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文化风骨

2022-06-01 12:31陈静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

【摘 要】教学风格是专家型教师充满智慧的文化沉淀。文章从三个视角对专家型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文化风骨进行解析:讨论专家型教师教学风格与其文化人格的辩证关系;分析由多元文化特质构成教学风格的活跃因子;从发展儿童的文化关怀、根植实践的文化自觉、提升智慧的文化创生等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以文化思考立起教学风格的思想风骨。

【关键词】专家型教师;教学风格;文化风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8-0011-05

【作者简介】陈静,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8)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风格”一词,一般是指具有独特于他人的表现、打扮、行事作风等行为和观念。在艺术领域,“风格”被认为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独特的审美,有着无限的丰富性;而在教育领域,“风格”则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高礼遇。谈及某位名师的教学风格,往往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生动而独具特色的教学现场,每一个现场都充盈着名师的教育智慧与文化创造。而关于风格的探讨,必定离不开文化的视角,正如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所言:“风格,是专家独享的特权,更是专业化对文化的特殊贡献。”教学风格是专家型教师充满智慧的文化沉淀,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中不仅凝聚着专家型教师高尚的文化人格、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刻的文化思考,更折射出专家型教师独立而高贵的思想风骨。

一、教学风格与文化人格:相互映照,彼此为镜

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思维成果和智慧结晶。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同时也在培育人、教化人、发展人、完善人,最终成为个体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价值,并成为习惯的生活方式。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将沉淀为人格。”文化的目标是培养人,文化的成果是孕育个体人格或集体人格,因而文化人格也必然会成为每一个独特生命个体的精神标识。

1.教学风格是文化人格的镜像投射

“风格即其人”,这是法国文学家布封在《论风格》演讲中的一句名言。这个论点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风格与人格的辩证关系,更隐喻了“风格即人格”。通过“风格”这面透镜能清晰反映出“镜中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性和精神面貌。因此,当我们尝试从镜中凝视专家型教师的教学风格时,也必将窥见其立于风格之上的文化人格。成尚荣先生评价著名教育家王兰老师:“王兰老师就是高洁、美丽、优雅的兰花,用‘兰幽香风远来描述她的风格是恰当不过的。名如其人,教如其人,在王兰老师那儿都是统一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一种自然的逻辑,是一种美的象征。”直到今天,忆起王兰老师,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她满头的银发、优雅的风度、真诚的微笑和那一袭靓丽的红衣,“本真、美丽、和谐”的教学风格,犹如一簇永不凋谢的洁白玉兰,永远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2.文化人格是教学风格的灵魂支柱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美学,其中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这三幅法帖不仅是中国书法的艺术杰作,也是中国人格美学的典范体现,更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人格的三个高峰:乱世中的君子人格、盛世中的悲壮人格、理想化的放达人格。[1]余秋雨先生以文化視角透视三位书法家的内心世界,认为法帖的艺术风格就是书法家文化人格的抽象墨绘和符号表达。同理,教学现场也是教师的艺术作品,文化人格也必然成为教师教学风格的灵魂支柱,没有高尚的文化人格很难成就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李吉林先生的“情境教育”等,这些教育思想之所以永远鲜活、永世流芳,就是因为老一辈教育家们用高尚人格支撑起教学风格的内在风骨。如今,走进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门,远远就能看见一块褐色石碑,上面铭刻着“童心母爱”四个赤色大字。“童心母爱”是人民教育家斯霞老师的教育思想,也是中国教育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曾经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员,我永远忘不了那个默默伫立在教室后门听课的慈祥身影,忘不了那个笑容满面、步履缓慢行走于校园中的瘦削老人。那时,斯老师尽管已年近九旬,却依然执着,执着得近乎固执,不顾家人劝阻,不要教师陪同,每天一定要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她毕生热爱的课堂和孩子们。“大爱无声”,这种对教育事业最深沉的爱,才是专家型教师教学风格的灵魂支柱。

