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满,原长弘
(1.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2.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企业和市场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实施、成果转化评价等各环节发挥主体和导向作用。2021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2-5。自主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和推动企业可续发展[2]。在当前形势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3]。而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资源型企业年产值占国家生产总值(GDP)的一半,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然而,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约束的日益增强,资源型企业面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产品竞争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严重问题[5],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而亟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此外,在当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严峻形势下,坚持自主创新对于资源型企业尤为重要[6]。因此,自主创新成为资源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必然选择[7]。资源型企业如何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实现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现有研究从发展现状、内涵与维度、对策建议3 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进行了探讨,但是对企业如何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剖析仍然不足;尽管有文献对资源型企业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探,但至今尚无专门分析资源型企业如何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研究。近年来,一些资源型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升了自主创新绩效,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其中,陕西延长石油集团(以下简称“延长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以下简称“陕煤集团”)、河北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河钢集团”)、神华集团和大同煤矿集团(以下简称“同煤集团”)5 家世界500 强资源型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可为回答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提供重要启示。由此,本研究以延长集团、陕煤集团、河钢集团、神华集团和同煤集团5 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探讨资源型企业通过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自身自主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和关键要素,以期进一步拓展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和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并为资源型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国内现有文献主要从3 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发展现状。如,梁晓琴[8]探讨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现状;张赤东[9]构建了系统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内涵与维度。如,李新男[10]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内涵,指出企业是研发投入、创新活动、成果应用和风险承担主体;孙玉涛等[11]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确立的内涵,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创造和需求主体,以及价值创造和分配主体。第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如,翟翠霞等[12]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的内涵,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提出了建议;田青[13]剖析了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并就强化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另外,原长弘等[14]针对我国企业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框架。总体而言,尽管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问题开展了丰富的分析和探讨,但是对企业如何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研究仍然不足;另外,不同类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主体建设上存在结构差异[1]2-5,而鲜有学者对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
资源型企业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辅以后续加工,利用区域内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实现发展和成长的企业[7]。然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限制了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则成为资源型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关键[15]。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对资源型企业创新的探讨主要聚焦于技术创新和绿色创新两个方面。一方面,学者们对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关注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模式等方面,例如马富萍等[16]以资源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指出命令-控制性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和生态绩效均无显著的影响,而激励性环境规制和自愿性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和生态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学者们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的研究主要关注绿色创新的驱动因素、绿色创新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例如马媛等[17]提出了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5 个驱动因素,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外部网络支撑、创新的不确定性、政策预期和管理者的机会感知会渐次影响到资源型企业的绿色创新。事实上,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创新绩效[18]。然而,学术界至今尚未回答资源型企业如何通过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问题,从而亟待对此进行深入探究。
根据本研究主题,选择了多案例研究方法。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源型企业如何通过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以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属于“如何”和“为何”的范畴,而案例研究方法适合回答此类型问题[19];第二,资源型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自主创新绩效是近年来实践中涌现的新现象,而案例研究方法有助于探索新现象,从而有效地构建和发展相关理论[19];第三,与单案例研究相比,多案例研究遵循复制逻辑,有助于对研究结论进行拓展和反复验证[20],从而能构建出准确度更高、普适性更强的理论[21]。
根据Eisenhardt[19]提出的理论抽样原则,基于研究的理论构建的需要选择案例,当新增案例无法为研究带来更多的信息时则停止增加案例,最终选取了延长集团、陕煤集团、河钢集团、神华集团和同煤集团5 家大型资源型企业(以下简称“案例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这5 家企业均为世界500 强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中的典范和翘楚,近年来他们均在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二,这5 家企业均为著名大型企业,得到了国内各主要媒体的广泛和深度报道,从而能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第三,这5 家企业分别是属于石油、煤炭、钢铁行业的资源型企业,具有一定的行业分散性,可增强研究成果在不同行业企业中的适用性;第四,这5 家企业与笔者所在单位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从而有助于笔者开展实地调研和搜集资料。
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相互补充和交叉验证,提升案例研究的效度,参考Miles 等[22]的研究方法,采用资料三角互证法,尽可能从不同渠道搜集数据。一方面,由于案例企业为知名度和媒体曝光度非常高的世界500 强企业,其二手资料翔实充分,足以涵盖研究问题的需求;另一方面,访谈容易因印象管理和回溯性释义而给研究带来一定的误差[23],因此,参考Cui 等[24]的研究,以搜集二手资料为主,仅将访谈作为辅助的数据获取方式,用来启发研究并核实关键的数据和信息。具体而言,本研究数据的主要来源是:(1)媒体的相关报道资料;(2)案例企业官网的披露资料、宣传手册及其下属上市公司的公告等对外公开资料;(3)案例企业内刊、发展规划、会议文件等档案资料;(4)学术期刊、书籍等相关文献资料;(5)笔者实地调研时的观察记录;(6)笔者一手访谈数据。
第一,首先分别整理各案例企业的研究数据,并对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具体而言,对于每个案例,有以下分析步骤:(1)研究人员整理多种来源数据资料,独自建立分析文档并对关键数据进行分类;(2)根据研究人员各自的数据分类展开讨论,删除不一致的数据分类,直至达成一致的观点;(3)反复匹配数据分类与理论构念,得出案例关于研究问题的答案,形成初步研究结论。另外,为了保证复制逻辑的独立性,在进行单案例分析时不关注不同案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对比。
第二,使用跨案例分析方法,综合所有研究数据,反复比较分析对各单案例的初步研究结论,通过复制逻辑精炼出理论命题。
第三,回归案例,将涌现的理论与现有文献、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反复迭代,不断完善理论,直至理论、文献和数据基本匹配。最终,获得了非常接近现象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现象的理论命题。
