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洁 邵艳琴
[ 作者简介 ]
陶洁,女,湖北恩施人,武昌首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邵艳琴,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
[ 摘要 ]
短视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相融合,是“原理”课程时代化创新的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原理”课堂的亲和力和育人效果的创新尝试。
在实践中,这种教学新模式存在异维与同维两种形式。相较于其他思政课而言,“原理”课具有更强的学术性与逻辑性。推动短视频与“原理”课相契合,必须突破现实难点,通过建立视频选取、人才队伍培养、过程性教学评价三大机制,确保二者优势互补。
[ 关键词 ]
短视频;原理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0.046
当前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短视频以其强大的渲染力、直观性、互动性、精准性、趣味性赢得学生的广泛青睐,日益成为他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方式。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深刻影响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政治立场、情感判断、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政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要承担起使学生具备高尚品德、崇高信仰的重大使命,就必须积极应对短视频潮流带来的挑战。在课堂中使用短视频是实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普遍做法,这在“原理”课堂中也极为常见。
1 短视频在“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1.1 短视频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短视频,不是简单地进行要素叠加,而是要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工具的效用。目前在思政课教学中,短视频使用存在两种模式。
一是视频观看与课堂教学异维的模式。思政课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分享知识点讲解视频,同时设置任务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1],或者在课后给学生分享相关视频资源,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模式结合了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是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在很多的线上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上都有丰富的短视频资源,武昌首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就使用了张云阁教授发布在超星学习通上的知识点讲解视频。每个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有效拓展了“原理”课的教学空间。短视频也可用在课外实践环节中,思政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视频,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武汉大学承办的“我心目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就是一种典型的短视频教学创新,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与参与度。
二是视频观看与课堂教学同维的模式。思政课教师可以将短视频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师生的深度互动。在课堂导入时使用短视频,可以在课堂一开始就营造出相关的教学场景。例如,教师在进入“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模块时,可以使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吕秀才对世界追问的片段,让学生在短短一分钟对物质的存在方式、联系与发展的规律等知识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实施中也可以进行视频案例分析,思政课教师在网络平台中选取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视频,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回答相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与接受度。例如,在讲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选取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婚恋观变化”这一视频,并采取主题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婚恋观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探讨与总结中,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相关知识点。短视频也可以用于课堂最后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摩登时代”等视频就可以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表现力。
1.2 短视频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基本意义
1.2.1 推动“原理”课程的时代化创新
网络环境的扩展延伸给思政课教学带来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漫灌式的“原理”教学使得学生陷入“马克思主义过时”“马克思主义无用”“马克思主义晦涩难懂”的误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原理”学习中获得感、积极性不足。网络短视频资源丰富,不少视频平台具备资源推荐程序,对教师而言,获取视频教学资源较为简单。将网络短视频融入到“原理”课堂教学中,创新了“原理”课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体现出故事化、图像化、高度卷入度的特征。在三维的教学情景下,短时间内精准对焦重难点,快速完成知识和价值输出。直接的感官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线上教学空间中,“原理”课程突破了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其多元的互动渠道让师生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简单、有效。短视频的可重复性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培育的育人目的[2]。
1.2.2 提升“原理”课程的亲和力
网络短视频是当代大学生熟悉的信息化工具,在“原理”课教学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倾向的短视频,既贴近“00后”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也使得理论教學更加生动。短视频与案例教学形式的结合,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意图。比如在学习“共产主义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时,就可以从建党百年大型政论片“你的样子”切入,学生从中可以深刻地感知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
1.2.3 增强“原理”课程的育人效果
“原理”课教学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估,一是考察学生对“原理”课堂的满意度。教师通过短视频与学生进行交流,旨在突出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可视化的动态教学方式易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沉浸式的教学场景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与学习兴趣。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总结。“出勤率”“抬头率”是教师获知学生学习状态的直接指标,“原理”课视频化教学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游离。从教学成果来看,在课堂中使用优质短视频,特别是主旋律视频去讲道理、进行道德升华,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中国,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深受艺术感染后,艺术欣赏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隐形教育中,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国家、人民的深厚热爱。
