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

2022-05-31 17:34王冠凤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端服务业

王冠凤

(上海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经济“双循环”战略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国方针。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国际经济循环新变化,是适应国内供需条件新变化,是优化供需结构的主动调整,是对消费需求从低层次的生存型数量型转向更高层次的享受型质量型的有效呼应,更是筹划更深层次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高端服务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知识、高技术、高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产品,推动现代服务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2021 年9 月18 日发布的《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到2025 年,上海通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健康等中高端服务性消费的升级扩容和系列新服务业态的推出,为上海成为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提供新动能。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中最稳定持久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对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叠加和放大,是链接“双循环”新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上海的“十四五”规划聚焦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不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推动高端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上海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重点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新业态融合信息化力量,大力发展在线服务、数字内容、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和优势服务业,大幅提升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比重,统筹引导高端服务业进行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努力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服务业集群。本研究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角研究上海高端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上海高端服务业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和金融资源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提供参考。

1 文献回顾

高端服务业中的“高端”只是一个定性概念,在国外已有研究中直接探讨该主题的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仅对国内关于高端服务业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1.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双循环”是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也是发挥中国超大规模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1]。深化体制改革需消除国民经济循环的各种梗阻,使产业链更好地循环[2]。“双循环”决策把国内国际新旧格局替换、新格局未来的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聚焦高科技与高质量消费,依托数字经济催生新发展动能,为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当前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4],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顺应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演变趋势的战略调整[5]。范欣等[6]、师应来等[7]在研究中均指出,在探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供需协调发展中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仁淑等[8]通过比较研究世界新兴国家的经济内外循环发展,认为中国应实现经济循环和产业联通,形成内外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伍山林[9]从英、美等国在构建内外循环过程的历史经验,指出构建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四要四不能”。刘凯鹏[10]则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中国比较优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

1.2 高端服务业

肖林[11]认为,应以国家层面政策突破和地方层面环境营造为重点推动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李靖宇等[12]认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推进中国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发展极的必然选择。李勇坚等[13]提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是维护中国产业安全的关键。王冠凤[14]认为创新是形成高端服务业竞争力之源。曾宪植[15]提出高端服务业应成为京津冀的主导产业集群。贺小丹[16]利用京津冀城市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各细分行业的集聚形成对不同因素的依赖度与敏感度存在差异。孙畅等[17]提出要通过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实现高端服务业高质量的发展。李朝辉[18]认为金融支持对中国高端服务业扩容提质有正向赋能作用。楠玉等[19]的研究则表明,服务业高端化和增长跨越表现出的高端服务业效率追赶路径更显著、层次更分明,同时带来服务业效率的提升。

1.3 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部分学者如谢育玲[20]、余盛盈[21]和翟任任等[22]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析,阐释了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通过分析广州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建议从顶层设计角度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郑宇等[23]认为天津市中心城区应加强引进高质高端服务项目,构建具备创新功能和共享功能强健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陈姗姗等[24]通过分析华侨华人对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变革的源动力作用,提出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余奕杉等[25]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傅元吉[26]研究指出,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王冠凤[27-28]通过对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指出高端服务业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展现,高质量发展体现为经济的中高端结构增长和推动产业高端化。

上述研究为高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围绕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上海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讨论不够充分,较少从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也缺乏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和区域优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相关作用机制和政策协调的论述也不够深入。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双循环”新格局下上海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聚焦打造制度创新高地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金融资本集聚地,丰富消费市场供给,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继而为促进上海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状况

2020 年,上海第三产业占比为73.1%,比2019年提高0.2 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占比为0.3%,比2019 年下降8.2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为26.6%,比2019 年提高1.3 个百分点[29]。2020 年,上海R&D 经费支出约1 600 亿元,相当于上海生产总值(GDP)的4.1%[29]。可见上海产业结构高端化特征鲜明。表1 是2019 年中国部分省市高端服务业主要发展指标,从中可以看出江苏、上海和浙江的生产总值、人均GDP、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和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相对较高。其中,上海人均GDP是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人均GDP的2.22倍;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2.7%,高端服务业占比达到49.29%,远远高于同期其他省市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

表1 2019 年中国部分省市高端服务业主要指标

2.2 构建计量模型

借鉴王冠凤[27-28]的研究做法,选择以高端服务业增加值与GDP 之比(GKIBS)作为因变量;选择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与GDP 之比(GRD)、金融业增加值区位熵(FINLQ)、财政自给率(FSS)等指标作为核心自变量;加入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与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的产业结构比(TSR)、地方财政支出与GDP 之比(GGR)、经济开放程度(OPEN)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见表2)。由于原始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可能存在异方差和共线性,为消除这些存在问题,需要对相关数据取自然对数,同时使模型系数富有弹性。另外,为了减少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加入了GKIBS 的滞后1 期值作为一些遗漏变量的代理变量。建立如下面板模型:

