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祥
从学习的过程(认知加工)来看,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他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将书中的有效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能力;并且让他们能通过表达把自己获得的有用信息传递出来。下面,笔者就以《红楼梦》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
一、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高中生能够用于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有時间读,收到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对阅读书籍缺乏兴趣,常常是粗略地扫一眼书籍的内容便认为自己已经将其读完了。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阅读任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顺利地读完整本书。
在阅读的初期,教师需解决学生没时间读、没动力读的问题,要借助有趣的任务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示例:
任务一:请你观看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并以每十回为一个基点阅读《红楼梦》整本书。
任务二:请你从最感兴趣的章节读起,并将你印象最深的情节记录下来。
任务三:设计阅读卡片,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记录到卡片上。
任务四:请你总结出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提示:如在阅读了“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闽秀”这一章节后,可在章节名后标注出关键的情节,如甄士隐帮助贾雨村、甄英莲失踪、甄士隐离家等)。
任务五:绘制思维导图,呈现书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图,并填写与每个人物相关的主要事件。(提示:如与林黛玉这一人物有关的主要事件包括绛珠仙草转世、林黛玉进贾府、黛玉葬花等。)
不同的阅读任务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红楼梦》整本书以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主要内容,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精心动魄的故事情节。这就非常考验学生阅读的耐性以及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拓展延伸,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理解作品。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思考他与作品中的“贾宝玉”有哪些联系(如二人所在的家族都有过一段鼎盛时期,并经历了家族从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都不喜欢做官等)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当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专家、学者对《红楼梦》的相关解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究贾宝玉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从这一角度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经验探究《红楼梦》中的人名、地名、器物名,或者对其中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展开研究,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直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示例:
1.《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2.贾宝玉对《四书》以外的书籍的评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在《红楼梦》的第八回中,看到宝玉喝酒,林黛玉一开始并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极力怂恿,这表现出其怎样的性格特点?
4.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等人都反对贾宝玉喝(冷)酒,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5.在《红楼梦》的第九回中,林黛玉最后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对此,宝玉笑而不答。脂砚斋曾批注道:“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又系黛玉平生之病。”又说:“黛玉之问,宝玉之笑,两心一照,何等神工鬼斧之笔。”这里的“黛玉平生之病”指的是什么?宝玉为什么会“笑而不答”?
这些问题能够检验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首先就要充分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作品的主旨;其次要立足文本进行解读,必须有理有据,不能随心所欲,断章取义。
以上是笔者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一些经验,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