2 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视频教学存在的问题
网络环境的泛娱乐化趋势严重挤压着思政课的教育空间,为了提升思政課教学效果,视频化教学是一种大胆尝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视频教学手段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理论教学被弱化
理论教学被弱化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短视频带来的负面效果,它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视频资源的不恰当使用,“原理”课的部分教师对网络平台中短视频的兴起与运作缺乏深刻认识,虽然进行了视频教学手段的尝试,但视频的选取极为随意,有的已经与时代脱节,有的缺乏针对性和代表性,有的缺乏思想性,这使得视频化手段应用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在具体的讲授中也体现出视频与教学内容的生硬叠加。没有理论铺垫、理论分析、思想升华,整个课堂依旧是教师在讲授,学生没有思考、互动的空间,教学效果也就得不到有效改善。在网络时代成长的“00”后大学生习惯于碎片阅读与速食信息,容易沉浸于感官刺激,放弃深度思考[3]。“原理”课教师过度迎合网络环境,将视频作为教学的中心点,将课程知识点束之高阁,过多的视频或长时间的视频探讨使“原理”课变成了故事会,当然也起不到教育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正确处理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信息及时的使用与教学质量的提升统筹起来考量。”二是教师的权威降低。“原理”课本应是了解经典、培养科学思维的严肃过程,但由于当代大学生每天接触庞大的信息流,课堂教学要与信息娱乐化进行抗争,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形式改革。但由于视频资源的易得性,教师容易陷入能力恐慌,教学的说服力下降。
2.2 教学整体性被忽视
“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是具有严谨性的科学体系。短视频是一种碎片化学习,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只考虑视频教学的形式,没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过多地引入视频,甚至有些视频严重脱离教材内容,破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不能将视频内容与教材内容结合,容易造成思路混乱。
2.3 线上教学影响力有待增强
通过视频教学手段可以构建线上线下双重学习空间。但从整体而言,在虚拟空间,思政教育仍然处于整体失语状态。“原理”课教师虽然认识到短视频是育人的新阵地,在短视频平台开通了一些账号,发布了一些视频资源,但育人力量有限。在专门的线上教育平台,“原理”课视频也极少被学生主动观看。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短视频资源应用改革的要点
3.1 科学使用视频资源
科学使用视频资源的重要保障是完善“原理”视频资源库,“原理”课教师可以自主创制课程讲解视频,构建自身的备课小资源库。在学校层面,也要加强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队伍的交流,形成课程视频资源建设合力。主流媒体如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必须承担起意见领袖职责,积极进行思政教育元素视频资源制作。
教学中短视频的选择必须抓住相关性、导向性、适当性、时代性的原则。选取视频是为教学服务,通常视频中包含的信息点丰富,具有碎片化、发散式的特征。因此,必须要选取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的视频资源,在截取时突出价值信息,这就是相关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导向性是指“原理”的视频教学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正确回应学生困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与社会。尽量选取主流媒体的素材,保证视频内容的客观。主动承担起思政育人的核心任务,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感染人、塑造人。适当性强调的是合理控制视频播放时长。虽然短视频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悟,但视频时间超过三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开始分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代性即要求教师关注与时代紧密相连的热点话题,在探讨社会热点中将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命运结合起来。
“原理”课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这个角度而言,网络视频应用的最佳路径就是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传统的讲授模式缺乏互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通过视频开展问题式教学,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对视频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学会理性认知事物[4]。
3.2 培养高素质发展型教师队伍
“原理”课的根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生的浅阅读习惯与“原理”课的课程要求存在矛盾,需要教师在理论解读上进行引导。在视频教学中,为了保证课程的思想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明确“原理”课程各部分、各门思政课、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避免重复教学,又要避免信息孤岛。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发展性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看视频不是教学过程的结束,教师要关注学生观看视频的反应,引导思考与交流。在有限的时间,教师以严谨的思维逻辑、厚重的知识基础、精准的问题把握能力,才能够平衡趣味性与理论性的冲突。在高校开展短视频技能培训是必要的。我们要充分激发“原理”课教师进行视频教学的内生动力,打造全校范围内“特色原理视频教学”团队,树立优势品牌,增强辐射作用。
3.3 完善教学过程性评价机制
在视频教学中,学生的反馈极为重要,短视频的应用效果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机制来保障。首先要将短视频的使用纳入高校教学评价的体系之中,其次可以利用社交网络、线上教学平台、线下调研等定期了解学生对视频使用的满意度。如武昌首义学院借助教学质量平台公众号,分别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对学生发起三次教学评价调查,从而及时诊断视频使用中的问题所在,做出精准调整,这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最后要建立学生、同行教师、班主任、校院级督导四位一体评教制度,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监控“原理”课视频教学活动的实施,确保“原理”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孝明,李雯静.跨界与互融:短视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未来与发展,2022,46(01):101-105.
[2]潘红涛.主旋律短视频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3):84-87.
[3]马晓燕.新媒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审视与方向坚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07):89-93.
[4]周丽.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充满生机活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