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域下短视频的美学特征初探

2022-10-31 11:07吴娟沈燕
声屏世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众美学受众

□吴娟 沈燕

短视频的蓬勃发展是时代发展映照进大众后的必然结果,大众的精神需求得到了空前满足,同时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庞大的文化产业,抖音、快手等应运而生。短视频生而带有消费性和商品性的烙印,审美艺术的自律性从根子上即遭遇文化工业的侵蚀。大众传媒有意识的引导与大众自身主动或无意识的选择相结合,短视频审美必然带有功利性的倾向,审美庸化运动悄然再进一步。从美学角度看,短视频与大众的交互影响也是大众审美实践的勃兴,几乎覆盖所有社会群体的创作者们踊跃参与欣赏并制作出与以往掌握传播话语权的群体所偏好的风格迥异的视像内容,带给大众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影响并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理念。

短视频的特征

短视频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十几秒,少数已经有固定粉丝的时间会延长到1-2分钟,鲜有时间更长者。时间短,内容含量自会压缩,故而内容短。短视频发布者多保持每周1-2个短视频的节奏不断刷自身的存在感,以免被“善忘”的大众遗忘,故而其制作周期也很短,多控制在2-3天内。短视频的投资成本很低,即便是专业的传媒公司也本着广撒网的多点投资战略,分布到每个短视频上的资金只有数千元,以奢华阔气著称的吃播“雪茸堂”搏出位的手笔不外乎烤全羊、大块肉,出名后也只是上升为烤骆驼、大口吃虫草,与传统媒体花费相比自是不值一提。短视频的传播途径依赖手机、PAD等便携类介质,受众初期也限于对象性传播和小众传播而后再为公众周知,故而“迷你”是短视频的首要特征。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短视频的“迷你”恰好适合人们打发碎片化的闲散时间,把碎片时间变成慰藉生活、释放压力的心灵鸡汤,这也是媒体与受众双向选择的结果。

短视频作为应运而生的时代宠儿深受大众追捧。技术的进步拉近了艺术和大众的距离,使得曾经专业性强、门槛颇高的审美活动回归到了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化享受。在信息时代,要带给观众良好的审美体验,要做到的就是先声夺人,让观众在视觉或听觉上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攫取观众的眼球和耳朵只是开始,下一步就是使观众能够迅速构建情感和精神上的认知,获得审美的享受。智能移动终端手机使得个体能独立完成制作、传播以及反馈整个完整的视频传播流程,技术的革新破除了传统传播领域的专业化壁垒,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大传播时代,人人都可以做导演、做编剧、做配音,只要有愿望和感兴趣也可以做主角,简单、开放就是短视频及其代表的新媒体传媒的显著特征,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艺术殿堂降格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以互动、体验和人人皆可参与为卖点的“草根秀”。短视频的低门槛和广泛参与性迎合了当代人互动体验交流和精神自由的感性需求,短视频成为普罗大众的纽带。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新话语,短视频创作者们关注着传统媒体忽视和无法顾及到的社会生活的边边角角,表达着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出现的戏谑,草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短视频的本质特征。

传播是心灵的相互影响,互动是短视频传播的一大特色。在短视频的传播过程中,所有人都可以利用抖音、西瓜视频等媒体自带的参与功能,突破观赏者和评论者的身份,重复视频传播者的动作、语言和表情,添加自己的独特元素,然后上传到媒体上成为新的短视频的参与者、制作者,受众享有了在传统媒体从未有过的表达权和主动权。这极大焕发了大众的亲近感和热情,也促进了短视频的快速传播和发展。典型的如2018年走红的“西瓜妹”,吸引了众多模仿者和参与者,获得了无数流量也大大推广了相关媒体,实现了短视频创作者、受众和媒体平台的共赢。共享、共赢是短视频最显著的核心特征。

