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研究

2022-05-30 22:39张特
南北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历史文化

[ 作者简介 ]

张特,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与传播,媒体融合。

[ 摘要 ]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各行各业的市场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以及传统文化手艺的城市,保护其历史文化遗迹、发扬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与内涵,是每一个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古镇应放在首位的事情。本文通过阐述历史文化名城含义以及与新媒体的关系,分析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

[ 关键词 ]

新媒体环境;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0.066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记载有古人生活的古城与古镇遍布全国,每一座城镇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王侯将相争权夺利的王朝都城,有政治更迭、经济变换的古镇,有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源地,有传承千年珍贵的文物遗迹,有独具民族特色精致工艺品的古街古巷等。在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与传播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有效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传承性的提高以及传播力度的增强。

1    历史文化名城含义以及与新媒体的关系

1.1  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1982年起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含义,“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截至2022年1月1日,已有139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其进行严格保护[1]。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职能,许多具有政治色彩或者经济变换较大的古城,都建有宗教寺观等景观的特色古迹[2]。

1.2  历史文化名城与新媒体的关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深入探索并整合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记忆,释放人文优势。大众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直接搜集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相关的信息,及时获取所需资源,有利于培养其文化理念以及文化精神,以期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并有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3]。

为实现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更好、更全面地塑造与传播,城市可以利用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城市文化特色。比如,在城市文化景区网站上开设与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宣传活动,运用图文或者小视频方式详细介绍城市的独特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古楼古镇、风土人情等,以此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

开通城市官方微博,定期传播历史文化动态的相关事件,针对大众在微博留言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予以解答,与群众提升互动关系,促进历史文化名城树立更优质的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其知名度,培养大众的历史文化意识与理念。

2    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历史文化理念

由于部分城市文化保护意识薄弱,与当前城市化建设风格存在差异,其中部分规划设计单位对历史文化名城存在概念混乱的情况,使得城市历史文化气息逐渐被现代化建设所冲击,以致于历史文化的传播越发困难[4]。

部分地区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意识到历史文化名城所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开发建设了很多仿造古街、精装古镇等,破坏了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传统风貌。如果不对其进行保护,还大量增添旅游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将会造成更大的伤害[5]。

2.2  缺少历史文化特点

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古镇对于自身的发展目标仍旧以现代化为主,而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却不作为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这个身份缺乏定位,“重现轻谷”是历史文化名城普遍存在的现象。历史文化名城自身必然有许多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独特风格的传统文化节日,却没有进行有效、全国性宣传,导致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文化传统和风格没有很好地得到开发和利用,降低其知名度,不利于歷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与传播[6]。

2.3  缺少独特文化气息

主体物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符号以及象征,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气息,主体物可以是历史文化建筑、自然环境等。例如,巴黎著名的历史文化建筑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纽约的历史文化建筑自由女神像等,都彰显一个城市独具的特色与风格,是体现其独特历史文化精神的主体建筑物。

中国上千年文化传承,随着时代变迁,众多历史文化遗迹消弭于历史的长河中,现代建筑代替历史文化建筑成为城市的主体建筑物。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对于自身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措施较少,并且城市的主要建筑具有极强的现代气息以及大众化,丧失了历史文化特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于自身城标标志性设计相对较少,城标设计离不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环境,需要独特的文化气息。因此,历史文化城标的减少,导致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凝聚力以及影响力。

另外,城市对于自身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钟、古街、古楼等众多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主体物的得具体规划方案有待完善,有些城市将所有文化遗迹都当作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标志。城市的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呈现主次不清晰的现象,小城市随大城市的建筑风格跟风建设,导致众多城市建筑风格相似,缺乏自身的独特性,缺乏一个城市原本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神与内涵。

3    新媒体环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

现阶段,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已经有极大的进步,古城在整体城市形象设计以及局部城市形象设计中都充分展现古城文化特色,使不同城市居民之间的历史文化得以有效交流,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经济发展,进而加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

3.1  整合新媒体技术,多元化传播

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承载信息的媒介也变得多种多样,导致受众不再追求单一的媒介。整合新媒体技术,可以提高传播效果,让信息跨空间共享,进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7]。

整合新媒体技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应将多种媒介进行联合,即相同点共存,不同点互补,开展一个以“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为主题的交流沟通平台。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相结合,进而应用于城市塑造与传播过程中,将两者优势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由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工程复杂烦琐,需要深入挖掘古城文化特色,通过计算机技术、新媒体技术,运用网络平台,将古城进行更加丰富且细致的宣传,使城市文化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长时间展现于大众视野中。历史文化名城形象通过各个媒体媒介之间的整合优势进行有效推广,体现了多元化的传播手段[8]。

