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探析

2022-05-30 20:57卓自明徐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卓自明 徐敏

摘要: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政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之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机电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应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培养相统一。针对《机电基础》专业性强,寻找与思政元素契合点难的突出现状,本文阐述了思政元素的内涵,分析了思政元素挖掘的策略,最后给出了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关键词:机电基础;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挖掘策略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1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机电基础》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贯彻和落实课程思政建设责无旁贷。

1课程简介

《机电基础》作为我校多专业共享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是了解电路的组成;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掌握单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掌握三相交流电路中的电源与负载连接及功率计算;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使用方法;能对整流电路进行分析;能对逻辑电路进行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等基本电路理论,简单的直流、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变压器、电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以及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等。课程教学要求主要有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线课程、电路仿真软件等资源。通过对电路模型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电路的组成;通过对电路基本定律及应用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概念和分析方法;通过对单相、三相交流典型电路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交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掌握三相交流电路中电源与负载的连接及功率的计算;通过对变压器、低压电器元件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PN结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逻辑门电路等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整流电路和逻辑电路的分析能力,为后续电类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现状

《机电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适时结合线上虚拟仿真的自主学习。但推行融入课程思政的《机电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存在如下三方面的现实障碍和阻力。

2.1课程思政教育意识不足

高等职业类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抓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线,实现课程思政的完美融合,对于提高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专业素养,提升思政道德信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职业院校针对自身的特色和各专业课程的特点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由于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和参考指标。

《机电基础》课程改革在寻求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此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围绕着具体技能的讲述和训练,思想政治培养和专业知识传授之间相对独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当下《机电基础》课程思政的推进中依然存课程教学价值观的不统一的现象。部分专业课老师思想固化的认为专业知识与德育培养的契合点几乎没有,课程思政推广的畏难情绪时有出现,他们主观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专业教师或辅导员的工作。课程思政的地位长期缺少重视,其教育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引起全体师生的共鸣。

2.2缺少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能的传授主要还是以说教的形式为主,老师布置什么任务,学生完成什么任务,教和学形式相对僵化、生硬。思政内容与《机电基础》课程不同情景和任务没能真正通入,内容讲述比较枯燥、生硬,教學效果不理想,显然没能实现推进课程思政的初衷。思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明显不够,尽管有时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进行了突出强调,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发展。学生没有参与感,只是被动机械的学习,同样也违背了思政课程建设的初衷和目的。

2.3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点的契合点研究不深入

高校具有学科专业跨度大,背景和历史积淀不同,课程内容明显不同等特点。思政类学科有着自身的发展特点,对于国内外时政信息的简单关注,很难深入的凝练并融合于课程知识点,并形成具有思政元素《机电基础》课程体系。因此,需要进行需要深入学习和个性化挖掘,这对于从事自然科学理论研究,缺少思政领域知识储备的专业课教师是不小的挑战。现阶段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传授,会有简单复制和粘贴的现象出现,难以形成有效的价值引领。

3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和整合是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最为基础和重要环节,思政元素挖掘并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的前景。课程思政建设既不是对现有专业课程架构的推翻重建,也不是要求对每一课都有思政元素的融入,而是希望通过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点的有机融入,实现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实现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与德育培养的共同发展。

实现融入思政元素的《机电基础》课程建设的依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机电基础》课程标准。

3.1思政元素的正确理解

思政元素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并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抽象于日常生活而存在的。高校课程同样也蕴含众多的思政资源。只要围绕坚定学生四个自信,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提升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水平等都属于思政元素的范畴。另外,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培养方案中凝练的思政理念和思政内容等也是思政元素的重要载体。

3.2思政元素的挖掘策略

高校教師应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挖掘思政元素水平,强化对教育方针政策的深层次领悟和执行能力。作为重要的育人阵地,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三个重大的问题。育人是长期、系统、全面的过程,单从一门课程难以实现,需要依靠所有课程教师共同参与。通过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的发掘,让专业课程的教学具有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是育人方向正确性、育人目标一致的重要保证。

