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锦
【摘要】本文以九年级数学知识为例,分析拼图法在解题内的应用,以解题形式呈现,旨在为初中九年级数学知识解题提供可靠参考意见.
【关键词】拼图法;数学解题;初中数学
所谓“拼图法”,是指由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需要,有意识地将几个图形拼在一起,然后根据拼图前后图形的面积(或周长、角度等)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拼图法”不仅巧妙,而且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寻觅到一个全新的思路,下面分类说明“拼图法”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1 圆的解题
问题1 在图1△ABC中,∠A=120°,AB=AC=5,求△ABC外接圆半径R?
问题2 在图2图形中,⊙O半径是13,弦AB是24,AB的中点是M,P属于圆上的一个动点,求PM最大值?
问题3 在图3图形中,AB、AC、弧BC是三条规划路程,AB和AC的长度分别是6km、3km,∠BAC=60°,弧BC对应圆心角是60°,弧BC路边要建立物资点P,而在AB、AC路边需要建立E、F物资点,分别在弧BC、AB、AC上选取点P、E、F.為了向物资点进行运输,就规划了道路PE、EF、FP.为保证道路的便捷性、成本得到节约,就需要保证PE、EF、FP之间距离最短,求三者之间的最小值.
在第1小题中,解题思路是:根据垂径定理进行分析.作出△ABC外接圆⊙O,OA是∠BAC的平分线,因此∠OAC=12∠BAC=60°,连接OC,这样OC=OA,这时三角形OAC就是等边三角形,这样OC、OA、AC相等都是5.
第2个问题的思路是:OM+OP≥PM,根据点圆模型原理,当O、P、M这三点共线时,PM值最小,这时PM⊥AB,并且经过点O,PM就是PO和OM的和,即18.
在第3小题中,求的是三条线段和的最小值,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先利用轴对称变换,然后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共线的时候选择等号.
解题的原理是作出两次对称,两点之间线段是最短的,所以,本题中就可以假设弧BC上的一个点P就是所求的点,固定点P要在AB、AC上做出对称点P′、P″,并连接两个对称点,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PP′、PE、PP″,根据对称性,PE=P′E,FP=FP″,AP′=AP=AP″,那么∠P′AP″=2∠BAC=120°,此时,PE+EF+FP=P′E+EF+FP″≥P′P″=3 AP′,当P′、E、F、P″共线时,P′P″就是最短的距离,长度是直接取决于AP′,即AP的长度.
根据上面的探究问题中,作出弧BC圆心点O,连接AO,和弧BC相交于P点,这样PA中最短的一个点就是P点,PE+EF+FP≥3 AP=321 -9,因此PE+EF+FP最小值就是(321-9)千米.在这个问题中,将三角形的一个固定点放置在一个特定的圆心角弧上,使学生有一定的相似感.
2 三角形解题
我们知道,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全等.
例如 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钝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钝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如图5,在△ABC和△DEF中,AB=DE,AC=DF,∠B=∠E,且∠B和∠E都是钝角,求证:△ABC≌△DEF.
本题若用正弦定理,证明非常简单.即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CsinB=ABsinC.在△DEF中,由正弦定理,得DFsinE=DEsinF.由AC=DF,∠B=∠E,得ABsinC=DEsinF.而AB=DE,则sinC=sinF.显然∠C和∠F都是锐角,则∠C=∠F.根据“角角边”可知△ABC≌△DEF.
由于初中阶段我们没有学习正弦定理,因此需要另想他法.一个好的办法是运用“拼图法”.而且在运用“拼图法”时,只要将相等的边拼在一起即可证明.如图6,将AC与DF拼在一起,使点A与点D重合,点C与点F重合,且使∠B与∠E分别在AC(或DF)的两侧.连接BE.由AB=DE,得∠1=∠2.又∠ABC=∠DEF,则∠ABC-∠1=∠DEF-∠2,即∠3=∠4.则BC=EF.根据“边边边”可知△ABC≌△DEF.
上述证法是将钝角所对的相等的边AC与DF拼在一起,也可以将锐角所对的相等的边AB与DE拼在一起.如图7,将AB与DE拼在一起,使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且使∠C与∠F分别在AB(或DE)的两侧.连接CF.证明过程留给读者完成.事实上,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钝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其中一边的对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也全等.证明之时,既可将斜边拼在一起,也可将直角边拼在一起.
3 一元二次方程式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为7,面积为10,求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的平方.本题若按常规方法,可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根据题意,得a+b=7,ab=10.而长与宽的差的平方为(a-b)2.要求(a-b)2的值,可将(a-b)2变形为含有a+b和ab的式子.即(a-b)2=a2+b2-2ab=(a2+b2+2ab)-4ab=(a+b)2-4ab=72-4×10=49-40=9.
除了上述解法,也可运用拼图法巧解.将四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按照图8所示的方式拼在一起,正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它的中间是一个小正方形,其边长正好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要求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的平方,只要求出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
观察图8可以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长方形的面积即为小正方形的面积.即S小正方形=S大正方形-4S长方形=72-4×10=49-40=9.所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的平方为9.这种解法显然是对常规解法的创新,展现了用“拼图法”解决数学问题的魅力.
4 结语
从以上几例不难看出,运用“拼图法”解决数学问题,确实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之效,展现了用“拼图法”解决数学问题的魅力.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拼图法”,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尝试应用“拼图法”,让“拼图法”成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项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