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探讨

2022-05-30 18:58:28吕鹤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受众文学

吕鹤

文学自诞生以来,始终作为满足人们情感和内心双需求的伴生物而存在,围绕不同特定群体的需求,而产生丰富的文学类型。其中,儿童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儿童教育、儿童成长指南的角色,在新媒体时代中受到新型传媒手段和技术带来的冲击,创作的方式和手段更为多元,本文主要立足于儿童文学创作发展的问题,研究其新时代下的创作变化,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儿童文学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当代文学领域中都是别具特色的文学元素,主要目标受众群体为幼年儿童、青少年儿童等,在市场占有量及数量方面都十分可观,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中,其创作、传播、接受和消费的形态特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强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

从读者和受众的角度进行划分的话,儿童文学主要指以儿童为对象的文学作品和文字,包括幼年文学、童年文学以及青少年文学,以儿童为创作本位,采取符合儿童兴趣爱好的表现形式,力图达到对儿童思想、身心教育的目的。由于儿童和成年人之间存在思维方面的差异,因此也需要注重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文学划分,以满足儿童的实际需求。

(二)美学特征

对于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在文学领域中心照不宣地形成了统一概念,都认为儿童文学主要体现生活的纯真、美好,儿童的善良、童真以及无穷的想象力,但也容易局限于此。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仅贴合儿童的成长轨迹和规律,而且正以儿童所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渠道进行创作和传播,促进儿童教育实现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三)新媒体时代下儿童文学创作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儿童文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仅仅体现在创作方式上,而且还包括作品的传播、发行以及其他方面,引起了关于儿童文学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新兴媒介的快速应用,带动儿童文学呈现新媒体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特征,同时也对受众群体的媒介素养和信息接受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下结合当前儿童文学创作变化进行研究。

1.创作观念

不同创作观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声音,当前新媒体时代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认知、表达、记录和体现世界通过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完成当代的责任和命题。儿童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更加关注儿童日常化的生活体验,并将新媒体元素融入文学作品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大胆的、张扬个性的、幽默、爱玩、重视感情的儿童形象,更符合当代儿童的内心追求,创作者也将视角对准儿童的阅读兴趣,注重前期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调研,找准目标受众,构建细分市场,积极与儿童进行互动和交流,完成文学创作,这也逐渐成为儿童文学的独特存在。

2.创作主体

新兴媒介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创作主体带来了转型的机遇及挑战,逐渐形成的新型文学格局与文学转型之间的碰撞,使大量网络自由写手得到快速的发展。原创作家群老、中、青各具特色,活跃在新媒体时代之前,以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介形式为主,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坚守文学经典。但新一代青年作家与新媒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不仅能够灵活操作和应用文学创作工具,而且能够借助新型创作的技巧,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文风,彰显儿童文学的特色和个性特征,在传播方式中也会倾向于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借助社交媒体软件提高受众对作品的关注度,保持大量具有黏性的儿童受众。

3.创作主题

在新媒体时代下,儿童文学的主题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不仅包括儿童群体的成长轨迹,还将中国元素、科技幻想、小众边缘、动物文学、生态、生命价值等融入主题创作中。在叙事框架中,儿童文学描绘儿童主体角色经历了生活的考验,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在内心和情感等方面都获得了丰富的成长,将儿童的小世界与大世界进行有机融合。比如,《草房子》中的桑桑经历十分丰富,但也促使他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更为复杂的情感,作为孩子的他经历了不该有的大起大落,但是他却在这个过程中长成了一个大孩子,改掉了起初的顽劣性格,而迈向自己成熟的人生。

二、儿童文学创作所面临的困境

以网络、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手段的广泛应用,给儿童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儿童文学自身定位逐渐模糊,而且由于追求经济效益而出现市场化、娱乐化的趋势,陷入创作和创新的瓶颈期。

(一)市场化趋势严重

进入21世纪,数字化新媒介不断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也逐渐受到商业化的侵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资本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带动文学创作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和爱好,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线上商店,畅销榜单均以系列图书等为主,这种情况深刻反映了当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市場化、娱乐化趋势。部分网络写手为了迎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兴趣和爱好,推出网络游戏故事书、搞笑故事等,创作品质良莠不齐,而且掺杂着获利的利益成分,存在一定的商业属性,也会影响儿童文学呈现过度娱乐化的特征。

(二)创作文体不平衡

儿童文学作品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征和兴趣爱好,合理设计文学体裁,应以幻想故事、散文故事、生活故事、童话故事等为主要发展的方向和对象,而部分创作者为了迎合受众兴趣,推出与校园有关的幽默故事,缺乏与家庭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儿童诗集相对来说也较为匮乏,虽然书架上作品琳琅满目,但是针对低年级孩子所设置的读物类型却较少,这也不利于满足低龄儿童的实际需求。部分启蒙书籍还没有设置拼音版,不利于各个阶段的儿童进行阅读和推广,这种情况也展现了当前的创作文体不平衡的问题。

(三)创作出版不匹配

自2015年以来,儿童图书总出版量与日俱增,并且连续10年保持平稳增长。不仅市场规模在不断的提升,而且市场份额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透过可观的数据可以看出,儿童图书增速的背后缺乏文学原创性,大多是对国外儿童书籍、文学作品的翻译,或者对国外版图书、绘画作品的引进,大多集中在童话、小说、绘本等作品中,大量的国外作品也会对原创作品造成挤压,导致我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长期低迷,找不到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创作与出版的实际情况不匹配。

