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邱瑾
【摘要】从活动视域入手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学习过程与多样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能让物理教学充满热情、活力,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样的物理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将物理教学活动设计的更科学、合理.本文论述了基于活动视域下的物理教学,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并结合"动能势能机械能"活动设计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活动视域;课堂教学;设计意识
近几年来,活动教学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来实施教学,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视域.基于活动视域开展物理教学,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围绕活动展开,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物理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本质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的丰富体验,強调从外部物质活动到内部活动的提升与转化,驱动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物理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1建立"整体意识",协调课堂活动
活动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是围绕活动展开,回归到课堂,教师、学生和教材便成了我们活动视域内的主要角色.树立"整体意识,,在教学设计思想上要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的载体——教材文本,有机地整合在活动中,即通过围绕教学内容的活动,将教材的"知识序,、教师的"教学序,、学生的"思维序,和谐地融合,以动态生成的方式良性推动教学的进程,使活动的开展始终立足于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需求,而不是形式上的为"活动,而活动.
例如苏科版第12章《动能势能机械能》第1课时,该节教学内容比较清晰,主要是"能量,的概念教学和"动能、势能影响因素,的实验教学.其中学生对"能量,这个概念的本质认识是模糊甚至匮乏的,而后面"动能、势能影响因素的探究,都是建立在功能关系上探知的,所以理解好功能关系,即建立好"能,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但因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动能、势能影响因素的探究,,并非"能量,概念的建立,所以对"能量,的教学不能加大笔墨,大篇幅地进行,而对实验重心必须给予充分的课堂时间、空间保证.基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笔者设计了活动,并总体规划了本节课的活动框架,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对于"能量,概念教学,笔者设计了一个"铁锤敲钉子,的体验活动:在木棍上准备两个相同高度的钉子.第一次让学生用锤子敲钉子1,钉子1钉人木板.师提问"这个过程中,锤子对钉子做功了吗?,激活出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功,的知识经验,初步建立能量概念;第二次让学生用锤子敲钉子2,钉子钉子1陷人的更深.师提问"从钉子的状态上看,在敲打前的瞬间,哪次锤子的能量更大些呢?,学生从做功的角度体验到钉子被钉的越深,说明锤子能对钉子做的功越多,表明锤子的能量越大.这样通过一个简短的生活常见的敲钉活动设计,促发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对"能与功,理解,顺利成章地深化了能量概念,突破难点,这远比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功能关系有效的多.
2树立"创新意识",突破活动障碍
活动视域下的课堂一定是生动的课堂,生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学生主动,即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这就要求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让知识鲜活起来,而且要综合考虑活动方案的可行性与顺畅性,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不仅"动,得了,而且要"动,的好.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要在解读好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探究教学独特的理解,并综合考虑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场所,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活动人口、活动路经与活动形式,以突破活动开展的实施障碍,确保课堂活动的高效开展.
例如笔者在设计《动能势能机械能》一课实验具体方案时,发现如果依照课本器材进行实验活动,学生在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活动中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运动小车出现偏离轨道或无法保证成功撞击到木块中心;②车从斜面运动到水平面时有撞击,能量有所损失,做功现象显;③木板,每次只能观察到一个现象,对比不直观.当然探究"重力势能因素,存在类似的障碍:①重锤无法保证撞击在小桌中心,出现小桌歪斜,难以观察或实验无效;②小桌下陷不明显,测量或比较困难等.基于对实验直观、明显、简单、可靠的改进原则,笔者大胆创新,利用6mm直径的不锈钢管制成一边带有圆弧一边水平的并列导轨,克服了书本实验中的诸多困难点.图2为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操作图.改进后,实验可视度高、操作简便、便于对比,能鲜明地展示实验现象,完整地证明物理规律.且创新装置纠正了传统实验组合的弊端,一个器材可做多个实验,使用率高,避免了过多器材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确立"问题意识"男导航活动路线
物理活动教学中,问题是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传递、反馈信息的桥梁与导航.高质量的提问犹如一根有形的指挥棒,在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无所适从时,抽丝剥茧,让学生"拨开云雾看青天,;在学生的思维处于"峡谷,又不能走向"开阔,时,指点迷津,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见,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逻辑性,是否适时、适度、适量,对于活动能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例如在笔者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主实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中,一开始是这样设计问题的:(结合器材,小组讨论)
问题1如何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问题2如何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原想着放手由学生活动,学生在摆弄器材中自主探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实践事实是这样的:只有优等生能参与活动,而大部分学生面对器材感到茫然,无从下手,逐渐把玩器材,游离课堂.整个探究部分,看似热闹,实则一盘散沙.这样的设计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没有面向全体,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活动开展的思维停靠点.
基于实践,笔者第二次教学,对问题设计进行如下修改:(结合器材,小组讨论)
1.你研究的谁的动能.你是如何使它获得动能.你是通过观察什么来比较动能的大小?4.你是如何改变速度的?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正是教师提问之机.此时大部分学生面对创新器材,无所适从.通过这4个问题的引领,学生很快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热烈讨论起来,在积极寻求答案中思考实验中关键性的几个问题,自主搭建出一个个思维停靠的平台,并不断向上攀爬,理清实验方案,突破实验难点.问题引领只是帮助学生突破实验中的思维难点,而并没有呈现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之后再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操作中仍需头脑并用,自主采用"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这样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物理知识、提升操作技能,锻炼物理思维、形成科学态度.
4结语
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服务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师若在设计时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将能有效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活动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惠作.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设计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9):24 -28.
[2]谭志勇.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011(002):142-143.
[3]李后炳.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分享[J].明日,2019(34):0065一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