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途径分析

2022-05-30 02:15吴迪迪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7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乡村振兴

吴迪迪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加强乡村振兴工作力度的同时,也积极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力求通过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进而帮助当地居民获得更多的效益。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部门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高度关注地方现有的特色文化产业内容,把乡村振兴和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到一起,以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将重点阐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并据此分析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途径,以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方法之鉴。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实践途径

21世纪以来,乡村振兴工作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乡村振兴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使全国人民群众实现了全面乡村振兴,从而大踏步迈向小康新生活。为了进一步提高鄉村振兴工作的力度,让群众的生活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升,便需要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就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资源,进而获得该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当然,在充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资源的过程中,其首要任务便是彻底摸清管辖范围内的全部文化资源。其次,基层文化宣传部门相关人员还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些特色文化资源,重点对这些特色文化资源所存在的产业开发价值进行研讨,以此设置好具体的开发方法与步骤,最终打造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项目,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一、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特色文化”指的是处于特定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存在差异化、区域化、独特化的文化体系。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产业知名度不足等阻碍了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吸引资金投入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效管理等,最终实现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可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商业化、产业化运作,其亦贯穿了文化价值实现的整个过程。简而言之,便是把存在差异性的文化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完成市场运作,使其成为一种服务或者是商品,进而满足大众对文化产品的需要。

特色文化产业会借助区域中各种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然后利用科学转化、创意构建、市场运作等方式,打造出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文化服务,以此推进地区经济发展。让一些贫困群众拥有经济水平提高的机会,其目的是从根本上落实乡村振兴这一工作,帮助地区群众摆脱乡村振兴困境。通过挖掘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资源,会把各类文化资源转变成产品,在不断满足市场文化需要的同时,帮助地方群众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大幅度提升。另外,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有助于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并积极改善了当地贫困群众的经济水平、受教育水平,使得贫困区域内的群众拥有更高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达成内源式的发展,最终从根本上改善区域贫困现象。

二、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工作原则

基层政府在充分利用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的同时,还应始终坚持以下方面的工作原则,即市场主导和政府规划相结合、内源发展和外源驱动相连接、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相匹配。可以说,只有真正坚持因地制宜般的方法论指引,才会实现区域经济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一)政府规制和市场主导相结合

对于行业的发展而言,要实现长远的发展与生存,就要改善产业所处的人文环境,进而使其获取更为丰厚的经济效益。若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未能取得长远效益,其发展便会遭受制约。“乡村振兴包含了很多方面,乡村文化振兴也是其中之一,文化振兴也能带动经济振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区的农村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中国是多民族的融合国家,少数民族的文化都极具特色,文化历史悠久,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这就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要强化平日里的特色文化资源推广与宣传,可利用营销、电商等路径,扩宽文化市场。最后,在积极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时,若全然依靠市场主体展开工作,有时会因为利益的过度看重,而发生盲目开发或者是过度开发的情况。如果大批量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用其替代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会致使部分文化遗产缺乏了内涵。对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有效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带领特色文化产业迈向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二)内源发展和外源驱动相连接

对于内源发展这一理念,其早期被运用到区域发展非均衡问题解决上。内源式发展会充分利用区域内部的各种资源,帮助贫困区域达成内生发展。而外源式发展会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内源式发展恰恰相反。“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是乡村风俗习惯等精神活动的产物,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其承载着乡土、乡音、乡情等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凝聚、规范、同化等功能,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古朴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拥有着恒久的价值。”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及政策的落实,利用社会力量和政力量完成对贫困区域的资源投入和政府扶持,从而提高贫困区域的发展水平。外源式发展可谓是贫困区域实现乡村振兴攻坚的主要路径,在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下,其最终的发展目标便是达成区域经济的内源式发展。不管是外源推进还是内源发展,会受基础设施、自然条件和人口素质的根本影响,所以任意的动力来源都无法达成贫困区域的长久发展。

(三)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相匹配

在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时,可采用生产性保护模式。所谓特色文化生产保护,其指的是处于特定的生产环境中,要保持特色文化产业的整体性、真实性和传承性,并把其当作核心工作,将特色文化技艺传承当作根本,利用销售、生产、流通等环节,使得特色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商品,属于一种文化保护的手段。在文化资源走向产业化的阶段,应把以下两点当作出发点,首先是把手工技艺保留下来。在以往的手工技艺发展传承阶段,可适当添加一些现代化科技内容,但是要防止机械化过度的情况,从而把传统手工工艺所取代。其次是文化产品的特定内涵应被保留下来,尤其是其中的完整性、原真性、传承性,防止特色文化基因的丢失。

三、特色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资源整合

在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做好产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把特色文化传承发展下去,同时也要加快贫困区域的经济发展。“政府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护传统文化资源载体,加强乡村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利用新媒体进行有效宣传,深化传统旅游文化旅游建设,以弘扬传统文化,从文化层面助推乡村振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应把特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振兴资源巧妙结合到一起,全面挖掘区域当中能够被全面运用的技术、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使得乡村振兴工作可朝着重点的文化产业迈进,让更多的贫困地区愿意开发特色文化产业。第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目前,我国正处于网络、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且大众越来越重视日常的休闲娱乐时光。在此背景下,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继承上存在着缺乏人才的困境。而传承人可谓是传统工艺和特色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也属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对此,要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培养,把其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首要任务。贫困区域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老旧,并且在经济水平上也不是很高,所以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向外流失,上述情况都直接加大了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难度。面对此种情况,相关部门要全面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以此解决贫困区域在经济发展上的各种难题。