现代传媒和文化工业给大众带来了“集体无意识”,但同时个体总在寻找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情感的宣泄口,短视频的自由性和以“我”为中心的风格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自我表演、自我展示的需要,同时这种展示也可以给短视频的传播添上原创性的表达,增添新的个性化元素。故而,“自我”是短视频的灵魂特征。

综上所述,短视频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其美学表现必然与传统艺术、文学、影像制品有很高的区分度,完全称得上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现象和审美风潮。

审美庸化——短视频的美学外壳

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型视像作品的涌现极大地改变了现代美学的走向,审美和日常生活的界限渐渐模糊甚至消失。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知识下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意味着传统艺术传统美学一定程度上的瓦解和降尊纡贵。在大众传媒的积极引导和民众的主动参与下,大量符号化的图像与人们的日常融为一体。有学者认为日常生活审美是“无休止的流”,缺乏系统性和丰富内涵,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抓住了短视频审美特性的关键点。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精神享受都是如此的毫不停歇,唯有万花筒般绚烂夺目的视听刺激可以让人稍有驻步,在工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欲的扩大化、技的同一化、道的生活化一起推动了大众审美庸化运动。在审美庸化浪潮下,资本的力量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统治权,短视频制作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财富之钥,费心费力制作出来放到大众媒体上,自然希望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大众媒体当然也希望版面和流量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二者不谋而合,所谓审美庸化风尚正是受众与媒体共同选择的最好局面。同时具备数个乃至数十个信息点的短视频方有可能让更多的观众凝视到相似的或神往的自我,带给人“超真实”的体验,和媲美审视精美艺术品的快感——传统艺术中也不乏精致繁华极尽华丽的审美风尚,如洛可可、巴洛克风格和乾隆皇帝钟爱的浓艳豪华风格。与短视频普遍展示的审美风格何其相似,极尽元素堆砌的万花筒风格本就不乏拥趸。

“美”是一种感觉,一种想象力受到魅力刺激,生命被促进的感觉。短视频可以让受众体验到截然不同的趣味和舒适,让更多人解放心灵,获得审美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资本出于受众最大化目的以“无休止的流”风格炮制出了短视频,每个受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和愿意接受的内容,并可以对其他方向的风格和内容集腋成裘慢慢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视野的开拓,故而审美庸化是整体的浪潮有一定的负面批判,但个体的小浪花其实更多可以顺潮乘风而上,各有各的精彩。

无距离审美——超现实的审美体验

传统审美推崇适当的审美距离,因为“距离标志着艺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而且可以为通常被称为艺术气质,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距离要求被视为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果我们可以用这术语指一种对经验的特殊心理态度或看法,这种看法在种种艺术形式上都有丰富的表现”。在新型科技手段的武装下,区别于过往的作品,短视频带给人的是一种“超真实”的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剩余的留白和想象空间则被无限压缩,它就是现实就是虚拟的实在。

审美距离最直观的表现是写实和写意的创作手法,传统审美对写实与写意何者更胜一筹至今仍争论不休,冷军的艺术及美学价值尚有不少质疑声,而短视频横空出世区区三五年即已在群众基础和影响力上超过了以往的种种艺术形式,尤其是以显性特征著称的造型艺术和比较直观的绘画、雕塑等视像形式。浮躁和自负的大众对艺术形象背后独具的美学特征并没有耐心去深入了解和欣赏,这是必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独特的艺术本就是某个小众的风格作品,与广为流传并在工业化大生产时代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更大众的艺术流派相比并无值得花心思了解之处。在自娱自乐的方式更多样化的时代,很多传统的小众艺术消亡本就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传统艺术自我传承与时代脱轨的结果,也是大众选择的理性表现。以此种观点来看,短视频受到青睐并顺手碾碎数种以写实为主的古老传统,也只是大潮流下无人关心的边角的小浪花罢了。

