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鲜活素材。对于党校来说,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是其主责主业。从当前党校教学中可知,在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存在,需要继续加强党性教育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教育与行动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文章先从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价值入手进行分析,并重点探讨了红色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性教育;理想信念;党员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11 — 0138 — 03
引言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他们的一门必修课就是党性教育。目前,世界正面临着大变局,其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也给我们党带来很大的考验。基于这一事实,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所提出的要求更严,标准也会更高。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究中所形成的重要结晶,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价值与教育价值。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利用的主要渠道就是党校,所以要将具有独特功效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的运用起来,并与党性教育达到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实效性得到不断提高,使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红色学习能够获得更大的收获,政治觉悟提升,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筑造思想道德防线,拒绝腐败。
一、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的价值
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视察时指出:要利用好福建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因此,就强化了“红色资源”的概念,并且还高度评价了红色资源中富含的政治意蕴和党性价值。纪念场地、纪念物(碑、标志、雕塑)、名人故居以及活动(战斗)遗址都是当前常见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党校党性教育中,不仅能促进党性教育培训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能将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以及自身所具有的启示性充分展现出来,转化实物、实景、实例的内涵,使其成为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及理想信念。
(一)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能深刻领悟党史、新中国史
红色文化资源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重大事件的最好见证,可以被作为非常宝贵的史料见证,展示给党员领导干部,可以采取背后故事讲述、文物展示以及场景还原等几种方式。新中国是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换来的,从此人们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无数功勋卓著的前辈都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党校“四史”教育中是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其实物载体,红色文化资源要融入到课堂中,追溯历史,只有这样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从而铭记党的历史,还能对党的革命精神大力弘扬,认同党员身份,忠诚于党。[1]
(二)加强党性教育以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为重要载体
党性教育的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锻炼渠道也是多元化的,党性教育应该怎样得到加强,使其“入心”、“入脑”,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党性教育是以“践行”作为其核心内容。针对是否能提高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等问题,关键在于抓手和依托什么样的载体。如今,有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党性教育课在开发和应用上产生了一定限制,包括:时间、空间、交通等因素,没有开展较多的现场教学活动,也无法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通常是用于特殊的红色纪念日,没有对党性教育的经常性起到一定效果。现阶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程度不够,所以红色文化资源所处的状态是孤立、分散的,产生的反响也不够强烈。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革命遗迹,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受到自然因素影响,所以,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原址旧址都在陆续的消失。从文物保护方面来看,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明显是缺少力度。为了能激活红色文化资源这一“沉睡的历史文物”的功效,需要对党性教育的模式进行充分开发,使这些为新中国的诞生发挥过作用以及对历史发展进行见证的革命遗迹、革命文物真正发挥出作用。党性教育的进行中,必须先加强开发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发挥应有的作用,将其作为重要的实物载体,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党性教育的质量。在不断的体验加深理解认识的情况下,党性锻炼也有较好的效果,还能在开发的过程中给予这些红色文化瑰宝提供更多的保护,为后代造福。
(三)党员领导干部对初心使命会有更强的认知
现阶段,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有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甚至还走上“歪路”,酿成了大错,而这些都是丧失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根本表现。对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坚持需要的不仅是个人修炼,而且还应该加强教育学习。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必须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最好的素材。通过合理的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纪念碑等有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党员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宗旨意识,还可以将一些具有警示性的案例应用进来,比如,组织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并对党员领导干部三观进一步强化,从而能更好的规制他们的自身行为,使他们不敢腐、不想腐。
(四)丰富党性教育内容,为其注入新活力
中国共产党革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的精神内核与展示的形态,地区不同,其红色文化资源也会侧重不同的内容,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有不同的活动轨迹。所以,有必要深度挖掘和整理各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科研力量去潜心研究大量史料。不仅如此,还应该加大新闻媒介的宣传舆论导向,这样就不管是在知名度方面,还是在影响力方面,红色文化资源都能得到进一步扩大。为了对党性教育内容加以丰富,从中注入新活力,必须要挖掘人、物、事,再通过后代子孙的实际讲解,能向每一位党员干部传递党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情感上会产生共鸣,可以起到凝心聚力、同频共振的效果。
(五)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建引领意识得到提升