表2 变量及其含义和计算方法

2.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选取2000—2019 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河南、四川、湖北、湖南、福建、安徽和天津等13 个中国富裕经济省市的高端服务业数据(以下简称“样本”),对变量进行winsorize 处理后,使用Stata16.0 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基准回归分析

如表3 所示,在模型(1)至模型(7)中逐步引入变量进行回归。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高端服务业的滞后1 期系数为正,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模型(2)的回归结果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性,说明知识要素和知识密集型高端服务业结合后,高质量科技供给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即高端服务业依靠高水平的创新要素进行改造和完善,从而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研发创新成为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模型(3)的回归系数为正,表明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金融资金支持作为基础动力支撑,金融要素的集聚支持会促进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金融集聚程度较高的区域金融资源相对丰富,会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模型(4)的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对高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财政实力越强,越能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对区域高端服务业发展进行支持,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为高端服务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模型(5)的回归系数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第三产业化即经济服务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推动高端服务业的自身发展与提升。产业结构变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水平的指标,主要考察地区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化的情况。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会推动经济服务化的转型,转型完成后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份额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模型(6)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对外开放能发展更高层次的高端服务业,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强。模型(7)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区域财政水平的提高能为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加快调整提供支持。

表3 样本省市高端服务业发展回归分析结果

3.2 稳健性检验

为了防止计量结果有偏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按0.10、0.25、0.50、0.75、0.90 等分位点进行回归,对上述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 所示,各变量的系数和表3 的计量结果基本相符,表明以上实证结果稳健,进一步肯定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

表4 变量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4(续)

4 结论和建议

4.1 研究结论

(1)研发创新显著影响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科研的本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要使经济服务化占据有利地位和主动地位,就必须扎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单一能力的发展,而是整体资源整合的结果,当地区的综合实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由于企业发展利益推动或者新的市场需求的产生,创新的动力就会明显加强,就能够为高端服务业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持和供给。

(2)金融资源发展主要通过金融要素集聚支持对高端服务业产生影响。对于高端服务业而言,没有持续资金的保障则高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而通过新金融工具的运用与科技研发政策的配套结合,能够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的金融服务保障和资金支持。

(3)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对高端服务业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条件。衡量区域财政实力水平的财政自给率越高,说明各地区的财政实力越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越能通过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对区域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持,地方政府创造有利条件为企业参与经济服务化提供便利,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效推动高端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标准管理,为人民提供高品质生活。

4.2 政策建议

(1)强化上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提升高端服务业产品质量。由于高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属于“软”产业。伴随服务业在产业结构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服务化趋势明显。上海通过进一步做大高端服务业的体量,重点聚焦研发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软化、人文化和社会化。截至2021 年11 月底,位于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累计已达827 家,外资研发中心已达504 家,在全国排名第一[30]。一个城市能吸引100 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已很不易,而超800 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落户上海,足以显现上海是跨国公司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跨国公司通过将前沿业务率先落地上海,位于上海总部的职能不断升级,加码上海总部能级。

(2)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科技创新将会成为上海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上海自2020 年12 月1 日起施行《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管理办法》,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要求,支持众创空间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构建梯度化众创空间培育体系。另外,2015 年上海试点科技创新券,2019 年1 月正式推出《上海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将科技创新券的有效期延长至2022 年12 月31 日。上海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券服务,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联互通,扩大政策受惠面,促进创新服务与研发需求的跨区域对接,着力打造上海科技服务品牌效应。上海科技节是中国首个、世界第2 个由政府举办的科技节,自1991 年开始创办,至今已有30 多年的历史,2021 年上海科技节中达2 299 项,为历年之最[31]。上海对接国际最高标准,全面优化区域创新生态体系,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明显增强。上海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利用企业主导联合攻关机制进行重大技术创新,机构式资助重大前沿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加大支持面和支持力度。

(3)打造专业金融资本集聚区,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2021 年上海金融交易总额突破2 500 万亿元,达到2 511.07 万亿元[32]。上海依托自贸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建设,重点打造专业金融资本集聚区,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业态创新,重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议各类社会资本对高端服务业进行投资经营,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筹备资金,打造多元的金融机构,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引领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陆家嘴作为上海最重要的金融集聚区,将对标国际顶级金融城,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成为中国国际化与开放度最高的金融贸易区。

(4)强化上海高端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建设区域一体化示范区。上海应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将新兴服务业态、高能级服务业的协同培育作为发展的重点任务,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构建长江经济带高端服务业新型业态的发展生态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长三角之所以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33],就是源自上海的引领。为进一步服务长江经济带,上海必须设立更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对标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要求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强化长三角优势创新资源协同,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共同推动长三角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在举办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正式开通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应定期举办浦江创新论坛,使上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信号释放地和话题引领地;同时,联合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共同继续举办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活动,通过“揭榜比拼”模式释放创新需求、创新品牌联动,促成技术需求与解决方案精准对接,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创新活动品牌。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端服务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高端油品怎么卖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