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中
2014年以来,我国媒体融合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现代传播能力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深层次原因在于思路上采取的多是“小融合”“中融合”思路,而要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目标,就必须采取“大融合”思路,才能在重建用户连接的基础上打造现代传播能力和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
一、“大融合”思路是“小融合”“中融合”思路的升维
所谓“小融合”,即由媒体机构新设新媒体部门或融媒体中心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并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和省级传媒集团等大型传媒单位,除了总部设立新媒体部门之外,旗下的各家传统媒体也分别设有相应的新媒体部门,呈现出“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从根本上看,“小融合”思路的本质是“+互联网”,即只是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和手段,把互联网业务当做传统业务的补充而不是当成未来的核心业务,导致错失互联网业务的黄金发展期。
“中融合”思路是传媒集团和媒体机构的整体化和彻底化融合转型,通过“一体化”搭建底层统一的技术平台,对理念、体制机制、流程、渠道等进行彻底重构和再造。“中融合”的本质是“互联网+”,即把互联网当做社会操作系统,把互联网业务作为未来的核心业务,坚决而彻底地实现互联网转型。
而“大融合”思路,即传媒集团和媒体机构跳出传媒做融合,在整体深度融合转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制度优势,积极融入到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及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中,搭建起区域化或行业化的自主可控互联网平台,以实现重建用户连接和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目标。“大融合”的本质是“互联网+跨界”,即把互联网当成社会操作系统,以实现彻底的互联网转型为目标,并通过垄断性资源的跨界融合获取收入和利潤,进而支持长期的互联网融合转型。
从融合实践来看,虽然实施“中融合”思路的传媒集团和媒体机构取得了较好实效,但是由于用户连接失效而导致的“二次销售”商业模式坍塌,且已经错过了互联网发展转型的黄金期,难以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耗时甚久的深度融合,而“大融合”能够通过跨界获取稀缺资源,为耗资巨大、长期的媒体深度融合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和资源,真正实现打造现代传播能力和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根本目标,因此“大融合”思路才能实现深度融合。
二、“1234”措施践行“大融合”思路
“大融合”作为一件耗时长、任务重、系统性的艰巨工程,既需要整体观念转变与内部资源的互联互通及协同,又需要积极拓展、对接和协同外部资源。从实践角度来看,“大融合”实施的关键在于构建起科学认知框架,具备两个“一把手”,打造“三智化”的区域性或行业性的自主可控平台,提供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技术、人才队伍四大保障。
第一,“金三角”认知框架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基础。认知框架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媒体深度融合需要构建起系统的科学的认知框架,否则就会导致基础不稳。“金三角”认识框架的中心是用户,金三角分别是指现代传播能力和服务能力、稀缺资源、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一是媒体牢记自身功能和定位是逻辑起点;二是利用制度优势获取稀缺资源是主流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三是通过市场化能力重构的新型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将提供足额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第二,两个“一把手”是媒体深度融合成功的关键。媒体深度融合既需要利用制度优势获取足够的稀缺资源,又需要强大的市场化能力来最大化变现稀缺资源,而只有具备两个优秀的“一把手”才能真正实现。一是第一个“一把手”是当地党委书记;二是第二个“一把手”是传媒集团或媒体机构的一把手。
第三,打造“三智化”的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综合服务平台是核心任务。一是重建用户连接需要打造基于区域或者行业的小型生态系统;二是以“智慧媒体+智慧政务+智慧城市运营(智慧行业服务)”为路径构建“治国理政新平台”。其中,智慧媒体是传媒集团和媒体机构的应有之义和根本属性,也是媒体深度融合的首要任务;智慧政务是媒体政务服务的自然延伸,也是当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智慧城市运营(智慧行业服务)能够拓展媒体的业务范围和提升媒体的营收能力,真正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区域性媒体来说,对应的是智慧城市运营;对于行业性媒体来说,对应的是智慧行业服务。
第四,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技术、人才队伍是配套条件。一是媒体深度融合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我国的媒体深度融合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包括“互联网思维”的观念、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的功能、跳出新闻做融合的思路等;二是建立起更为市场化的内部体制机制;三是采取跟随式技术战略;四是培养全媒体人才队伍。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