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步态临床观察

2022-05-31 08:43庞磊伏秀霞
山东医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头针步态患侧

庞磊,伏秀霞

1 临沂东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临沂 276017;2 临沂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40 岁以上男性人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偏瘫步态又称痉挛步态或跨域步态,是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所独有的一种步态姿势,表现为异常步态,行走缓慢、费力且稳定性差等,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最大程度降低功能性残疾的发生风险[2]。目前,脑卒中后偏瘫步态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前者包括八段锦、推拿、头针、太极拳等,后者包括镜像疗法、辅助机器人疗法、平衡仪、虚拟现实技术等,二者联合效果更佳[3]。但迄今为止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步态的报道较少,并且鲜有对脑血流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ND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变化影响的研究[4]。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19 年 1 月—2020 年 5 月临沂东山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12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 CT、MRI 等检查明确诊断;②呈典型的偏瘫步态,无辅助下可自行步行16 m 以上,且患侧下肢改良Ashworth 分级为0~Ⅱ级;③距脑卒中发病<3 个月,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④年龄≤75 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影响运动功能疾病者;③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恶性肿瘤者;④既往有脑卒中史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⑥非脑卒中导致的偏瘫步态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镜像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其中,头针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2.64±9.58)岁,卒中部位:左侧17例、右侧 23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 21 例、糖尿病 8 例、冠心病 11 例;镜像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62.68 ±9.64)岁,卒中部位:左侧 15 例、右侧 25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 23 例、糖尿病 10 例、冠心病 7 例;联合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62.71 ± 9.60)岁,卒中部位:左侧 16 例、右侧 24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 20 例、糖尿病9 例、冠心病11 例。三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临沂东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编号:20181102),所有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三组入院后均接受降压、降糖、调脂等常规治疗。头针组参照《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选择患侧百会穴至太阳穴连线、顶颞前斜线(神聪穴至悬厘穴)、顶颞后斜线(百会穴至曲鬓穴)为针刺部位。针刺部位消毒后,采用华佗牌非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 mm×40 mm),垂直刺入皮下至帽状腱膜下,以15°角的针刺方向沿皮不捻转、快速、轻微刺入30 mm,再以平补平泻法迅速捻转2 min,频率>200 r/min,留针30 min,间隔8 min 再次行针,每天2次,隔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2周。镜像组于安静病房内嘱患者坐于床旁,双足着地,与肩同宽,双下肢之间地面置以平面镜,患侧足置于镜面后方,健侧足置于镜面前方。根据康复训练师口令完成健侧足趾背伸、踝外翻、踝背伸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嘱患者观察镜中健侧足运动成像,并尝试以患侧足完成与健侧足同步的动作,无需在意患侧足是否真正运动,只需想象患侧足此刻正与健侧足同步活动,并且两侧对称活动,每次20 min,每天2 次,隔天治疗1 次,连续治疗12 周。联合组在头针留针同时进行镜像治疗,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改良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结束,由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学科医师评估FMA、SSQOL、MBI评分。FMA 分为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其中上肢运动包含33个评估条目、下肢运动包含17个评估条目,每条目0~2分,FMA评分总分0~100分。FMA评分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SS-QOL评分包括12个维度49项条目,每条目1~5分,总分49~245分。SS-QOL 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MBI 评分包括 10 个维度 10 项条目,每条目 0~10 分,总分 0~100分。MBI评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3.2 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结束,采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检测双侧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每侧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3 血清BNDF、NGF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结束,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10 cm,留取上层血清,-80 ℃冰箱保存。采用ELx800 全自动酶标仪、ELISA 法检测血清BNDF、NGF。ELISA 试剂盒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和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FMA、SS-QOL、MBI 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FMA、SS-QOL、MBI评分比较(分,)

表1 三组治疗前后FMA、SS-QOL、MBI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头针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P<0.05。

FMA评分n SS-QOL评分MBI评分45.17± 5.47 70.93±11.56*#△组别头针组治疗前治疗后镜像组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40 59.69± 8.41 75.65±10.46*124.36±18.77 164.18±28.77*45.47± 5.43 61.94±10.38*40 60.45± 7.86 74.46±11.29*126.18±19.89 169.60±23.66*44.43± 5.27 63.96±10.74*40 60.10±8.11 81.27±8.98*#△123.23±20.95 185.17 ± 30.42*#△