总的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所具备的启示作用对党员领导干部管党治党的能力提升有直接影响,同时还与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息息相关。透过红色文化资源能向党员领导干部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不仅赢得了民心和团结,而且执政根基也被彻底的筑牢;还为党员领导干部展示了党是如何治国理政的,如何持政治本色的,带领人民如何走向富强。红色文化资源在革命和改革实践中为我党积累了宝贵财富,将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凝结到一起,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对共产党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有更深刻的领会;党员领导干部还能更好的汲取思维方法,启迪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也更强烈;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还可以指引党员领导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如何去做,从而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二、红色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
(一)打造高质量的党性教育基地
1.对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基地进行开发,并加强保护
第一,本土红色资源的特色必须要突出,打造出具有深度、有特色又有新意的党性教育资源。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因材施教,这样就让本地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感觉到亲切,还会有较强的代入感和自觉性。第二,对于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联动性要进行全面的把握,共建共享党性教育资源。第三,作为基地管理部门,还应该对市场化、商业化与保护红色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处理,以免遭受到人为破坏。尤其是文物管理部门,还需要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对基地建设加以规范,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进行最大限度的维护,不得过度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2.党校对基地红色文化资源要积极开发与利用
第一,联合基地一起对红色文创系列产品进行开发。每次结束现场教学要将党校研发的文创产品发放给每个受教育的党员领导干部。例如,红军帽、长征皮带、纪念徽章等产品,既具有实用性,而且贴身度很高,通过文创产品可以发挥出党性教育的效用。第二,可将一些优质的体验项目设置于课程内。例如,用5D电影院播放革命传统电影或者借助互联网高科技VR技术等,用高科技让党员领导干部“忆苦思甜”。第三,为党性教育打造简易教材和专属宣传手册。组织专人对各大基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编撰。例如,将红色文化资源资料做成图文并茂的手册,既要多联系实际,还要有较强的党性教育作用。
(二)丰富教学内容,深入开发课程资源
1.课程开发上必须与实际相联系,保证多样性
抽象性是党性理论教育的主要特点,借助于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对党性教育的层次和内容加以丰富。第一,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红色文化资源更贴近党员领导干部的现实工作,认真分析新时代应该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如何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等问题。与此同时,还要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依据党性的不同时代要求来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透过历史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对党的建设规律、革命先辈成长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体会。第二,对党性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做到与时俱进,其中包括:廉洁教育、警示教育、党纪党规教育等。借助党的历史上的警示性案例对党员领导干部做出提醒,保证他们能够守纪律、讲规矩。[2]
2.认真严肃的研究历史真相,发掘红色文化资源
第一,搜集、整理史料,对其深入发掘,不能只是局限在基地提供的资料上,还应该扩大渠道,努力从多个机构进行收集、整理,例如,党史研究部门、图书馆、档案部门等机构,最后再统一进行核实。第二,与历史见证者、亲历者对话,并对珍贵笔记、照片、回忆录等进行挖掘,通过亲身体会就容易和历史更加贴近。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严谨性以及政治性都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部分,政治主线应全面把握,对史实完全尊重,不能随意的篡改、删减,不得夸大。[3]
(三)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探究党性教育的多种学习形式
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好的学习形式可以提升内容达成的效果,使内容更丰富。从实践要求方面来看,需要对教学内容加强优化,并且制定科学的教育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得到创新;从相关保障层面来看,应该重视建设师资队伍,与此同时注重对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办学格局能得到拓展。为了更好的开展党性教育,就要充分的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课堂学与课外学这两大主要部分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对体验感受学习足够的重视,借助于多种学习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的规范导向表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党性教育就能在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中促进党员干部精神境界得到不断的提升,让他们接受思想灵魂的洗礼。
(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增进教育效果
1.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打造的师资队伍必须是高素质、高水平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并且有着较强的讲授能力的课程教师对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对教师加大培训力度,聘请专业领域内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来做指导,确保打造出的师资队伍是专业性强、理论水平高的一支队伍。第二,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教师必须要学深悟透,尤其是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需要潜心挖掘,融入到授课内容中。此外,对红色文化资源一定要树立起崇敬之情,意识到授课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自身授课技巧的提升,营造出好的教学氛围,感染听众,使教育效果得以增强。
2.关注党员领导干部的受教育情况,创建教育效果提升
第一,课前调研应该准备的非常充分,由于党校培训的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而他们的年龄、岗位、职务以及知识结构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对不同学员群体的认知水平与心理需求有必要的了解,并且对相关课程采取有针对性的安排,达到差异化党性教育的目的。换而言之,就是对同一个红色文化资源侧重的不同点实施分类教育教学。例如,将现场教学的地点选择为名人故居,领导干部关心的内容是家风、后人警示等,而青年公务员则对于名人的成长过程更为关注。第二,科學机制的建立,并对教育效果做长期追踪。不仅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以及“评估报告”,而且制订的考核办法必须要科学合理,所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该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将党性教育,尤其是教育学习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及时衔接起党员干部的提拔任免、考核和考评等多方面内容,党员评优选先可以围绕锤炼党性的实际表现来进行,确保用人导向的正确性,以此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教育效果不断强化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党性教育的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是其宝贵财富,所以通过对其开发和利用可以更好的弘扬和传承革命优良传统,能激发党员干部认同红色文化,增强爱国情怀。总之,红色文化在新时期党性教育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覃莹.试析党校党性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01):17-21.
[2]覃莹.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党校党性教育探究[J].新东方,2020(06):77-82.
[3]赵慧杰.探究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改革与开放,2020(Z1):43-45.
〔责任编辑:杨 赫〕
收稿日期:2022 — 11 — 05
作者简介:赵雪锋(1983—),男,山西晋城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红色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