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宇薇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飞速发展,许多主流媒体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利用这一新的平台进行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新闻形式——短视频新闻。短视频新闻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广大的受众群体,受众群体的扩大伴随的是媒体责任的加重。为了推进短视频新闻朝着更加稳定、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主流媒体需要更新新闻理念,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性新闻理念诞生于西方新闻界,目前正在受到全球新闻界的持续关注,我国也有学者及时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引起了热烈反响。通过对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的分析可以发现,建设性新闻中公民赋权、积极情绪等许多理念都值得主流媒体在进行短视频新闻生产时进行借鉴,但由于建设性新闻是在西方新闻环境下产生的,其许多核心理念都是为了解决西方新闻界的问题而提出的。因此,需要对建设性新闻与我国新闻界指导思想是否能够达成共识,建设性新闻理念是否能够融入短视频平台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能否在短视频新闻中融入建设性新闻理念。
央视新闻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办,公信力强,也是主流媒体中的代表性新媒体。央视新闻抖音号开设于2018年3月29日,截至2021年11月,共有1.3亿粉丝,共获赞55.3亿次,具有高度的传播力。因此,本文选取央视新闻抖音号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主流媒体生产的短视频新闻中是否能够融入建设性新闻理念,为短视频新闻寻求更加积极的发展道路。
目前,新闻界多数学者认可的定义来自于建设性新闻先驱凯瑟琳·戈登斯特,即“建设性新闻是将积极心理学方法应用到新闻生产过程,以创造有吸引力的报道,同时忠于新闻的核心功能”。
对有关建设性新闻概念与特征的论文进行整理,可以总结出建设性新闻的五大特征:传递积极情绪、解决问题、强调公民赋权、维持新闻的核心功能和以未来为导向。积极情绪是建设性新闻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性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写作方式的重要方面。该特征强调在报道过程中要向受众及时展现事情发展中取得的进步与成就,在报道悲剧事件时则注重挖掘事件中的积极内容。解决问题强调新闻报道者要以解决问题的视角去展现社会问题,给公众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公民赋权则强调新闻报道者不能脱离群众空谈新闻,而要克服种族、性别、阶层等束缚,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到新闻的报道之中。维持新闻核心要求建设性新闻始终要坚持新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功能,坚守新闻伦理。以未来为导向要求新闻报道主题不仅要报道当前状况,还要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下简称“马新观”)是我国新闻界的指导思想,根据陈建云教授的定义,马新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关于新闻媒体性质、功能、运作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观点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则可以总结为党性原则观念、人民中心观念、新闻规律观念和正确舆论观念。
首先,党性原则观念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新闻事业拥有绝对领导权,各主流媒体单位应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保持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按照党的宣传方针制定宣传策略。
其次,人民中心观念注重人民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重要影响。新闻舆论工作的终极目标便是更好地帮助群众、服务群众,同时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媒体应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让人民中心观念贯彻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始终。
最后,正确的舆论观念包括正确的舆论和正确引导舆论两个方面。新闻从业者要能够辨别正确舆论与错误舆论,并及时将舆论导向符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新闻规律的道路。在中国的新闻事业中,始终尊重新闻规律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原则。在一系列新闻规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新闻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的共通之处。建设性新闻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与西方新闻界密切相关,是为了弥补西方新闻界发展中的不足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为了顺利将西方的建设性新闻理念引入我国新闻界,要考虑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内涵是否能够契合中国特色新闻行业环境,能否辅助我国新闻行业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只有找到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的核心共通点,建设性新闻才能够从相似之处着手,服务于马新观指导下的中国新闻报道实践。因此,我们首要关注的便是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的内涵是否契合。
根据上文对建设性新闻和马新观的简要说明,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两者虽然产生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但在以下几方面具有共通性:积极的报道倾向、建设社会的报道目的、重视公众的报道态度。
首先,积极的报道倾向。建设性新闻的核心报道理念便是积极情绪,展现新闻事实中的正面成分,引导受众保持积极态度。同时,建设性新闻也不回避消极问题,而是选择用更积极的报道态度去报道问题。我国早在1989年,李瑞环同志便明确“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事业中一项关键的指导方针。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工作方针。
积极的报道倾向不仅是建设性新闻的核心报道理念,也是我国新闻文化事业中的指导方针,这一理念是契合中国社会环境、契合中国特色新闻事业核心内涵的。
