幼儿童的服务工作。这一年龄段的阅读主要是以亲子阅读方式进行的,因此,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图书馆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十分重视这一课题研究。
笔者以“图书馆”和“亲子阅读”为主题,对中国知网进行全面而精确的检索,共检索到有关“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的论文214 篇。下页图1所示的我国2011—2021 年相关论文数量变化表明,图书馆亲子阅读研究在十年前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关研究并不多;2014 年是该领域研究的黄金时期,论文数量成倍增长,2018 年达到高峰,说明图书馆亲子阅读服务的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工作也向上推进了一个层次。
当前,我国学者对亲子阅读的推广研究各有所见,笔者总结得知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阅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下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中所起的作用。二是研究亲子阅读推广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三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图书馆亲子儿童阅读的现状及模式,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通过调查研究为亲子阅读提供“点菜”服务
2. 1问卷设计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6 岁低幼年龄段儿童的亲子阅读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得出公共图书馆针对亲子阅读的可行性策略。调查问卷选取年龄段为3—6 岁低幼儿童家庭,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河南省图书馆100 名低幼儿童的家长实施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3 份,回收率为93%。问卷设计主要参考《亲子阅读现状及家长指导策略的调查与分析》[3] 一文的问卷,问题涉及家长和幼儿对阅读的态度以及指导策略等不同层面,详见表1。考虑到调查对象为3—6 岁低幼年龄段儿童家庭,因此问题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绘本调研方面。
2. 2彩色绘本是亲子阅读的主要“菜单”
由表1 可知,调查结果表明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幼儿占了8. 6%,由此可见,尽管当下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工具的出现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绘本阅读这一传统的特色读物依然是幼儿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受到幼儿的喜爱。喜欢独自完成阅读的幼儿比例和不喜欢陪孩子一起阅读的比例相同且数值较低,仅为13. 9%,表明幼儿对阅读的态度和家长对阅读的态度呈正相关关系。
从表2 可以看出,家长和幼儿经常阅读的书籍类型为彩色绘本。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图书的时候主要参照的是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的宣传。其中,37. 6%的家长能够依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与兴趣爱好购买适宜的读物,通过幼儿教师、邻里朋友、同事介绍购买绘本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2. 3阅读指导策略决定阅读效果
由下页表3 可知,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只有0. 3%的家长只是把书读完而与孩子之间没有任何关于书的交流,这说明在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家长已经比较在意或重视孩子自身独立阅读和思考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方法中惯用的两种方式是朗读感受法和观察理解法,笔者调查发现有25. 8%的家长与孩子参与过故事表演;将听过的故事用图画、泥工、剪贴等方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孩子和家长的比例为23. 6%。在具体讲故事时,家长使用最多的策略是读图法,也就是一边绘制生动形象的图画,一边对故事进行讲解。
2. 4调研对相关工作的启示
研究数据表明,幼儿和家长总体上对亲子阅读表现得非常积极,孩子喜欢和父母一起看书,父母也愿意进行互动,产生较和谐的亲子阅读活动。彩色绘本是亲子阅读的主要内容,但多数家庭的亲子阅读效果却不理想。
调查结果对图书馆今后工作的启示主要有:一是通过指导提高家长选择阅读图书的相关能力,依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选择适宜、健康的书籍,特别是彩色绘本。二是注重培养家长在参加亲子阅读活动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提高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知识水平与引导能力,加强他们对绘本的理解,增强互动[4] 。
3针对亲子阅读,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完善相关机制
3. 1完善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首先是完善机构。公共图书馆要针对亲子阅读的阅读类型、心理特征、年龄结构、素质教育的需求、合理设置个性化服务部门,交叉使用多种标准,使布局和服务更为合理、更为适合亲子的特殊需要。同时,公共图书馆要本着专业化、实践化的原则,配好、用好管理人才,努力形成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与人才优势的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服务机构。其次是完善队伍建设。亲子阅读是一门学问,馆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素质。他们是亲子阅读推广的策划者和主导者,也是带动家长和孩子参与亲子阅读的执行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馆员除了要掌握图书情报知识,还应熟悉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对儿童分级分龄阅读、儿童阅读行为等有全面的了解,使亲子阅读推广更具多元化、前瞻性的视角。
