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2022-05-31 03:39:34王钊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应用

王钊

关键词: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大学语文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与当前社会发展相脱离,并且各种教学弊端以及问题频频出现,导致大学生语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此,教师很有必要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到大学语文中,在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有效培育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进而有效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现阶段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具有滞后性

大学语文属于基础语文公共课程,高校在课时安排上往往是每周2课时。在教材篇目以及教材选编选择上通常是大学生在高中时就有过一定了解的课文,这就导致大学生觉得这是在重复学习,大学生便会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另外,在大学语文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師常常会选择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课文进行讲解,并多数教师会比较倾向选择文学经典、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讲解,致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进而无法有效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就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来说,多数教师仍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大学生的学习为辅。虽然,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会将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结合向大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但是大学生仍是机械性的记笔记,缺乏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处于一个较为被动地学习状态中。此外,还有的教师会直接将语文知识讲解给大学生,并未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导致大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由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使语文教学整个过程较为枯燥。因此大学生就无法有效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进而制约了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

(三)教学评价缺乏灵活性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合理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出大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评价是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教师就应当制作出与大学生发展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另外,教师往往会将卷面成绩作为大学生期末的最终评价成绩,这种教学评价存在着弊端的。在期末的教学成绩测评中应当加入平时成绩及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成绩,而不仅仅是期末的试卷成绩,如果仅以期末的卷面成绩为主,就会使大学语文的考核失去灵活性。大学语文的评价考核应当是多元性、互动性的,评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大学语文教师无法对全部能力进行正确客观地分析和考核,使得考核质量无法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如何融入新的评价方式来进行合理的测评。

二、混合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大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应用各类在线App,如雨课堂,学习通以及蓝墨云班课等,并结合语文课程特征以及大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环节三大环节中合理应用,但是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前,还需要教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引导大学生在电脑或手机上安装在App(本文将以学习通为例),要求大学生注册登录,并与学院进行绑定,然后教师建立相应的授课班级,创建课件库与试题库,在正常编辑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加入大学慕课视频、网络视频等资源,将各类学习资源上传至学习通资源库,借助手机端发布到相应班级。大学生只需要关注学习通微信公众号,扫描教师的课程二维码就可以加入班级群进行学习,下面就对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环节这三大环节进行具体阐述。

(一)课前预习

在大学语文课前,教师与大学生承担的任务是不同的。就以大学语文教材《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为例,教师就要制作好关于“青蒿素,屠呦呦生平”的教学课件,也可将这些内容制作出教学视频,并将其上传到学习通上的资料库,借助手机客户端将学习任务推送给大学生,还可以在推送任务时加入教师的语音讲解,便于大学生理解本节预习内容以及相关要求。另外,大学生还要及时查看学习通的消息,以免错过教师发送的任务,为后续的语文教学做好充足的准备。大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语文问题,就可点击教学课件旁边当的“不懂”按钮,当看到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可以课件旁边的“收藏”按钮,教师也要及时通过终端查看大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进而有效掌控大学生的预习时长、查看每页课件时长等信息,并依据预习反馈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二)课中教学

教师在开展线下教学活动时,就能应用学习通强化自己与大学生间的互动,在拉近教师与大学生距离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当班级人数较多时,看不到多媒体上展示的教学课件时,教师就能教学课件发布到学习通的班级群中,大学生通过手机端查看,能避免因为距离过远看不清课件内容的状况。讲解文章时适当穿插根据授课重点内容设置的选择、投票题型,要求大学生限时完成,例如,当《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篇目鉴赏结束后,教师就可以发布应如何理解“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这句话,并要求大学生在30秒完成,也可以在课程讲授结束后发布随堂测验,这样能够及时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此外,为增加答题的趣味性,还可以给第一名或前三名给予领取红包的特权,限时答题对学生而言更具有挑战性,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抢红包”则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程讲授中开启学习通弹幕,投屏至多媒体屏幕,与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围。

(三)课后环节

1.课后作业

在课后环节,教师还要借助在线平台布置作业、拓展知识及教学总结。教师就能构建学习通试题库,依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设置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等,也可以批量导入试卷,通过平台发布给大学生。当学生手机端接收到答题信息后就可以进行在线作答、提交,教师在后台能看到大学生答题时长、总得分率、每道题正确率等详细的答题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及时做好教学分析及课后反思,下一次上课前集中答疑,重点讲解。例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一课教学结束后,加入关于“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相关内容作为大学生的知识延伸,通过学习及自主思考后,大学生能够理解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力,接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拓宽自身的语文视野。

2.课后评价

教师要积极地优化教学评价形式,大学语文的实体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可以完成对大学生的评价,但是还存在着些许不足,此时,教师就可借助在线平台优化评价体系,课后,大学生就能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或文本鉴赏材料进行网上提交,使作业不仅是教师判分的依据,也成为大家交流和共同评判的成果,这就改变了以往教师单向以分数作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大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对大学生而言也是一种鞭策和学习方式。也即,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更为便捷、全面而客观。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体系构成可分为“线上学习”“课堂表现”“期末考察”三部分,“线上学习”包括是否完整地学习了在线视频和资料,在线讨论、发帖答疑的频率和次数,有无推送或上传有价值的资源贡献等。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发言、互动情况等。而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课堂教授,教师都应该对大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关注与评价,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促使学生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由消极被动倾听的浅层次学习,向分析、评价、创造为主的深层学习转变,将新故知识联系贯通,灵活运用;使知识点、能力项、素质类有效连接,全面落实大学语文教学的多维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专业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方式是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借助线上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最大化地

激发出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大学语文学习与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学习完全不同,对此,对于其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就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薇.大学语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2):153-156.

[2]陈虹.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22(01):131-135.

[3]林宁.“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之实践与效果初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6(02):73-75.

[4]孙彩萍.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05):34-37.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混合式教学应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54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4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36:50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5:30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12:24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