为了保证案例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提升效度和信度,按照Eisenhardt[19]提出的理论抽样原则,在案例选择、数据搜集、数据分析、形成命题等过程中严格遵守科学规范的方法。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1)信度保证。根据问题制定了案例研究草案,并整理多种来源数据建立案例研究资料库。(2)建构效度保证。搜集多种来源数据,对比分析多元数据形成证据链;将数据和案例初稿交付被调查者审阅和核实,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修正。(3)内部效度保证。对于同一问题,研究人员不断提出具有竞争性的解释,以反复修订和完善原有理论假说。(4)外部效度保证。遵循复制逻辑对案例企业进行研究,根据相关基础理论构建分析框架,以指导案例研究的全过程。
近年来,神华集团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积极发挥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作用,从而催生了一批适合自身实际需求、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成果,一方面围绕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聚焦于实际难题,精准地开展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从自身需求出发,牵头组建了众多技术创新联盟,并按照实际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作为煤炭资源型企业,陕煤集团针对自身技术发展需求布局技术创新活动,并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技术研发项目;同煤集团则紧密围绕煤炭生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产品开发等领域的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并部署技术创新,因而也取得了众多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就石油资源型企业而言,延长集团从自身技术需求出发,不断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并加强与外部的技术创新合作,在技术创新中真正发挥了需求主体作用,从而解决了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并获得了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诸多成果。另外,河钢集团以高端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自主创新,并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需求主体作用,因此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综上,案例企业均以自身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需求主体作用(见表1),从而有效地实现了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
表1 命题1 的典型证据示例
从理论上看,首先,企业直接联系着市场,能直接面对市场的技术创新需求,因此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反映了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2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有利于正确把握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26],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其次,市场与政府双元驱动是我国经济转型情境下的最大特点,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因而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家战略需求[4];而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有利于获得政策、资金等支持,因此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14]。此外,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能有效避免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科研机构的有效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开发出切实有效的技术。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发挥需求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活动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近年来,陕煤集团、同煤集团和神华集团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发挥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并取得了丰硕的自主创新成果。以同煤集团为例,在煤炭经济整体下滑、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同煤集团依然持续加强研发投入,使得“十三五”时期企业的年均研发投入是“十一五”时期的3 倍;另外,在技术研发合作项目中,同煤集团始终保持资金投入主体地位,进而也保证了其在合作项目管理和收益分配中的主导权。通过发挥研发投入主体作用,至今同煤集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获得省部级有关科技奖项和专利总计700 余项,成功地实现了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陕煤集团也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在2017 年至2019 年期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04 亿元、3.99 亿元、6.30 亿元。通过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陕煤集团实现了技术创新突破,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186 项,取得授权专利2 906 件,其中发明专利326 件。同样,延长集团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起初“十一五”时期的2%增加到后来“十三五”时期的4%以上,累计投入高达293 亿元。在承担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延长能源化工专项”中,延长集团投入26.83 亿元,从而保证了自身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集成,并促进了社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技术难题。就河钢集团而言,在钢铁行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河钢集团保证了2016 — 2019 年研发投入年均3.9%的增长,年均增加8 亿元至11 亿元,从而有效地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主体作用,并获得了专利年均增长33%的成绩。总体而言,案例企业均通过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主体作用(见表2),实现了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显著提升。
表2 命题2 的典型证据示例
从理论上看,研发投入是对企业未来成长的长远投资,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施和战略目标实现的核心要素,对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27]。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而言,加强研发投入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28];另一方面,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而言,加强研发投入、发挥研发投入主体作用有利于企业真正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体[14],从而能保证企业在决策、管理、收益分配等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2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发挥研发投入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陕煤集团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不断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联盟,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众多自主创新成果、克服了多个制约安全生产经营的技术瓶颈。同煤集团坚持参与多个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矿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多家院校成立了多个技术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神华集团则建立了多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如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工程院建立神华院士工作站等。另外,在石油资源领域,延长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西北大学、英国KBR 等1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形成了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工程设计等多专业的科研平台,在多个技术领域实现单项技术突破和系统集成创新;在金属资源领域,河钢集团先后与中科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瑞典国家冶金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17 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了产业资源和科技资源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综上所述,案例企业都主导建立了多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形成了产学研联盟组合,促进了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流动(见表3),从而取得了众多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表3 命题3 的典型证据示例