在馆员培训教育方面,公共图书馆应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如:前往对阅读推广有创新型实践经验的图书馆进行参观交流,或从知名高校邀约知名教育或心理专家来图书馆开展特 色化专项培训[5] 。此外,公共图书馆还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入导读团队,参与亲子阅读的全过程,帮助家长制订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的阅读计划。
3. 2完善亲子阅读的联动机制
构建良好的亲子阅读氛围需要家长、孩子、公共图书馆等各方面共同参与,针对众多家长对亲子阅读重视程度不够等现实性问题,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逐步构建一个发现问题、谈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高效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公共图书馆要在馆内开设亲子阅读讲座,围绕“怎么为孩子选书”“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等热门话题,让家长深入了解亲子阅读活动的意义,指导家长制订有效、持续的亲子阅读计划,真正将家长纳入亲子阅读推广体系当中,使他们成为亲子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河南省图书馆开展的“七色花”系列亲子深度阅读分享沙龙阅读讲座就是这种形式之一。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采取进校园、进社区发放宣传册等途径,将亲子阅读观念深入每一个家庭。
3. 3完善以彩色繪本为基础的馆藏机制
3. 3. 1注重彩色绘本的馆藏建设。如前所述,彩色绘本是低幼年龄段儿童的最佳读物。新西兰著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过:“绘本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最初见而热爱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岁月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6] 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绘本所呈现的生动形象的图像都有丰富且无可取代的内涵。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二者之间所呈现的引人深思、曲折生动的叙事关系,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想象空间,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在审美方面的能力[7] 。首先要考虑年龄的适宜性。采购绘本时,公共图书馆要遵循分级阅读和循序渐进原则[8] ,初期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内容简单、图片较多的读本,在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或具备较强读物认知的情况下,再适当增加其阅读难度。针对3—4 岁的幼儿,公共图书馆可以重点推荐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或者与亲人息息相关的故事读本,如《下雪天的声音》《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针对4—5 岁的孩子,可推荐以生活环境与交朋友为主旨的故事,如《皮皮鲁和469 宗罪》《小熊有很多很多朋友》等;解决问题和推理故事的绘本则适合推荐给5—6岁的孩子,如《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小奇的蓝丝带》等[9] 。其次要考虑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阅读也一定要从兴趣开始,只有对绘本感兴趣,他们才有可能静静地坐下来阅读。父母在为孩子选购图书的时候,不要猜测孩子喜欢什么书,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而要充分考虑并采纳孩子的意愿与喜好。相关图书机构可定期开展诸如“你选书、我买单”等活动,让家长与儿童直接参与选书。再次要考虑内容的丰富性。公共图书馆要选择短小精悍、情节生动,故事中角色数量少、时空转换不曲折的绘本,画面方面要尽可能选择色彩活泼鲜艳、新颖有趣的绘本,语言方面要注重是否朗朗上口、工整押韵[10] 。最后要考虑推荐的权威性。幼儿园教师的建议、权威机构的推荐都可以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选择依据,如每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评选出的“凯迪克奖”、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优秀童书榜等。
3. 3. 2依托彩色绘本强化数字馆藏建设。公共图书馆首先要遵循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原则,同时要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人缺我全”的创新性、人文化的建设理念。其次要丰富数字阅读形式。公共图书馆要广泛网罗具有较高价值的电子书、电子期刊,以及视频、电影等音频资源;资源媒介要包括网站、电子阅读屏、视听设备等。数字资源应分布在各阅览室、各楼层大厅,不能局限于网站、电子阅览室,要将整个图书馆建设成为一个大型的电子阅览网络。再次要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读者往往不知所措,很多时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相关读本信息的查阅,这就要求图书馆把馆内数字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把不同数据库进行无缝集成,建设统一的检索入口。最后要实现资源共享。读者的阅读需求在理论层面上是无限广阔的。