2.2 三组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2 三组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头针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n 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40 46.30±2.87 51.35±4.87*头针组治疗前治疗后镜像组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66.33±4.16 74.30±4.91*35.12±3.22 40.64±4.71*40 47.03±3.05 53.53±5.07*67.07±3.87 75.53±4.03*35.60±3.70 39.86±4.67*40 34.89±3.87 44.81±5.25*#△46.87±2.67 57.85±6.61*#△66.84±3.64 79.89±5.65*#△

2.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BNDF、NGF 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BNDF、NGF水平比较(ng/mL,)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BNDF、NGF水平比较(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头针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P<0.05。

n BNDF 组别头针组治疗前治疗后镜像组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治疗前治疗后NGF 40 2.69±0.69 4.95±0.65*4.44±1.13 8.06±1.28*40 2.63±0.75 4.83±0.79*4.43±1.15 8.48±1.50*40 4.47±1.11 9.39±1.96*#△2.59±0.81 5.57±1.06*#△

3 讨论

近来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脑卒中可危及患者生命,即使有幸存活,往往也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已成为成人获得性残疾的主要原因。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6]。脑卒中后幸存者多合并下肢伸肌痉挛,出现跖屈、足内翻、骨盆后缩、膝关节伸展、髋关节伸展内旋,使得步行时需提髋,下肢外旋方可顺利迈步,表现为患侧下肢经外侧划半圆弧再回旋向前迈步,即偏瘫步态[7]。改善并恢复运动功能对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8]。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接受正规康复训练后可较大程度地恢复运动功能,但多因踝关节功能障碍而伴随无法背伸和足内翻为主的偏瘫步态[9]。目前,脑卒中后偏瘫步态的治疗方法较多,如传统针刺、神经阻滞、外科手术、物理治疗、矫正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综合治疗等,但总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脑卒中后偏瘫步态仍是康复治疗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目前的研究方向更倾向于寻找疗效显著、治疗方便的综合疗法[10-11]。

头针疗法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头针疗法可通过促进神经修复、纠正神经电生理、改善局部脑血流供应、促进大脑功能重塑以及增强神经系统可塑性等,促进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此外,脑卒中后运动神经元受损,脊髓反射性增强,临床表现为以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为主的痉挛性瘫痪,而头针疗法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表达而改善痉挛状态。但头针刺激区域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12-13]。有研究认为,脑卒中患侧百会穴至太阳穴区域可能是偏瘫步态的最佳刺激部位[14]。本研究选择头针刺激区域符合《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标准,该区域头针刺激可调节经络气血,使之协调运行,从而实现治疗脑卒中偏瘫步态的目的。镜像疗法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最早由RAMACHANDRAN 提出,起初用于截肢后减轻幻肢痛,后来逐渐用于各种疾病导致运动障碍的康复锻炼。镜像疗法是在镜像神经元理论基础上,通过独立或辅助双侧运动锻炼多感官刺激镜像神经元,从而选择性地激活患者同侧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区域,促进患侧大脑神经网络连接部位修复,易化患侧运动通路,加速脑功能重塑,减轻习得性废用。镜像疗法操作简单,以运动想象产生直观视觉反馈,使大脑患侧运动神经元兴奋,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后FMA、SS-QOL、M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FMA、SSQOL、MBI 评分高于头针组、镜像组治疗后,而头针组治疗后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第一,头针刺激可激活中枢神经突触,强化神经通路,促进神经功能重组,加快机体侧支循环建立,从而诱导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代偿功能[16];此外,头针能够刺激大脑皮层,解除大脑皮层抑制状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第二,镜像疗法以其特殊的神经元机制,增强皮质脊髓束的兴奋性,并产生易化效应,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此外,镜像疗法还可激活小脑半球,改善肢体偏瘫功能。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能够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故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佳。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头针组、镜像组治疗后,而头针组治疗后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血流,这是因为头针刺激能够增强局部组织血供,改善病灶部位营养和供氧情况,并调节血液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水平,促进血液循环,纠正凝血机制紊乱,而镜像疗法可改善大脑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从而促进了脑血液循环[17],二者联合时效果更明显。本研究结果还发现,三组治疗后血清BNDF、NGF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血清BNDF、NGF 水平高于头针组、镜像组治疗后,而头针组治疗后与镜像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与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能够清除脑卒中患者病灶组织内自由基,改善脑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脑组织抗缺氧、缺血能力,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18]。

综上所述,头针疗法联合镜像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步态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加快脑血流速度,提高血清BNDF、NGF 水平。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此外镜像疗法介入时机尚无统一标准且其疗效易受治疗部位影响,其与头针疗法联合治疗的具体机制亦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头针步态患侧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更 正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步态识人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