其次,建设社会的报道目的。从建设性新闻的大方向上看,是与马新观的报道目的相一致的。建设性新闻强调新闻的“建设性”,更关注于新闻对社会问题的解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新闻行业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新观也强调,新闻行业要引导人民与中国共产党一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同推进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虽然两者的社会背景不同,但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自产生以来,都致力于让新闻行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两者的报道目的是相通的。
最后,重视公众的报道态度。建设性新闻强调公民赋权,要求新闻从业者不能脱离群众空谈新闻,应让各个层级、各个年龄段、各个性别的人都参与到新闻的报道之中。
在我国,新闻工作始是为人民服务的,新闻需要为人民及时传递信息,有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不仅如此,新闻工作者也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脱离群众的新闻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新观始终坚持人民中心观念,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与报道中。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社会,新闻工作都强调要重视人民,以人为本。重视公众是新闻界必须坚持的报道态度。
央视新闻抖音号的新闻报道贴合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的共通之处。央视新闻抖音号作为官方党媒,是在马新观指导下进行新闻生产活动的,贴合建设性新闻与马新观的上述三点共通之处,更容易从共通点入手,将建设性新闻中的核心思想融入到我国的新闻报道之中。
首先,在积极的报道倾向方面。央视新闻抖音号在选取报道内容时,更倾向于选择正面、积极的内容进行报道。以央视新闻于2020年12月9日发表的短视频“久别重逢,保洁阿姨看到‘护目镜女孩’朱海秀,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下来……致敬每一位为抗疫做出贡献的人!”为例,该短视频内容通过呈现疫情稳定后,抗疫护士朱海秀与曾照顾过她的保洁阿姨再次见面的场景,表现出两人在抗疫期间相互扶持的深厚感情,侧面反映出抗疫时期的艰苦。在该视频评论区中,点赞量最高的是一条“一切苦难都会过去,中国人是最棒的”的评论。由此可见,这条视频通过展现疫情时期的正能量,从而向受众潜移默化地传递“苦尽甘来”的观念。
其次,在建设社会的报道目的方面。央视新闻始终关注社会民生等方面,积极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媒体力量。以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为例,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中一名特斯拉车主因汽车刹车失灵站上车顶维权。4月21日,央视新闻抖音号发表主题为“市场监管总局深夜发声:督促指导地方依法处理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的短视频新闻。在这条视频评论区中,人们大多对央视新闻报道本起事件表示支持,并且希望央视新闻能进行持续报道。从人们的评论便可以看出,央视新闻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给人民带来安全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媒体力量。
最后,在重视公众的报道态度方面。央视新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重视人民的力量。在2021年7月的河南暴雨事件中,央视新闻抖音号发表了一条主题为“谢谢你们!暴雨中的平凡英雄!”的短视频。视频展现了在河南暴雨事件中,市民们不惧危险、勇敢救人的场景。这则视频将关注点放在河南暴雨事件中的人民力量上,展现了我国人民无惧危险、团结一心的积极形象,也让视频受众感到主流媒体对于人民的重视态度。
短视频平台的算法与功能为公众赋权。建设性新闻强调重视公民,为公民赋权,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与功能都非常契合这一人本理念。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抖音短视频的推荐算法是根据用户所获的转赞评情况来进行推荐的,只要用户生产的视频内容足够优质,算法便会将该用户生产的视频向更多用户推广。这样的算法使得普通用户也能够通过抖音获得关注,提高个人影响力。
不仅如此,抖音短视频平台的视频制作功能与传播功能简单而强大,能够为用户制作视频、实时互动等提供便利。在视频制作方面,抖音短视频平台可以直接在抖音APP上进行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其中有翻转、快慢速、滤镜等多种功能,并且有不同类型的视频模板可以直接套用,用户不需要有专业的视频制作能力,只需要套用模板、特效等,就能够轻松制作出精美的短视频内容。
在视频互动方面,抖音评论区的设立使得受众可以直接分享观点,这样的互动模式让受众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传播过程当中。对于短视频新闻而言,实时互动也能够让新闻媒体人及时了解受众心声,把握受众关注点,对新闻进行再加工。
视听结合调动受众情绪。短视频中的视觉元素包括视频画面、视频特效、视频贴纸、字幕等能够用眼睛直观感受到的内容,视觉元素的合理运用对于传递短视频内容以及传达视频情感有重要影响。短视频中的听觉元素则包括背景音乐和同期声等。同期声能给人身临其境感,背景音乐则能为视频渲染氛围,配合视觉元素传递视频内容。
建设性新闻强调新闻报道应带有积极情绪,向受众传达正面情感。短视频则能够通过声画符号的结合,渲染出正向情感氛围,带动受众的积极情绪。以央视新闻抖音号于2021年1月30日发表的题为“天寒地冻,‘仙气飘飘’的通化防疫人员露出治愈笑容。辛苦了,是你们守护了这座城市”视频为例。视频中视觉元素采取“画面+字幕”的模式,通过字幕讲述吉林通化防疫人员在冬天进行防疫工作的片段。视频画面则展现了防疫人员脱下帽子,流下的汗迅速蒸发,脸上却带着满足微笑的模样。视频运用视听语言让人感到防疫人员冬夜工作的艰苦以及他们的真挚情感。听觉元素则采用“背景音乐+同期音”的组合模式,选用《错位时空》这首舒缓治愈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调动视频受众的感动情绪。视频同期音则保留了防疫人员交流的原声,让人感到防疫人员连夜工作的疲劳以及精神状态的饱满,更容易引发受众的感动之情。
这则视频中视听元素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却极具调动性,让视频受众感受到防疫人员冬夜工作的不易,以及即使工作艰难防疫人员仍积极乐观的真诚情感。在该视频的评论区中,视频受众大多在对白衣天使进行致谢,表达中国必将战胜疫情的期望。
经过上文对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中融入建设性新闻理念的探究,可以确定从我国新闻行业环境来看,建设性新闻理念与我国新闻界的指导思想,在积极的报道倾向、建设社会的报道目的以及重视公众的报道态度的三个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就短视频平台本身而言,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视频制作和传播功能都与建设性新闻中的公民赋权理念相契合;短视频视听结合调动情绪的能力,又与建设性新闻中的积极情绪理念相契合。由此可见,建设性新闻理念能够融入到短视频新闻的制作与传播之中,能为我国主流媒体改进短视频新闻的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