因此,图书馆应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规范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合理、合法的数字资源共享,在有效补充数字资源的同时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3. 3. 3拓宽宣传渠道,加强自媒体矩阵建设。目前,在数字资源领域,新媒体层出不穷,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扩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为广大热爱读书的小读者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独特的数字阅读资讯,如:借助网站、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最新公告、分享读本导读、传播有关专家指导家长开展教育的新方法,为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打造优质的舆论氛围。同时,公共图书馆也要探索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向大众传播生动直观的视频内容,探索多元化、立体化、互动性强的自媒体宣传模式。例如,河南省图书馆围绕春节、中秋节和国庆等节日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并进行在线直播,为孩子和家长营造浓郁的书香假日氛围。
3. 4打造并完善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
要想激发儿童参与读书的兴趣,公共图书馆必须在活动形式上下足功夫,让活动真正变得独特而有趣。在举行亲子阅读活动时,图书馆应明确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实施节点,并按照活动方案循序渐进地实施,在各阶段取得不同的效果;在活动后需对活动进行深入客观的总结评估,针对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规避,致力于塑造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11] 。河南省图书馆每周末专门为孩子和家长举办的“七色花亲子故事会”就是著名的亲子阅读活动品牌之一[12] 。该馆总结出“激疑—有声—有色—乐玩”这一独具匠心的“四步走”亲子阅读法,让前来阅读的孩子们置身于听一听、看一看、讲一讲、玩一玩的阅读环境中,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享受,在书本中探知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切实激发儿童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热情[13] 。
3. 4. 1激疑:放飞想象猜绘本。针对激凝方面,公共图书馆要注重与孩子分享绘本的封面与环衬,毕竟对于读者而言最先映入眼帘的还是一本书的封面。无论是封面还是内容,一幅简单而多彩的画面往往可以引导孩子联想,激发他们继续阅读和浏览的热情。此外,绘本中关键词的存在也意义非凡,关键词具备了画龙点睛、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儿可以依据对关键词的猜想,领悟读本所呈现的故事大意,能够降低儿童的阅读难度[14] 。
3. 4. 2有声:声情并茂讲绘本。通常情况下,幼儿更喜欢用耳朵去“看”绘本而非通过眼睛去阅读,家长在亲子阅读中深入浅出的讲述对阅读效果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家长要尽可能地全身心投入绘本中,通过丰富的表情、起伏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以及热情洋溢的互动,全面而科学地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感知原汁原味的绘本语言,并跟随读本中跌宕起伏、或喜或悲的情节内容展开思考或想象[15] 。
3. 4. 3有色:兴趣盎然看绘本。绘本是由多彩的图画和曼妙的文字共同组成的,进而实现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叙述。在绘本中,图文并茂的图画不再单纯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富有生命的、能最大化唤起孩子们在视觉及神经方面的感知与认知[16] 。对于儿童而言,一本优质、喜闻乐见的图画书,能够让孩子轻松地看懂书中所蕴含的寓意。因此,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绘本时,不要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赶时间而快速翻阅绘本,而要真正置身于绘本中,与孩子一起用心体验。
3. 4. 4乐玩:意犹未尽玩绘本。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时往往力不从心,当家长合上绘本的时候,不意味阅读的结束,而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在阅读中意犹未尽、有所收获。由于儿童对外界新事物往往很陌生,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加上年龄较小、认知较低,因此不能像成年人一样快速消化和理解一本书。因此,在孩子阅读结束后,家长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多样、独特的绘本阅读延伸活动,对孩子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感进行培养,最大化地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17] 。
3. 5坚持均等化的基本原则,确保特殊群体权益
国务院办公厅2015 年颁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權益。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18] 此外,在《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这一涉及阅读的指导性文件中,也着重强调了要坚持“儿童优先,保重重点”的原则,通过多措并举和创新性、适应性手段,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阅读需求[19] 。公共图书馆应采取“零门槛、零费用”的活动机制,把特殊群体纳入活动对象,帮助儿童在书本中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使他们真切地感受阅读的乐趣和价值所在[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