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序 姚云龙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培育
互联网发展时代让融媒体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融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介形式,在应用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角色。在融媒体时代下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家国意识,强化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与发展至关重要。
融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家国情怀的思想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能了解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培育状况,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文章对高职学生的家国情怀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40份,收回有效问卷820份,有效率达到97.61%。
高职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培养调查现状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对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现状调查如下:
在调查高职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内涵认识与了解上,发现在选项中,选择“很了解”的占据仅为14.39%,而“有一定了解”占据28.54%.“不太清楚”占据高达50.69%。“完全不了解”占据6.38%。从以上数据中能看出,高职学生对家国情怀缺乏充分的了解(如表1)。
高职院校利用融媒体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培育现状调查
对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途径分析。对高职学生开展家国情怀培育是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工程,仅依靠单一的学校培育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增强对高职学生的培育。在调查问卷中以“您的家庭对家国情怀的重视程度如何”进行调查,选择“非常重视”为192人,占据了23.41%;“比较重视”为324人,占据了39.51%;“偶尔重视”为304人,占据了37.07%;“不重视”为42人,占据了5.12%。虽然绝大多数家庭都十分重视,但是不重视的比例和偶尔重视的比例还是占据较大部分,而家庭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发挥家庭培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利用融媒体培育家国情怀分析。学校作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途径,在院校培育中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育十分重要。因此,对学校采取的培育方式进行研究,以“您希望学校通过何种方式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此多选题调查,选择“主题宣传建设,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实施培育”为803人,占据了97.92%;选择“培训讲座、读书交流会、竞赛主题”为361人,占据了44.02%;选择“开设以国家情怀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652人,占据了79.51%;选择“其他”为262人,占据了31.95%。从中说明,学生更倾向于运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学习(如表2)。
高职院校融媒体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生自我培育能力欠缺。融媒体时代虽为教育带来机遇,但互联网时代学生看似拥有主体意识,但却深受网络文化思想的影响,自我思考能力逐渐弱化,缺乏对自我角色的认知,自我培育意识较弱。日常学习生活中并未特别关注国家动态和局势,也没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国情了解不够深入。
家庭教育力量薄弱。家庭教育在家国情怀培育中十分重要,但由于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家长并未认识到自身因素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难以形成合力,无法支撑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削弱家校协同作用。加上融媒体时代下一些家长并未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仍运用传统教育理念实施教育,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家庭关系疏离。而家庭教育作为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环节,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学生自私、家国情怀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原因。
学校培育效果一般。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在运用融媒体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上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多数学生对学校家国情怀培育形式表示不满,学校的培育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兴趣。同时,高职院校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工作并未落到实处,针对性较弱,导致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并未提升。其次,利用融媒体开展培育家国情怀创新度不够。互联网让媒体技术迭代更新,实现育人主体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网络化,为个人的思想表达和行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将其融入到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工作中的效果不太理想,导致家国情怀工作存在诸多重复性,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发挥融媒体技术的高效性与创新性,无法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融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完善家国情怀培育内容体系
制定融媒体嵌入相关课程的安排。由于学生人生阅历和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并未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对互联网海量信息难以客观评判。鉴于此,要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将融媒体相关教育理论融入课程中,使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在学习与运用融媒体中得到系统化与持续化提升,学会甄别与抵御不良思潮。在课程设置上将媒介素养课程引入到课程学习中,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特点、专业要求、学生情况等开展课程选择模式,提高学生对融媒体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媒介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可以开设融媒体认识与运用选修课,将其纳入到学分体系中,使学生能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增强对学生网络信息的敏感度与辨识性。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融媒体相关讲座,通过讲解提高学生对融媒体的认识与应用,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各类课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形成健康网络环境,在正面引导中使学生能培养爱国主义信念。
更新教育方式,丰富家国情怀培育内容。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关键任务,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主阵地,要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積极因素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首先,高职院校要更新理念对家国情怀教育培育方式进行改革。传统课程教育模式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要改变传统的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利用融媒体平台收集资料,针对问题实施探究,将自身的观点与看法提出来,使学生能理解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实现教育最大化。其次,学校要立足于学生,提高家国情怀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善于利用融媒体中的海量信息丰富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新闻事件转化为教育素材,让静态的学习教育走向动态化和趣味性,发挥融媒体技术的优势。
构建校内外家国情怀培育矩阵
提高教育者素养,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融媒体时代下,要全面提高教育者的能力与素质。首先,要发挥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教育者要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掌握新时代家国情怀培育的内容,并于课堂教学中加大家国情怀教育的融入,增强自身答疑解惑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其次,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融媒体时代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把握与认识各种媒介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媒介的作用,满足学生对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最后,要加强对教育队伍的建设。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且具备强烈家国情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家国情怀培育的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优化家庭教育,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家庭教育作为家国情怀培育的环节之一,家长要意识到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将学生正确价值观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要与学校建立家校联动,协同育人机制,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加强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且学校也要重视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主体地位,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向家长传递更多的科学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及教育形式等,形成家校的有机互动,引导学生弘扬家国情怀,自觉承担起自身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优化社会教育,营造有利社会舆论。要想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的培育,需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具体而言,首先,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力度,针对有损国家形象的负面信息加大打击力度,防止虚假信息流传。同时,还要构建出网络传播阵地,运用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多方面宣传家国情怀教育,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实施培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家国情怀教育。其次,是要完善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将静态化的社会教育平台用“活”,更好地发挥出家国情怀培育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建立基于融媒体家国情怀培育评价机制
要构建出针对教学效果的多元评价反馈体系,借助其评价机制及时完善融媒体融入家国情怀培育中的不足,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家国情怀培育评价机制,首先要确定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多元主体。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上多采取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为主的模式,此种评价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真实的测评。因此要改变传统单一评价主体机制,构建出由学生、管理人员、同行、专家及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化主体评价模式,尤其是重视对教师运用融媒体技术实施家国情怀培育的后续跟踪与效果评价。通过搭建各主体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收集及整合,更好地确保评价的客观真实性,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达到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
其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其指标要围绕课程需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堂氛围及教学效果等,改变传统考核中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认识到家国情怀教育并非教师运用技术产品生动性、形象性去吸引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努力践行家国情怀,对爱国的情感和行动有机整合。对教师运用融媒体实施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的评价要结合具体学科思考,并考虑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各类因素,确定考核内容与制定学科的教学评价标准,合理地分配备项指标的权重。此外,还要针对不同教师从多方面实施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性评价相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最后,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实施教学评价反馈。培训技术要注重对教师技术培训质量,测试与评估教师运用融媒体技术展开培育的效果,并第一时间发现教师存在的短板问题引导教师完善培育方案。而对于学生,则是在师生信任的基础上,增近师生关系,借助座谈会等,让学生能将自身真实的课堂感受与教师分享,使教师能依据反馈改进培育模式。学校管理者则是要在信息收集、意见反馈中注意表达方式和语言的恰当性,充分肯定教師创新精神与合理评价教师不足之处,使教师能时刻保持对融媒体技术学习与应用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要想对学生实施家国情怀的培育,需要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将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肖序(1986.2—),女,汉,湖南益阳人,文学硕士学位,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