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深山幽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是刘天华用二胡奏响的深山幽林。
扫一扫二维码,边看讲解边听听,二胡是如何描绘寂静的山林中百鸟齐鸣的景象的。
引子
引子的旋律全都采用前倚音音型。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出现在主要音之前的叫前倚音。引子中,长短不一的倚音与高八度音的重复,霎时就描绘出空寂的山林中,鸟儿们不时地在某个角落鸣叫一声,回音随即从山谷的另一头悠然传来的情境,令人神往。
第一乐段
本乐段开始的两小节延续了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旋律和速度,之后逐渐加快,采用连弓奏法与分弓奏法,刻画了鸟儿们蹦蹦跳跳、东张西望的形象。仿佛山谷中的鸟儿们被同伴时近时远的鸣叫声吸引,引发了高歌的兴趣。第一乐句运弓活泼、跳跃,富有弹性。第二乐句和第一乐句几乎完全相同,但音量比第一乐句稍强,弓段也相应加宽,第三乐句音量更强,第四乐句则力度回落。
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是从第一乐段发展来的。第一小节力度由强渐弱,奏出群鸟飞鸣的音效。最后一小节演绎出了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旋律时而顿挫跳跃,时而轻盈连贯,呈现出群鸟飞翔、鸣唱嬉戏的动人场面。
第三乐段
这一乐段主要以跳进旋律为主,速度回到原来的快板,充满活力的鸟儿来回飞窜的场景展现在眼前。小读者,听出来了吗?本段的鸟鸣更加热烈了,可以问问音乐老师,这是用了什么演奏技巧?
第四乐段
第四乐段分两个部分,技巧富有特色:第一部分以滑音模仿鸟鸣,富有泛音的效果;第二部分,鸟鸣得热闹极了,这是因为演奏者采用了快速连续的同音异指的演奏方式。
第五乐段
此乐段为整个乐曲的高潮段,也是模仿性最强的一个段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群鸟啁啾的欢腾场面。先慢后快的速度变化、高八度的重复演奏,大上、大下滑音,快速地換把和大幅度地跳把滑音,这便是百鸟争鸣了!
尾声
尾声的音乐色调更加明亮,渐慢的速度处理,又仿佛把人们带向远方,营造出更加深远的意境。在一个强奏的上滑音模拟出的一声鸟鸣中,全曲结束,余音袅袅。
演奏这首乐曲最重要的就是模仿鸟鸣,既要逼真,又不可脱离乐谱。这就需要演奏者到大自然中去倾听各种鸟儿的鸣叫声,细心感悟和体会,才有可能把“空山幽谷,百鸟争鸣”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曲子你喜欢吗?
今日主场
二胡有1000多年的历史,原本叫“奚琴”,近代更名为二胡。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将二胡定为五个把位,发明了揉弦,扩充了音域。
揉弦是二胡演奏中非常有特色的演奏技巧,分为滚揉、颤揉、压揉、抠揉弦等不同种类,各具特色,给了表演者在表情达意方面更多的可能性和个性。
二胡还有一些特色技法,如颤音(打音)、顿弓、拨弦。在黄海怀的乐曲《赛马》中,这些弓法技巧的运用使乐曲情绪热烈,展现出草原赛马的欢腾场面。小读者,你若感兴趣,就找来听听吧!
明日大师
《空山鸟语》这首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啼鸣,充满了想象力。你能用画笔随着音乐,描绘出这美好的景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