3.2.1依据专业课程的背景挖掘思政元素

任何一门专业课在教学之初都会对其相关背景资料进行简介,其目的主要是尽快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整体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后续专业课能力目标的实现。每一门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众多科学巨匠的伟大成果之上,尤其是电工电子相关技术领域,近30年我国取得的飞速的发展,这对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处是与思政元素较好的契合点。对于芯片、高端电子器件所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使学生充分意识到高端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突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为祖国的科学研究奉献毕生所学的民族精神。

3.2.2运用辩证思维挖掘思政元素

从哲学的视角看来,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过程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感性认知—理性认知—感性认知多次反复,无线循环的过程。

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感性认知—理性认知的阶段。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初,老师都会进行前期的引入,通过工程实践例子等方式的简介使得学生对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有整体初步感性认识。比如《机电基础》课程中RLC电路中谐振的概念,可以通过收音机和电视机等实例中谐振原理讲解,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下一阶段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就是理性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是传统教学内容的推进。随后的环节是知识运用环节,通过实验的方式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该环节的感性认识不同于上一环节的感性认识,是有本质上的升华。他是学习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推动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可以肯定,这不是认知的终点。我们当下对物理世界还远远不够,比如经典物理定律只适用于低速、宏观、浅引力势、大量子数的情况,而在宇宙的奇点所有物理定律都会崩塌。同样,电工电子理论的学习和探索是感性认知—理性认知—感性认知多次反复,无线循环的过程。这种结合辩证思路的专业知识学习,对学生领会和探索自然科学的真谛有积极引领作用。

3.2.3挖掘能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政元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平时的学习中随处可见,以《机电基础》课程中二极管的导通条件为例,至少可以有两个与思政元素结合的契合点。二极管导通:第一要施加正向偏置电压,第二施加的正向偏置电压要大于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二极管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可以实现交流到直流的整流功能,但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元器件各司其职,以及施加导通电压的外部条件要满足。这是典型整体与局部关系的现实例证,小到一个家庭、小组,大到一个国家,人类社会的凝聚和发展都需要每一个最小单体的努力,岗位不同,不分贵贱。二极管导通同时也蕴含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理论。只有两种导通条件同时满足,二极管的工作状态才会发生根本质的变化。《机电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之初特别是模拟电路部分,部分同学可能会质疑,该部分内容对我们的实践和就业没有明显帮助,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多,会发现基础电学理论的应用无处不在,没有足够相关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开发运用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由量到质的转变。

3.2.4从事物发展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经典而科学的阐述。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以《机电基础》课程为例,半导体的材料发展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以我们所熟知的硅、锗材料制成;第二代:典型的材料是砷化镓、磷化铟;第三代:以氮化镓和碳化硅材料制成。我们日常所用的高端的手机电脑快速充电器就是由氮化镓材料制成的。无论是电工电子材料还是相关的理论处处体现了发展的原理。

3.2.5从培养学生善于发生事物本质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关系中关于现象与本质是这样表述的: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统一关系。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思想在《机电基础》课程也有相应的切入点。戴维南定律核心的思想是这样表述的:一个含独立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的线性电阻二端口网络,就端口特性而言(不是实际意义的等同),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电阻串联的二端口网络。该定理的推出对于求解复杂的电路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该定理告诉我们对二端口网络所连接的负载,电源电路如何复杂多变,本质上都可以看作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相串联或者一个电流源和一个电阻相并联的形式所替代。这说明透过纷繁变化的现象,学会和掌握探究事物本质,对于更准确、从容的解决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机电基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机电基础》课程开设为大一第一学期,总课时为48个(40个理论学时、8个实践学时),周课时为4学时。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外,思政目标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职业道德和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德技双馨、大国工匠”为主线,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将“三观”教育、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与课程中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敬业精神、集体利益等相关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实现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专业素养”的新时代德能兼备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的课程思政设计如表1所示。

5总结

关于教育根本性问题“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提出和思考,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不仅要在专业知识的研究和传授上寻求突破,更应在学生思想德育层面力求创新,寻求自然科学与思想德育的契合点,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王民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1):116-119.

[3]李瑞贤.理工科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挖掘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2,(12):28-30.

[4]翁芸.《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课程思政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1):198-200.

[5]王克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育人元素的挖掘——以基尔霍夫定律教学过程为例[J].电子制作,2020,(07):93-95.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