(二)迈向产业集群发展道路

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时,要逐步迈向产业集群发展道路。所谓产业集群,其指的是处在一定范围内的企业竞争、企业合作,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中涵盖了多种和发展相连的内容,如原材料供应、金融、辅助产品制造商等。文化产业集群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资源的优化,创造出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最为明显的优势,便是生成了规模化的效益,能够减少整体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让企业在市场营销、技术研发、原材料采购工作上获得便利条件。处于特定区域中的多个文化产业,在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下,都会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减少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成本,有助于开拓出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消费市场,让企业的综合竞争水平提升。

(三)特色文化产业中融入科技

在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融入科技,具体而言指的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入会让产品的生产质量显著提升,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通过协助加强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探索多样化的乡村文化服务平台与空间,增强信息服务对乡村和农民的可及性与实效性等方式,助力提升乡土文化的凝聚力和乡村治理的文明程度,进而协助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例如保安腰刀的根本价值在于手工打造,而人们对它的看法更多是青睐,这也表现了大众对传统手工艺的喜爱与肯定。但如果在生产加工阶段采用机械化生产的形式,会降低保安腰刀的价值,使其出现负面影响。而科技的融入,能够让特色文化产业在发展上紧跟时代的脚步,适当的技术融合,也会让传统手工艺更具创意。对此,相关人员要按照产业特色,加强政府的规制效能,利用专家和企业的联合互助,推进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

(四)完善法律法规机制

健全文化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势在必行。我国在2011年便已经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也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基本法律,会起到较高的文化保护效果。但是,这一法律中的多数条文都属于原则性或者是概括性的规定,所以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细则,从而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一方面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各种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要制定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的各项细则,让其和《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实现精准衔接,以此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此外,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利益纠纷解决机制也极为重要。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企业、政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等时而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利益冲突,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难以确认某些文化权利主体,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中国虽然已经构建了非遗申报机制,但由于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较为久远,所以缺乏有关的资料,难以完成传承人的确认,这也导致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阶段,政府、个人或者是群体发生了同步主张权利的现象。这就需要“以专业理念增强村民发展文化产业的主体性,通过赋权和增能使其意识到自己在文化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心”。第二,即便已经明确了权利主体,因每一利益主体缺少著作权、专利权或者是商标权,所以很容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对此,要搭建出和解、诉讼、调节、仲裁等多种矛盾解决方式,让纠纷问题更加科学、灵活解决,使得相关参与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五)积极开发多种特色文化产业

通过大力挖掘地方的美食文化来推广知名度。通过特色美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饮食文化可谓是一种较为主要的旅游资源,在旅游的各种要素当中,饮食位居高位。对此,特色文化产业开发阶段可积极发挥民族传统美食中的文化内涵,带领游客们吃得放心、吃得开心、吃出品位、吃出好味道,从而把饮食文化和现代化的饮食观念整合到一起,满足多种游客的饮食需要,实现特色美食的开发,让其在特色文化旅游之中发挥出独有价值。并且,特色文化产业搭建的过程中,要综合民中的绿色生态、天然食材,完成民族特色餐饮的规划,打造出品牌特色的内容,以此提高饮食的知名度,让品牌饮食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全面发挥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文化作用,打造出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乡村旅游。并且,文化遗产、文化古籍属于人类文明所遗留的宝贵财富,科学完成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能够进一步揭示文明真相,让人们的智慧得到启迪,使其发挥出文化资源的独有作用。对此,有关部门应积极挖掘当地的古村落、古民居,并体现出上述内容的根本作用,强化专项建设资金的投入,引导当地社会资本加入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工作中,从而打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突出的旅游阵地,让地方旅游产业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以此帮助当地居民摆乡村振兴困。

此外,基层政府还可以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服饰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地区环境允许,且当地属于多民族聚集地,此时可发挥出文化的优势,并逐步把文化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领群众走向致富的道路。例如,当下民族服饰就在吸引广大群众的目光,不仅体现出了各地区民族的独特审美与信仰,同时也能够呈现出每一民族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会把特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呈现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也是党和政府也不断强调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需要注重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乡村振兴来加快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中西部农村地区,更是要通过多种手段落实乡村振兴,从而提升乡村振兴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当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太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和文化宣传以及旅游部门尝试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来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使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作用调动起来,以此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走向致富之路,从而实现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爽,程思琪,梁诗函,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新农业,2022(10):77.

[2]谢俊红.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产业创新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10):39.

[3]李珅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发展路径探究[J].甘肃农业,2022(05):43.

[4]徐嘉阳.论传统文化弘扬与乡村振兴[J].今古文创,2022(21):120.

[5]李臻,松林.省级图书馆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服务策略[J].图书馆,2022(05):7.

[6]王钰,佴彩霞.乡村文化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0):30.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1-ZDJH-208;受2021年度黃淮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课题(2021DJSZKT024)资助。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营改增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初中生如何自主学习英语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