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文化建设。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发扬马克思主义精神,继承了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著书立言宣扬文化建设思想,基于人民大众与科学,文化建设适应民族需要,秉承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党员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上进一步发展,在建设方向上文化建设由服务民主革命转向社会建设,在建设内容上以五四精神为基调夯实文化建设,文化自信丰富发展,在建设方法上文化建设媒介依托现代网络,推进舆论宣传,使得新时代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提升,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也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迈向新的阶段。
关键词:习近平;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002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建设思想一定是有灵魂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中的文化建设思想对新时代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继承发展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以致用,有助于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1习近平对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
习近平对于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著书立言宣扬文化建设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世界历史上的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于国家制度的建设影响与作用自然不言而喻。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重视程度自然更加需要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就是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吸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强调,指导我们党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自建党建国至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直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一代又一代的国家建设者不断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时期。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正是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在深入的发掘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构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依然坚定不移的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号召全党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立足点,发展出了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思想。
在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情况下,毛泽东与习近平都以著书立言的形式将文化建设思想保留下来,并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70余年前,《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而《毛泽东选集》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一百年历史中的宝贵结晶,亦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财富。著书立说的形式进行的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完整保留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智慧与经验,同样的更加直观的使人民群众看到党和国家文化建设思想的内容,内涵与意义,从而使文化建设思想深入人心,融入民族,深入群众。
1.2基于人民大众与科学,文化建设适应民族需要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明了什么是新民主主義文化,应该怎样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那就是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建设思想被我们坚定继承,适应民族需要,讲求科学,深入群众,依然是当今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精神。
首先,文化建设要具有民族性。将社会主义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融合,同时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将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为我们独有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这就是新文化。毛泽东着重强调了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只有经过了一定民族形式的文化建设,才会有用处。习近平同样强调新时代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必须要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要将文化建设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仅仅结合起来,同时,“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所以在积淀着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会产生糟粕。在新时代进行文化建设,就要有“扬弃”的继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的继承与发展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从而推动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而不失民族的特性。
其次,文化建设要具有科学性。“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注重科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支撑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是需要继承并学以致用的,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现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依然以科学性为重点。现代的社会是科学的社会,现今的时代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一切讲求科学,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正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国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深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中国实践总结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具有批判性,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最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最后,文化建设要具有人民性。文化是人民民主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必须要深入大众,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文字需针对群众加以改革,言语也要接近群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指出:“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的热忱,必须联系群众,而不要脱离群众。”社会主义的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习近平依据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承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提出了“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的文化建设思想。
1.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员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我们一次次迎接挑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根本保证。文化建设一定是人民大众文化的建设,毛泽东曾指出:“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化建设才可以进行下去,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现今文化建设成果的诞生。同时,在文化建设中党员一定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民众引导方向,作为文化建设的典范,身体力行,才能动员人民大众,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文化建设。
“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文化建设必须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要不断加强党对文化建设思想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的坚持党管文化建设,党管意识形态。随着中国共产党员的增多,中国共产党的规模日益庞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显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党员,首先要积极学习思想文化知识,起到带头作用。同时,党员一定要深入群众,影响身边的人民大众。极为重要的是,党员也要作为桥梁,联系党与群众起到沟通作用。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组成部分,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身作则,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2习近平对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建设方向:文化建设由服务民主革命转向社会建设
在毛泽东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文化建设多服务于民主革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毛泽东当任主席,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工农苏维埃文化建设活动,并以共产主义教育为核心从而形成了苏区文化,其总方针中提到了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抗日文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其中就包括了文化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主题。随后延安文化逐渐这一先进的文化形态逐渐展露頭肩,并在延安整风运动后得以完善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领导集体,将文艺工作与政治活动相互结合,兼具艺术性与政治性,更是将政治性置于首位。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逐渐成为文化主流。而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的中国,文化建设也进一步发展。相较于着重服务于政治与民主革命,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更多的是追求社会的发展与建设,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四个自信”的深刻阐释与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文化建设思想的涵盖面越来越广,内涵也不断地充实丰富。从政治性转向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时代的进步,是社会的发展,也彰显着文化建设思想早已从新民主主义文化过渡到了社会主义文化阶段,收获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化成果。
2.2建设内容:以五四精神为基调夯实文化建设,文化自信丰富发展
作为中国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五四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阵营壮大,这一文化革新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开拓性的地位。与工农群众联合也使得中国革命的道路更加宽阔,最终迎来了新的中国。毛泽东总结了五四运动的规律,并指出了青年运动的方向,为文化运动指明了道路。
新时代的五四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青年作为当时运动的主角,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他们依然是主角。“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新时代的青年有着更为广阔的社会前景和大有可为的时代机遇,辞去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挑战的同时,新时代青年要做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拜金主义、享乐之风、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正在侵蚀这新一代青年人,五四精神的丰富发展正为新时代青年人保驾护航,与时俱进的文化建设思想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介绍了中华民族,文中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溢于言表。泱泱大国,人口众多,历史悠长,中华民族刻苦耐劳,酷爱自由又富于革命传统,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新时代的中国继往开来,文化自信的内涵丰富发展。建党百年来,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仅是拥有广阔土地,悠久历史的国家,也是科技大国、经济大国并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上,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的百花齐放,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强烈的信心。
2.3建设方法:文化建设媒介依托现代网络,推进舆论宣传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文化建设的媒介种类变得越来越广泛,手段也越来越繁复多样。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更多的依托在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新时代的文化建设媒介主要依托于网络媒体的搭载。互联网作为高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但同时,由于其具有便捷、自由的特性,“双刃剑”的属性需要“对症下药”,良好的言论会带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会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发展。但相反的是,自由的空间会给无底线的言论有可乘之机,这就会造成安全隐患,带来不良的舆论导向。在现代网络推进舆论宣传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的治理,是文化建设需要面对的新的课题。就此形式,攻坚克难,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仍会不断发展。
包括网络这一媒介,新兴媒体对于文化建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则是文化建设面临的又一紧迫课题。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把握趋势总结规律,推动纵深发展是时下提出的新的对策。相信只要冷静分析,理智判断,新时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发展会越走越远,越战越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6]沈永福.努力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J].紫光阁,2018,(05).
[7]龙应台.文化是什么[N].中国青年报,200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