从理论上看:首先,创新涉及对企业现有资源和新资源的合并与重组,而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能使焦点企业获得合作伙伴的多种知识资源,并容易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29];其次,从组织学习视角来看,构建产学研联盟组合有助于企业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经验,更快、更有效地学习如何管理战略联盟,同时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识存量和技术创新能力[30];此外,构建产学研联盟组合有利于企业利用关系网络来增加社会资本,或通过网络嵌入性扩大资源规模[31]。综上,对于资源型企业而言,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作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3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河钢集团不仅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构建多个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还积极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组织主体作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研发体系,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延长集团则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重组并购,整合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化工研究院、陕西省石化研究规划院、碳氢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特色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成6 个科研机构、28 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3 个中试基地,建成陕西省1 号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另外,陕煤集团加强内部科技资源整合,主动发挥技术创新组织主体作用,成立了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共建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技术研发平台;同煤集团坚持把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建成了煤矿火灾防治工程实验室、特厚煤层开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同大科技研究院等多个企业技术研发平台;神华集团也相应成立了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神华科学技术研究院、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案例企业均积极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主动组织研发活动(见表4),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表4 命题4 的典型证据示例
从理论上看,首先,资源是企业获得创新成功的基础,多方资源的整合能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而技术研发平台的建立为企业整合多方资源提供了重要的载体[32];其次,构建企业内部技术研发平台有助于技术研发活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解决产学研合作中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利益分配存在分歧等问题[33];此外,对于自主构建的技术研发平台,企业可以自主进行专业化分工、组织层级设计、权责确定、绩效考核以及技术研发项目的具体实施和控制,从而不仅能高效、精准地进行技术研发,而且能有效避免合作创新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分配分歧问题,因此有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4积极构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发挥研发组织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延长集团始终坚持“人才第一”的理念,将人才工作与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共同部署和落实,培养和激励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一方面,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投入、建立人才培训基地、搭建人才成长平台等方式培养人才,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将人才合理利用和有效激励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健全薪酬激励机制、支持人才创新、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有效地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与之类似,陕煤集团则将人才战略和人才经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全过程,把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人才集群,实现了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同煤集团则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从多渠道积极培养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神华集团不仅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还建立了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科技人才的机制,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另外,河钢集团一方面在全球化平台中培育国际化人才,另一方面则向市场一线锻炼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总体而言,案例企业均将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当成企业的重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培养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见表5),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绩效。
表5 命题5 的典型证据示例
从理论上看,首先,人才是宝贵、稀缺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主体,是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34],其次,尽管企业可以专注于从外部市场直接获取人才和人力资本的战略,但无法保持长期有效[35],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以自身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一方面,积极自主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积累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36],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绩效的提升;另一方面,人才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7],而加强人才激励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推动隐性知识显性化。由此,我们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5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有利于提升资源型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
本研究围绕资源型企业如何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提升自主创新绩效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延长集团、陕煤集团、同煤集团、神华集团和河钢集团5 家大型资源型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剖析了资源型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要素和内在机理,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首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发挥需求主体作用是推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其次,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发挥研发投入主体作用是实现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基本保障;再次,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作用是实现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此外,积极构建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发挥研发组织主体作用是实现资源型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支撑;最后,积极培养人才、加强人才激励,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也是促进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要素。
通过对5 家世界500 强大型资源型企业的多案例研究,本研究探讨了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的问题,并深入探究了资源型企业通过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内在机理和关键要素,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从而拓展和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相关研究,并为未来的大样本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同时在实践层面,本研究的结论对资源型企业具有如下启示:首先,企业的自身需求应以市场和国家需求为导向,按照重大以及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不断地加强研发投入,发挥研发投入主体作用;其次,企业应积极构建以自身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吸收合作伙伴的异质性知识和能力,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作用;再次,企业可以通过重组、并购、新建等方式积极构建内部技术研发平台,自主组织和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组织主体作用;此外,企业应将人才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积极培养人才,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从而有效地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
尽管本研究严格遵守案例研究的科学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从而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讨。首先,所选取的案例企业在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非常具有代表性,然而,由于无法克服数据搜集方面的困难,未能选择表现较弱的资源型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样本结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其次,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包含多个维度,而本研究仅探讨了资源型企业部分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但资源型企业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发挥其他主体作用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情况,因而有待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探讨。最后,就研究深度而言,尽管本研究选取了5 家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止步于定性研究,因此,后续研究可以采用大样本实证的方法对研究结论进行检验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