3.教学风格是文化人格的独特表达

歌德认为:“总的来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教学风格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而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专业发展过程。形成鲜明独特的教学风格,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锤炼、调整、改善和精进教学技能,提升教学的实践智慧。当然,单纯的教学技艺也许只能保证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而要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更为重要的则是自身文化人格的修炼、品格德性的培养、学识学养的提升、文化底蕴的丰厚……只有当这些与不断精进成熟的教学技艺完美融合时,教学风格才能成为教师文化人格的独特表达。

二、多元文化特质构成教学风格的活跃因子

有学者认为: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2]也有学者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整体中重复至一种韵味、格调、风貌的表现方式,它是艺术家精神风貌的个性和教学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创造性、艺术性和教学活动的结晶。[3]这些观点均强调了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完美呈现,并认同教学风格真实传递了师者的情感、理念、思想、精神等,饱含着丰富的文化特质。06781BA0-0821-4532-9259-C02AC285977A

1.地域文化特质

教学风格是灵动而鲜活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生活阅历、工作经验、地域学校等都会塑造个体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研究认为,专家型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具有某种趋同的倾向性,共有的文化背景下必定会培养出具有共性文化特质的专家型教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曾举办“杏坛杯·苏派教学”展评活动,专题研究“苏派名师”教学风格。“苏派”教学与“京派”教学、“浙派”教学、“海派”教学等一样,是一个关于教学流派的地域性描述,體现了一种具有地域人文风格的教学文化,更是一个具有鲜明独特的教育精神、教育理想的符号。[4]举例来说,如果只看“苏派名师”的课,可能对教学风格中的地域文化感受不明显,但如果把“苏派名师”和“京派名师”的课放在一块儿对比,就能感受到教学风格的迥然不同:“苏派名师”的课显得精致、细腻、含蓄,“京派名师”的课则显得大气、舒展、阔达。

2.学科文化特质

值得关注的是,专家型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呈现出鲜明的学科文化特质。笔者以“熟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教学风格比较”为题对一线教师展开在线问卷调研,调研对象为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在线回收有效问卷1387份。其中77.89%的教师认为“判断熟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主要依据”是其课堂教学风格;65.43%的教师认为拥有市级学科骨干及以上称号的教师教学风格趋于稳定和成熟。而参与调研的一线教师对“小学数学学科专家型教师教学风格主要特征”的认识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如特别关注学科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占90.91%,善于采用多种方式促进知识理解的占88.83%,关注学习方式启发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占83.64%,创设挑战性任务激发高阶思维的占77.66%,营造平等交流对话学习氛围的占76.36%,体现人文情怀、蕴藏文化内涵的占71.17%等。这些调研数据充分说明,专家型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拥有更多专长和优势,教学风格呈现鲜明的学科文化特质。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见表1),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非常关注知识本质、关注品格培养、关注高阶思维和对话表达等。

3.性格文化特质

每一幅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创作风格的投影,能够反映出艺术家的个性气质和性格特征。例如:著名画家梵高的传世之作《向日葵》,很多人认为它就是梵高的化身,因为这一画作基本上由绚丽的黄色系构成,梵高认为黄色代表着太阳,阳光象征爱情,而生性善良又敏感脆弱的梵高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他热爱的阳光和生命,并把他所追求的挚爱都融在他的作品中,因而《向日葵》就成了梵高的化身,而梵高也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了《向日葵》。画家吴冠中先生认为:“风格就是自己的背影。”正因为“是自己的背影”,每个人的风格中才会饱含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喜好、倾向等特质,也才会因此呈现出多元且丰富的精神面貌。教学风格亦是如此。美国学者哈斯克维茨曾经对多位专家型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分析并提出11条显著特征:永不自满;高期待,严要求;沟通能力高超;知识渊博且了解学生;有洞察力;有幽默感;有灵活性;办法多样;精益求精;不循规蹈矩;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这些特征都很实际且中肯,即使不可能全部做到,也可以选择其中最符合自己性格特质的几个教学特征,努力尝试塑造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例如:喜欢开玩笑、善于制造轻松氛围的教师可以在“有幽默感”的教学风格上下功夫,那么,至少你可以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成为学生喜欢的“搞笑”教师;你性格内向,但善于观察,那就锻炼你的“洞察力”吧,或许你能成为一个细致入微、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师,这种“洞察力”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假如今天的你还不能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还不能形成稳定而鲜明的教学风格,那么,至少学做一名有教学特点的教师,这种教学的独特性未来必将成为教学风格的基石。

