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兵中学高级教师,慈溪市名师,市教坛新秀一等奖,曾公派赴澳大利亚为期100天的学习.对解题和命题深有研究,多次参与统考试题命制,曾参与2013年宁波市中考卷的命制,原创命题比赛多次在宁波市获得一等奖,多篇论文在贵刊发表。
1 情境展示、初探端倪
图1
著名画家达芬奇不仅画艺超群,同时他还是一个数学家、发明家.他曾经设计过一种圆规如图1所示,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滑槽(滑槽宽度忽略不计),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的两端A,B能在滑槽内自由滑动,将笔插入位于木棒中点P处的小孔中,随着木棒的滑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来.若AB=20cm,则画出的圆的半径为cm.
思路 不妨设互相垂直的滑槽的交点为O,则∠AOB=90°,连接OP,因为P是AB的中点,所以OP是直角△AOB斜边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OP=AB2=10cm.
2 顺势而上、通法引路
例1 图2
如图2,矩形ABCD放置于∠MON内.∠MON=90°,AB=8,BC=3,求OD的最大值.
思路 取AB的中点M,顯然 MO=AB2=4,
MD=5,
故当O,M,D共线时,OD取得最大值,
故OD的最大值为9.
图3
例2 如图3,等边△ABC的边长为3,两顶点分别在坐标轴正半轴上滑动,C在第一象限,连接OC,则OC的最大值为.
思路 取AB的中点M,连接CM,显然
MO=AB2=32,
MC=332,
故当O,M,C共线时,OC取得最大值,
故OC的最大值为3+332.
注 木棒在直角滑槽上滑动的问题,可抽象为定长线段在直角上滑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中点与直角顶点间的距离为定值.上面的两个例题中将线段改变为矩形和等边三角形,亦或其他的固定图形,都会保持放置于直角两边上的线段长为定值,进而该线段中点到所求线段两端点的距离都为定值,当该线段中点在所求线段上时,即达最大值.
3 追根溯源、探究本质
例3 图4
如图4,∠AOD=30°,边长为3的等边△ABC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移动,顶点B在射线OD上随之移动,则顶点C到原点O的距离最大值为.
思路 此问题是例2的变式拓展,即将直角改为了30°角.仿照上面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显然MO的长度不是定值,上述的方法行不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退回到最初的问题,△ABC退化为线段AB.
图5
如图5,∠AOB=30°,若AB为定长,会有定性的结论吗?分析△ABO不难发现,∠AOB为定值,而对边AB亦为定值,如果我们“反客为主”,将图形理解为AB固定,顶点O运动,显然O的运动轨迹是弧.
图6图7
如图6,以AB为边在点O 同侧作等边△ABP,以P为圆心BP为半径画弧BOA,显然O点的轨迹即为BOA.同理即可解决上述问题,如图7,作△ABO的外接圆,圆心为P.
因为∠AOB=30°,
所以△ABP为等边三角形.
显然PO=3,PC=33,
故当O,P,C共线时,OC达到最大值,OC的最大值为33+3.
注 一方面,当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我们可以退回到初始问题,将问题简化寻求思路.另一方面,当动态元素偏多,静态元素偏少时,我们可以利用“反客为主”,将动态的图形理解为静止不动,原来静止不动的图形运动起来,或许也可以寻得思路.例3中的问题,是将∠AOB=90°推广到∠AOB=30°,将问题串起来发现,当∠AOB=90°时,AB的中点其实就是△AOB的外心,只是外心很容易被发现,而推广到30°角的时候,外心就难易被发现,这也是例1和例2做起来比较顺手,而例3就很难入手的原因.推而广之,固定图形放置于固定角度∠AOB内滑动问题,都可以利用反客为主,角的顶点轨迹即为△AOB的外接圆上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