3.2  历史文化内容植入新媒体环境中

在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与塑造传播过程中,可以选择将历史文化内容植入新媒体环境,让民众通过观看电影、小视频等了解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在无意识中收到相关内容信息,完成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目的。现阶段,将影视剧等文学作品植入新媒体环境进行传播比较普遍的手段。例如,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有着许多历史文化传承,包括洛阳的白马寺、平乐双碑凹唐碑等,通过《狄仁杰》相关电影热度上升,让许多观众对洛阳“唐文化”产生兴趣,使洛阳被更多人知晓。还有声名远播且具有历史文化手艺制造的钧瓷的风铃寨,通过电视剧《大河儿女》,将手艺人的乱世传奇演绎得跌宕起伏,提高了作品的观看性,并且让广大群众在观看过程中知晓钧瓷的制作工艺[9]。

新媒體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植入媒介和植入方式,如在微电影、电脑游戏中植入与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相关的广告,提升其知名度。例如,原创音乐电影《中国有个河南》,震撼了全中国人的灵魂,河南人的精、气、神得到了形象生动的演绎,有效传播进了观众的心中。影片中出现的古都洛阳、皇帝故里、甲骨文等河南的历史文化元素,得到许多人的赞赏,其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得到了有效塑造和传播。影片将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植入新媒体环境中,有效实现了融合性传播。

3.3  运用新媒体互动性,进行信息传递

新媒体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利于大众及时进行网络信息交流与互动,使其信息获取更加方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新媒体互动性的优势,能够有效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进度。一座古城城市的历史文化形象是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凝聚,集中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文化理念与传承。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与城市历史文化相关的建筑、故事、背景等发到网络平台上,与大众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加强大众对城市历史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大众对历史文化名城中蕴含的文化艺术及文化理念的共鸣。

例如,历史文化名城青岛,通过举办“最美海湾杯——青岛市旅游文化商品创意设计大赛”,进行网络投票互动以及现场观看投票评选活动,运用新颖的体验形式提高观众对其微博账号的关注度,进而将青岛的形象树立得更加立体。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与新媒体内容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互动性的传播方式。

3.4  吸收城市居民意见,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进行体验式传播

一座城市,如果仅依靠相关部门来维持其运转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位城市居民都具有维护城市形象的责任与义务,尤其是居住在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城市的居民,其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与塑造需要每一位城市居民的支持。应将历史文化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权利适当分与城市居民,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相关话题的网络社交平台,设计问题,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城市形象与传播,使居民从个人的角度直观认识、了解城市,将自己对城市塑造的意见发到网络平台建议中心,相关负责人采取城市居民意见,及时针对城市历史文化形象的塑造进行调整、修正,进而改善。通过吸收城市居民意见更好地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激发城市居民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喜爱,同时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有利于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传播效果。

城市官方可以创建微博、云端平台,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有关的话题,将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分成整体形象、局部形象、细节形象三个区域,再将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分为城市道路规划、城市绿地布局规划、城市历史文化建筑规划、城市主体物以及城标规划等多个部分,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局部形象分为城市古街道与现代街道规划、城市建筑形象规划等。历史文化名城的细节形象主要是城市路灯、雕塑等城市细节规划,鼓励城市居民通过划分的区域对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提出指导意见,也可以让城市居民对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类别加以补充,按照一定规律,科学合理地部署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塑造,并落实于实际古城形象实际建设中。另外,应注意在历史文化名城形象进行实际塑造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古城文化特色,使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塑造具有人文精神、生态和谐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

4    结语

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与塑造,对于群众、社会、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媒体环境下,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与传播是一件复杂且系统的工程。依据新媒体特点,整合技术、植入环境、交流内容、反馈信息,以此实现具有多元化、融合性、互动性、体验式的传播方式,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新媒体技术是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与传播的主要媒介,可以提高大众的民族文化理念。群众可以透过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并以此为荣,进而提高传统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敏.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塑造——以临淄为例[J].旅游纵览,2021(21):112-115.

[2]张婉宜.沈阳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影像建构与传播对策[J].今古文创,2021(29):78-79.

[3]王谢君. 短视频时代胶东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建构和传播策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4]李仁伟.短视频如何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塑造[J].人民论坛,2020(24):138-139.

[5]韩飞黄. 中小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

[6]赵晓涵.短视频在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构建与传播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9(32):11-12.

[7]丁春文.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塑造——以宁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126-132.

[8]沈小勇.城市文化形象的再塑造——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J].创意城市学刊,2019(01):1-11.

[9]鞠晓玲.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1):126-127.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历史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新历史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