三、深刻文化思考立起教学风格的思想风骨

美国著名学者斯滕伯格把专家型教师分为三类:第一类擅长分析性思考,可称为“分析性教师”,他们通常会在工作日的一天或周末坐下来静心思考,这一天或一周哪些课上得好或是不好及其原因;第二类擅长实践性思考,可称为“实践性教师”,他们常常结合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评价,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第三类擅长创造性思考,可称为“创造性教师”,他们会通过一些优秀案例的学习,经过创造性改编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5]斯滕伯格认为,成为专家型教师,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极高的自我效能感,还要善于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其中一条重要策略就是学会思考。

1.发展儿童:体现学科育人的文化关怀

教学的一切都关乎文化,而文化的核心是“人”,那么,儿童就是立于课堂最中央的“文化因子”。儿童学习文化,可以理解为课堂活动中儿童群体共享的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等,是儿童在师生、生生的课堂互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课堂学习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也正因为学习主体是充满无限可能的儿童,因而儿童学习文化具有“热情率真、多样易变、自由灵动、感性浪漫、想象创造”等鲜明特征。任何一个有思想、有风格的专家型教师,一定会把发展儿童放在首位,以“学科育人”为教学核心价值观,把儿童作为教学文化的核心要素,将对生命成长的文化关怀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

2.根植实践:在教学反思中实现文化自觉

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土壤”,鲜明的教学风格必须以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底色。当然,光有底色是远远不够的,成为专家型教师更需要从实践经验的土壤中立起思想的脊梁,以“他者”视角对“现场细节”和“碎片经验”进行理性审视与批判反思,以整体观照的深度思考分析经验背后的原理、价值、思想,让丰富的教学经验反复沉淀、内化吸纳、淬炼提升,并再次回归反思后的“实践”,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在实践中提炼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为教学风格润色。当然,这种基于实践的批判性反思,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学习,尤其是专业理论的学习,“阅读+实践+反思”的专业生活方式将引领教师超越日常教学的“平庸”,唤醒自我发展的效能感,并将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文化自觉。“不重复自己”“不走寻常路”,这种基于文化自觉的教学反思铸就了专家型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风骨,更使他们的课堂拥有了深刻而灵动的文化感染力。

3.提升智慧:在教学创新中实践文化创生

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语重心长地寄语一线教师:“如果课堂仅仅停留于知识的传授,那么,教师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如果课堂能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那么,教师就是一个智者,因为能带给人智慧;如果课堂能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那么,哪怕你只是一个小学教师,哪怕你身处荒野山村,你也是一位真正的大师!”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改变学生的气质、品格,用生动的教学、独特的风格、深刻的思考影响学生,用文化感染、召唤、重塑学生的精神与心灵。成为专家型教师,并非执着于某些专业称号的获得,而是要做一名有独立思想、研究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师,用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让教学充满思想的张力,让每一天的家常课也能蕴含着文化的力量。教学本身就是文化,一名真正的专家型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触及人类历史文化的知识脉络,更应以教学创新实践文化创生,让课堂成为涵养精神品格、提升精神价值的文化场域,用文化思想丰厚课堂底蕴,让教学风格立于“文化思考”的骨骼之上,从而焕发出更深刻而动人的生命力量。

【参考文献】

[1]余秋雨.大美可追:余秋雨的文化美学[M].江学恭,编.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162-163.

[2]李如密.教学风格的内涵及载体[J].上海教育科研,2002(4):41-44.

[3]卢真金.教学艺术风格发微[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2):57-60.

[4]陈惠.苏派语文名师教学风格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23):20.

[5]斯滕伯格,威廉姆斯.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M].姚梅林,张厚粲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23.06781BA0-0821-4532-9259-C02AC285977A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生习惯形成的影响
浅谈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名师教学风格的“校本化”生成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基于心理认同理论的教学风格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打造个人教学风格之我见
构建个人教学风格之我见
如何展示出独特的教学魅力
谈谈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