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与管理王晓明邱宇星

2022-06-01 17:28:30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新服务大数据图书馆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创新服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4-0115-04

1大数据时代

科技革命的浪潮将大数据推上历史舞台,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说大数据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流行性词汇,其可以说是在云计算和物联网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但是,关于大数据的含义却是众说纷纭: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认为,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合。朱建平等认为“大数据时代是建立在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渠道广泛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基础上的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展示的信息时代。”[1]郝淑玲等人认为大数据可被描述为“比传统的统计数据数量规模更大,数据来源更为广泛和多样,数据结构更为复杂和多维,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方法更为繁复和深刻,所包含的信息和价值更为丰富,所涉及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所依赖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更为高速和高效。”[2]当然,研究者的角度不同,定义也就产生了差异。但是,不论如何定义,大数据都具备容量(Volume)大、种类(Variety)多样、获得数据速度(Velocity)快、产生价值(Value)高等特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的IT架构、数据存取和利用机构,也给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深刻理解大数据的内涵,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快速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掌握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力求实现个性化的服务,成为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2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创新服务

2.1服务方式的转变

20世纪,美国图书馆学专家克劳福特和学者米切尔·戈曼在《未来的图书馆:梦想,狂热与现实》中曾提出了“图书馆学新五律”,其中一条明确指出要“以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Use technology intelligently to enhanced service)”,表明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不再是将图书馆的资源和功能搬到互联网上那么简单,传统的服务方式和途径也要做出相应改变。虽然在现代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很多图书馆已经形成了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和查询的基础服务体系,但这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还要进一步优化和扩大服务,维护信息公平,填补数字鸿沟,延伸图书馆服务区域。美国高校图书馆就率先冲出图书馆围墙的限制,主动为不同用户群体开展延伸服务,如:克莱斯格图书馆在新生群体中开展迎新服务,向新生发放宣传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手册,举办新生交流会,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解答他们有关图书馆利用的问题[3]。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已经拓展到学生宿舍区、实验室、教室等多个场合,学生可以在不同场合借阅及归还相关图书。此外,美国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在积极探索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致力于将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覆盖到社区,释放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能[4]。近年来,美国图书馆已经逐渐意识到采用多方参与图书馆建设有利于有效实施服务的全方位拓展,如:纽约公共图书馆改变了由图书馆员负责地方历史资料采集工作的传统工作机制,通过广泛吸纳志愿者、民众、机构和个人捐赠者等相关主体的参与,不断完善地方历史资料采集机制,通过积极对接社会资源,既服务了社会组织,又拓展了文献资料的来源,优化了文献资料建设的规模和格局[5]。从以上美国图书馆的例子可以看出,服务对象、服务空间不应受到现实空间的限制,图书馆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主动走进读者,为其打造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提高用户对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图书馆资源建设,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2.2服务技术的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要不断与时俱进,特别是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息服务尤为重要。服务要求的变化推动了技术的不断提升,其中包括应对海量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图书馆自身的数据库建设、语义化建设,方便读者的技术应用等。例如,2012年,美国的康特拉科斯塔县图书馆(CCCL)将服务延伸至公交车、地铁站等公共场所,读者通过二维码即可利用图书馆的服务以及纽约公共图书馆开源软件;2014年,新泽西州的萨默塞特郡图书馆开发了数字招牌系统,该系统通过一台廉价的树莓派(Raspberry Pi)电脑经过HDMI连接显示器,由Wi-Fi连接到互联网,并使用Google中免费的幻灯片演示文稿(GoogleDocs Presentations)随时更新和添减内容[6],不仅节约了服务人员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打印成本,而且可以将最新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读者,比任何纸质传单都更灵活、方便。

数据的管理与保存离不开网络,那么信息安全和开放权限方面的问题就不容忽视。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nberger)在他的著作《大数据时代》中写道:“进行大数据分析的人可以轻松地看到大数据的潜力价值,这极大地刺激着他们进一步采集、存储、循环利用个人数据的野心……目前所采集的大部分数据都包含个人信息。”[7]作者甚至还列举了通过美欧的一些智能电子仪器的数据可以了解一个人生活习惯、醫疗条件等信息的例子。因此,如何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用户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保护读者隐私权,成为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信任感的重要保障。或许,避免对用户信息无限制的采集和使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过滤、清洗以及利用云计算技术保护读者个人隐私都是很不错的办法[8]。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利于保护版权所有者和用户的权益,更好、更安全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

2.3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要、知识特点和利用信息的习惯等,将本馆现有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特定的用户定制符合其特定需要的资源与服务,并根据定制好的信息与服务内容建立与用户需求相吻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门户[9]。可以说,个性化服务作为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的服务,能带给用户更加准确和完美的体验。71692059-B781-4A0E-8399-96FE11FD7123