三、儿童文学创作趋势及对策探讨

在新媒体时代下,创作者必须要注重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优势,将其作为文学创作和传播的第一生产力,坚定儿童受众本位,坚持儿童立场和视角,在创作之前,充分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实际情况,要明确儿童文学与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坚持从儿童视角出发,思考儿童眼中的世界,同时应注重保持对童心的敬畏之情,充分体现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服务于儿童教育和成长。因此,作为创作者应注重端正自身的态度,将利益放在创作初心之后,明确创作的立场,采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形式和题材,捕捉生活中的元素,实现创作方面的创新。

(一)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国儿童观,从儿童角度出发

在坚定文学方向、提高文学自觉方面,创作者需要依赖中国传统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念,而中国儿童观其实就是儿童本位回归的过程的总结,从作为成人的附属,到发现儿童群体的存在和美学特征,到尊重儿童群体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再到当代尊重儿童实现个性自我。因此,创作者需要坚持传承其中的核心要素,即坚持以儿童为本位和主体,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应注重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及价值。在采用各种丰富的新媒体元素进行创作时,创作者需要注重儿童读者与成人读者在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异,但并不能成为判别和界定儿童文学的主要标志。关键在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认可儿童的自身价值,并能够展望儿童未来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创作出真正尊重儿童群体的文学作品。对此,创作者应坚持选择贴近儿童日常生活体验的素材,创作更具生活化的内容,灵活采用趣味、幽默的语言风格,并依靠新媒体技术、平台进行广泛的创作。其中,创作者还应注重塑造和勾画新时代下典型的儿童形象,将自己的创作与读者、受众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规避功利性、商业性的特征。现代儿童观念旨在强调尊重并关注儿童世界,因此也应注重维护儿童与成人一般的平等性,充分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艺术创作。

(二)满足儿童父母阅读陪伴需求,多一些爱的关怀

结合目前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商业化的现象,在调整受众本位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多展现对儿童的爱和关怀,这也是今后儿童文学所应改革和创新的主要方向。首先,应注重借助文学作品,传达对美好世界的憧憬和希望,从而引导儿童形成健康、向上的观念。其次,应注重体现对儿童的价值关怀,尤其是应在作品中满足对儿童各个方面的教育和指导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中,文学创作的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网络写手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由于视听的优势,使得儿童文学作品数量猛增,但是真正达到教育、启迪效果的甚微,对此应注重满足儿童父母的阅读陪伴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儿童阅读,也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比如,“凯叔讲故事”这款产品所面对的用户主要是爸爸妈妈,能够灵活运用设备进行操作,虽然内容是针对0~12岁的儿童设计的,但是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孩子的家长。根据孩子的性别、所需要的功能、内容能够自主选择不同的板块,获取丰富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以及科普内容等,能够满足家长边讲故事边教育的目的。

(三)善于创新儿童文学内容特色,迎合儿童的口味

在新媒体时代中,儿童文学创作更加注重内容的经营,因此也需要结合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善于创新内容特色和形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结合目前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创作者应注重依靠丰富的文学载体,大胆尝试不同的文风,结合当前新兴媒介的优势,生动再现立体化的故事场景,也可以将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以动漫的方式呈现,能够更好地迎合兒童群体的口味。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能够将文学作品与声音、动画等紧密结合,充分突出媒体的优势和特征,带给儿童更为激烈的感官体验,也能够由此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受众群体的黏性。因此,创作者不仅要在创作形式方面进行创新,而且应注重强调和突出儿童的生命本位的精神,遵循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特征,采用丰富的叙事方式进行创作。充分发挥传统老一代作家群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让经典文学作品重新焕发生命力,也能够促使创作者坚守文学经典,能够用更具个性化的方式,展现独立个体的儿童的时代精神和特色,以全新的状态书写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幻想,能够更容易赢得儿童群体的认可。

(四)注重用成人思维加强正面引导,防止陷入怪圈

现代社会中新兴的电子媒介改变了儿童的审美观念和接受方式,儿童更加倾向于选择绘本作为主要的阅读素材,从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儿童文学创作者,应注重从儿童的眼光和角度认知和理解世界,加强与儿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善于捕捉儿童眼中的真、善、美,但同时也需要保持成人思维,对作品的角度和方向进行适当的引导,避免由于过度追求趣味性而失去作品本身应有的美学价值和意义,防止因为过度的夸张和放大,而导致作品中充斥不着边际的内容,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审美意识走向偏差,影响儿童的认知和外在行为。因此,创作者应注重创造具有深度的图像、人物角色,刻画具有正面意义的片段和经典形象,还应注重把握张弛有度的节奏,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跟着作品的思路走,而不至于被带跑偏。同时,创作者应根据儿童的新的审美接受习惯,改变思路和观念,合理调整故事的架构,使其更加具有教育、启迪意义。将儿童的审美心态与成人的正面引导和期待进行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儿童文学创作的宗旨和初衷,也能够保持孩子的本心和热情,充分发挥作品的价值和作用。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新型传媒手段给儿童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创作的方式、理念、传播等。针对当前儿童文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创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儿童文学的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将其作为儿童文学的生产力和平台,同时把握新媒体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跟随时代的变化作出调整和创新,着力打造符合儿童成长需求的文学作品。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受众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创作(2017年3期)2017-06-19 16:41:20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