与传统艺术相比,短视频呈现的是图像和声音的集合,扑面而来的是精心挑选剪辑过的鲜活的自然风貌和人物形象,其真实感与传统艺术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强烈的视听冲击面前,传统影像的一些技法失去了空间,代之以当代技术手段下鲜明和高清晰性的色彩对比组合,这种比真实更胜一筹的感觉可谓“超真实”。在电视媒体时代,博德里亚曾对类似情形给予过这样的表达:人工加工图像的“虚拟性”与现实情景相似逼真,使得传媒与现实生活二者的区别和距离模糊不清难以辨识,时间和距离萎陷进而生成强烈的雾视效果。短视频的赏析者们对审美对象的融入是普遍的,审美距离消解。对此,费瑟斯通在美学角度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距离消解有益于对那些被置于常规的之外的物体与体验进行观察。这种审美方式表明了与客体的直接融合,通过表达欲望来投入到直接的体验之中。的确,它具有解除情感控制的发展能力,它指导审美主体本身裸露在客体能够表现出来的一切可能的直观感应面前。”距离消解与传统美学理论中的审美需保有心理距离的权威理论截然相对,这正是新型传媒艺术带给人的新体验。

审美无利害与身体的狂欢

审美无利害是康德为纯粹的审美定下的铁律:“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人必须完全不对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爱,而是在这方面纯然淡漠,以便在欣赏中能够做个评判者。”康德的这一观点本质上是基于哲学范畴的,谈论的是人们的审美认知能力,其核心并非艺术而是“美”或者“美感”。当“美”有了载体时便脱离了“纯粹美”的范畴,而人们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美”均有其物质或抽象的载体,即“依存美”。有了载体的“美”自身即负有与其载体不可脱离的特质,故而审美无利害与中国传统的澄怀味象都属于精神的范畴,完全的审美无利害只存在于理论中。

短视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就潜藏着诱惑受众动机的生动图像,其诞生就不是为了让人保持淡漠的。高科技筛选加工后的图像通过媒介高清晰度的播映呈现给人们,是如此的物质和具体。“在这里,完全是幻觉,有一种迷人之处,与其说是美感的或戏剧的,不如说是具体的和物质的。”短视频围绕着“人”展开,身体、容貌是观众最为关注的指向,自然风貌和布局都只是背景板,肢体语言和表情所隐藏的情感和欲望与梦想直接产生广泛的身体刺激与独特的审美快感,观众反参与短视频创作更实现了“自我凝视”与“他者凝视”的交融,是源于身体的自我狂欢。身体是最本质的物质,承载着肉体和欲望,在消费社会身体是最普遍的消费对象与审美对象。可见,当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很大程度上是将官能的快感召回到审美的快感中,审美必须有快感。当然,审美快感与生理快感有一定的距离不能等同。正如桑塔亚那所说:“一切快感都是固有的和积极的价值,但决不是一切快感都是审美的感知。快感确实是审美感知的要素,而且这要素就是我们所知所说的审美快感和其他快感的区别的根据,留意这种差异的程度,将是有益的。”短视频中包含有大量的意指人们生理快感的信息,视像和听觉的符合给人们的情感直接的震撼,也满足了人们对享乐生活的欲求,并催生更多更积极的欲望。故而短视频作为现代传媒艺术的结晶,生而充满欲望,与纯粹的、无欲望指向的传统艺术是背道而驰的。但必须注意到,短视频自身包容与整合了传统艺术的形式与审美特征,甚至激活了若干已经沉寂的传统样式,它与传统艺术摩擦并交融,一切都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审美与消费紧密相连,身体作为审美和消费的对象在短视频中得到了完美的彰显,从来没有一种信息形式如同视像信息那样,它所传达的不是少数文人的“雅趣”,而是“使得普通社会成员的生活,成为其重要的表现内容”。通过对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的内在了解,进而建构新的审美理论,这是美学可能突围的新方向。

猜你喜欢
大众美学受众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纯白美学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