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服务平台,灵活性的服务设计也不可或缺,如收集、存储用户信息,通过对用户借阅习惯、爱好等的数据分析,为其制订新的服务方案、策略或者在用户设定的时间进行一些信息推送服务等。欧美的一些大学图书馆比较早地推行了个性化信息服务,而且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性能十分优良,主要强调的是用户需求,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注意开展信息用户调研,方便及时调整服务形式和内容。我国图书馆也在不断进行尝试,拓展与信息用户沟通的渠道,如:南京大学开展的个性化服务中推出了“Mobi+移动图书馆服务”,不仅实现了在线预约查找、阅读,也为师生量身定制各种推送服务,包括到馆新书信息、期刊目次最新信息、校内新闻及讲座信息、借阅到期信息等,并支持语音搜索及二维码扫描等功能[10]。

2.4大数据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影响

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海量数据的产生对其存储和整理能力带来挑战。2021年《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站数量为443万个(数据中不包含.EDU和.CN下网站);我国网页数量为3,155亿个,年增长5.9%,其中静态网页数量为2,155亿,占网页总数量的68.3%;动态网页数量为1,000亿,占网页总量的31.7%;我国国际出口带宽为11,511,397Mbps,年增长率为30.4%。这些数据表明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数据或信息交流,而且数据量十分巨大,因此,图书馆员需要认真梳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归类,方便用户及时查找与利用。二是大数据类别繁多,具有包含多种数据源、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征,这就为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以及一些相关的追踪或辅助服务带来困难。简单的查找与罗列并不能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图书馆要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取对用户真正有用的东西,并且还要分析用户需求,提供服务帮助,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平等快捷地获取信息。图书馆只有重新构建服务体系,注重培养服务能力,重新确立服务关系,打破信息交流壁垒,才能让大数据为图书馆的变革和服务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3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3.1与传统管理方法的区别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主要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通过从选购图书—入库—编目—做卡—移交流通馆—查寻书目办理借阅手续等环节进行管理。在运行中容易有很多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延迟了图书流通出库的时间,给借阅者带来诸多不便[11]。大数据环境下虽然省去了很多手工劳动,但从大数据的特点可以看出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同时,图书馆由于受馆藏空间、馆藏资源和馆员素养不高的限制,其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过程通常与时间和空间条件紧密相连,有形信息载体的利用依赖具体而特定的场所,由此图书馆有了这种无法摆脱地域控制的特征[12]。因此,如何实现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目标。大数据时代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这一层的壁垒限制,首先在空间上可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浓缩储藏,也可以实现不同空间下的数据资源共享,节省时间和体力;其次在时间上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必拘泥于工作时间;再次是馆务人员身份的转变,其职责就是帮助人们选择、评价信息,建立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二、三次文献以及馆藏和网络专题数据库建设等创新性知识产品的生产,并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加工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因此大数据环境下带给图书馆的是整个管理思想体系的革新。

3.2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原则

3.2.1高效原则。读者才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这不仅是服务理念,更是图书馆在管理中需要时刻谨记的出发点。在当前数据爆炸的时代,如何更加高效地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管理中最值得思考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公共图书馆研发了名为“我的卡”项目,他们开发了一个自助服务网站,读者通过这个网站可获取300多家图书馆超过1亿册的馆藏,而且借阅账号的创制方便简单,最重要的是它超越了个体图书馆利益,可以连接到不同图书馆进行翻译和交换信息。到2014年6月月底,阿尔伯塔省的350多家公共图书馆采用这项技术提供省级范围的馆际互借服务,这个项目的设置就是方便读者、实现高效查找和阅读的典型案例。

3.2.2人性化的原则。个性化原则包括以下两点:一是突出图书馆的特色。每一家图书馆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宝库,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复杂交错,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服务理念、人文思想带给读者不同的体验,如:南京大学图书馆针对师生进行讲座信息、学术信息的推送,就是人性化服务的很好阐释。二是要以读者为中心。几年前,有人将源于企业管理的“三零”服务理念引入图书馆工作中,“三零”即“零距离、零缺陷、零投诉”服务,这一理念更加侧重于对图书馆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数据环境下,这个要求显得有些苛刻,人性化不仅是针对读者的,也是针对图书馆员的。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图书馆才更有生命力。

4結语

大数据的出现让“信息社会”名副其实,收集的所有数字信息现在都可以用新的方式加以利用,尝试新的事物并开启新的价值形式,这方面的影响对以信息服务为主的图书馆来说尤为深远。大数据环境是一个整体氛围,图书馆在这个氛围中需要在原有服务与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服务模式、服务质量、管理形式的创新,摆脱僵化模式的束缚,加大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71692059-B781-4A0E-8399-96FE11FD7123

猜你喜欢
创新服务大数据图书馆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加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与实现创新服务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核心业务与创新服务挖掘研究
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现代情报(2016年11期)2016-12-21 23:42:43
飞跃图书馆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0:53:22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