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

2022-05-30 23:50:07魏育玲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魏育玲

【摘要】初中数学学科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度系数较大,数学教学遇到了难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传授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景

教学不仅看重教的过程,也看重学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老师要学会提问题,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本文主要探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推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

1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1 结合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紧紧围绕着学生.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原动力.学生本身有兴趣,在课堂上就愿意求知,愿意探索,愿意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遇到难的数学问题也愿意思考.

对于本身就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创设问题情景如同如虎添翼,让学生的兴趣变得更加浓厚.对于学习情绪比较淡薄的学生来说,根据兴趣点创设问题情境能够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2 结合学生的疑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科内容繁多复杂.不少数学知识用于表现具体的数学规律,它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对生活有一定的阅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如果想要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便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老师结合学生的疑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抛出具體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的困难,帮助学生掌握疑难点,掌握数学规律.

所以,老师要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还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然后与自身教学的特点相结合,解决学生的疑难点.

2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1 联系已有认知,创设问题情境

新知与旧知联系紧密,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而初中数学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遗漏知识的现象严重.而利用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原先学习所得.

例如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这一节的学习.这节课,学生需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且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

简单点来说,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有三种.三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以及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前,学生们还在八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全等三角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旧知识的学习为相似三角形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老师就借助全等三角形铺设了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们学习相似三角形.“同学们,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一模一样.它们的大小、形状都一样.那如果说,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但是大小却不一样,他们是全等三角形吗?显然不是全等三角形.那这种三角形有没有一些特殊的规律呢?显然形状相同就是它的特殊点.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定理吧.”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的问题情境一针见血地表明了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间的联系.相似三角形只存在形状相似.而全等三角形是形状、大小都相同.老师非常明确地区分了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避免学生进入学习误区,产生负迁移.

随后,老师又提出了一些问题.他到底有什么规律?勾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利用已有认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做到旧知的巩固和新知的学习.如此,学生会构建出更为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的综合实力和水平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

利用已有认知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可以提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做复习提问,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记忆.而学生的认知记忆会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的压力,作为学习桥梁而存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2.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生活实际正是由千千万万个生活情景组成的.老师挑选生活实际中的生活情景作为问题情景,提出具体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到生活的气息.悄无声息地拉近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在本次课堂上,学生们需要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们熟悉用方程解题的思想,老师借助具体的生活实践,给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养牛场原来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需要饲料675千克.一周之后,又新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需用饲料为940千克.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一天需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约需4.7~8千克,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由于李大叔估计出的母牛和小牛需要饲料的重量为一个范围,没有办法确定母牛所需的饲料重量和小牛所需的饲料重量,就没有办法验证题目中的信息.所以,学生应该换一个思路,想办法算出母牛一天需要的饲料重量和小牛一天需要的饲料重量.再对比,看是否在李大叔给出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够检验他的估计.

依据原有的计算方法,学生没有办法计算出答案,只能够通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列方程的一般步骤是,第1步,审题,弄清楚题意和题目中相等的关系.第2步,设未知数,可以直接设元,也可以间接设元.第3步,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第4步,解方程,检验解的正确性.老师利用生活中农场的案例,让同学们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的列法和解法.

今后看到具体的问题时,也会想到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由于题目贴近生活,学生入手很快,马上就列出了方程.解方程也很快,马上就写出了答案.生活类的问题情境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解题勇气和解题信心,鼓励了学生的数学学习.

生活情景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老师可以借助生活情景传授数学知识,也可以借助生活情景传授数学方法,还可以借助生活情景创设问题情境.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生活的元素.

2.3 联系操作活动,创设问题情景

对于初中数学中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难以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老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操作活动,依托操作活动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一边动手做,一边思考,有着优化问题情境的效果.

例如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生活中曾出现过很多的轴对称图形.比如,常见的汽车车标和交通标准均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中也经常见到轴对称图形.比如阿拉伯数字中.有不少的数字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同学们初步学习到的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等都是轴对称图形.而这一节详细地给学生们介绍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判定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为了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让学生更为系统地接触轴对称图形.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设置了“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要求同学们画出圆的对称轴.在同学们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还不忘提出问题,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量是一样的吗?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量总共有多少啊?在具体的操作,在具体的画画过程中,有的同学画出了圆的一条对称轴,有的同学画出了两条,还有的同学画出了三条.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传阅,发现画出的对称轴不尽相同.有的同学画出了十字形的对称軸,还有的同学画出了八字形的对称轴.

结合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同学们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不一样,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但有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比如说,圆有很多条对称轴,而正方形只有4条对称轴.在上述的教学片段,学生一开始沉迷于画画活动,在课堂上很高兴地画了起来.但发现每个同学的答案不一样,学生陷入了沉思,进入了老师所构建的问题情境.所有的学生都开始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再结合自己画图的结果进行考虑,得出了最终的结论.同学们看到了知识的产生,理解了和轴对称相关的数学规律.

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几何模块时可以多进行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们画一画,让学生们摆一摆,让学生们看一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方位地动起来,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当然,操作活动也有利于问题情境的构建.

2.4 联系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联系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思考.同样地,趣味故事也是数学课堂的催化剂,能够点燃数学课堂.

例如 初中数学《不等式》这一节的学习.在这节数学课堂上,学生会认识两个新的数学符号.一个是大于等于符号,表示“不小于”.一个是小于或等于符号,表示“不大于”.而用这两个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就叫做不等式.有一些不等式不含未知数,有一些不等式含有未知数.

同学们理解清楚不等式的概念之后,要学会用不等式表示常见的数学语句,并且了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也就是说,这一节数学课主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概念判定和计算.学生们要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并且学会解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学生在课堂上又开始和概念打交道,又开始计算,不免显得有一些枯燥和乏味.倘若这时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述和不等式有关的趣味故事,必定能够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

在给学生讲述趣味故事的时候,不要忘记问题情景的构建.一边讲故事一边向学生提问.比如,那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使不等式成立呢?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命运又该如何呢?老师可以利用具体的故事提问题.

看似老师是在问和故事有关的数学问题,其实问的是和数学知识有关的数学问题.只是换了一种表达的方式,便可以降低学生对问题的排斥程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个数学问题,并且开始思考.

换一种表达之后,问题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改变.老师给学生们讲述的趣味故事可以由学生转述给他的爸爸妈妈,以及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或者是同龄的其他伙伴们.

如此,数学学习的乐趣就这样传播开来了.联系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有更好的代入效果,让学生深陷问题情境.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寻找趣味故事时,要挑选简短、有趣的趣味故事,不要在课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讲故事,否则就会有本末倒置的效果.课堂的重心还应当放在数学知识的讲解上.

5 小结

本文首先探讨了问题情景创设的原则,并根据这两个原则出发,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方式.在具体的教学片段中均看到了创设问题情景的效果.广大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地尝试以上教学方法.

本文系“大田县2020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TKTZ-2083)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徐亮.创设问题情境 助力初中数学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11).

[2]李阳.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2021(09).

[3]王小燕.浅析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策略[J].学周刊,2021(09).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 12:12:14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10:40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0:0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5:3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巧妙提问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14期)2016-06-18 17:46:14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