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肖薇,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市硚口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会计中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 摘要 ]
强化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力度、提高绩效评价水平的意义在于:可提高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并建立健全财政绩效预算机制、有助于提高专项财政经费支出的实际应用效果;在评价期间应遵循以经济性为本、保证财政性资金定量与定性的和谐统一的原则。现阶段评估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时存在的问题包括相关预算工作存在缺陷、资金应用期间监管不到位、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评估方法及指标设定未能与时俱进。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提出全面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预算管控、提高资金配置科学性、建立健全完整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机制和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历史数据资源库等建议。
[ 关键词 ]
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历史数据资源库;监管机制;全面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0.014
财政性资金是指基于国家财政为中心的预算资金、国债资金以及其他形式的财政专项资金,涉及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与国家财政有关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财政及货币收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性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出现挪用、拆借行为均违反法律。但并不意味着财政专项资金应用中没有出现挪用、拆解便符合相关要求。对任何一笔财政资金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时,应遵循全方位、系统性的原则,否则便无法保证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得到有效评价。现阶段,我国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需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完成强化,从而提高财政性资金的应用效果。
1 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的意义及原则
1.1 意义
1.1.1 可提高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建立健全财政绩效预算机制
现阶段,绩效评估是预算绩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财政经费的应用效益[1]。如果能够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则首先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政绩效预算机制,使每一笔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情况更加透明,为单位负责、为社会和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以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单位为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住房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面临较大的住房压力。面对此种情况,我国推出了廉价公租房政策,每年都会划拨一部分用于开发建设廉价公租房的财政专项资金,希望减轻一部分城市人口的住房压力,使其“轻装上阵”,进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为所在城市、社会乃至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但这部分用于廉价公租房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是否真正用到实处?在什么程度上得到了应用?现有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并未给出完整的说法,长此以往,可能有损公信力。基于此,如果能够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建立健全资金预算机制,将资金应用的全过程进行整合,在合适时机面向社会公开披露,可以形成良性效应,对社会整体均有好处。
1.1.2 有助于提高专项财政经费支出的实际应用效果
划拨财政专项资金的目的在于,为经济社会的建设提供一部分启动资金,最终造福于社会内的所有成员[2]。因此,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有助于提高财政专项经费的实际应用效果,可提高人民群众对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其中的逻辑关联在于:对社会大众来说,评价公权力单位是否尽职尽责的唯一标准为:该单位所负责的工作是否达到社会大众的标准预期。以城市公租房为例,如果政府划拨的专项资金总额及建成后的效果、预计建成年限等信息已经面向社会披露,但建设过程却多次拖延、并没有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则社会大众首先会想到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是否出现问题。如果资金的应用效果得到及时评价,经由有关单位及时向社会披露,令社会整体形成监督效应,最终必定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1.2 需遵循的原则
1.2.1 以经济性为本
在评估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时,首先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这是因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应用必须注重考虑投资性、绩效产出率。只有如此,才能对财政性资金的真实应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1.2.2 保证财政性资金定量与定性的和谐统一
针对财政性资金进行评估时还需基于可量化指标数值的计算处理结果为前提,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还应综合财政资金应用行业的专家给出的评估意见,对财政专项资金应用过程与效果的逻辑关联进行全方位分析,保证定量和定性的和谐统一,最终使评估报告具有准确性、科学性。
2 现阶段评估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时存在的问题
2.1 与财政专项经费有关的预算工作存在缺陷
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为:财政性资金预算工作不到位,导致某些项目的资金需求高于资金划拨数量[3]。受此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无法对经费支出绩效进行有效评价。以某公共建设项目为例,实际需求的资金为100万元,由于缺乏预算,实际划拨的资金为8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8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并不是直接对应100万元项目中的“80万元部分”,财务人员如果直接围绕项目当前的建设情况对8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进行评价则有失偏颇。基于此,必须做好财政性资金的预算工作。
2.2 财政专项资金应用期间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某些财政专项经费在应用期间,有关单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代表性现象包括:第一,资金主管单位并没有与项目开展单位签署正规的书面合同、没有形成任务书,容易造成部分资金“下落不明”,无法追踪是否真正得到应用;第二,部分项目负责单位在应用財政专项资金进行采购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流程将有关凭证准备齐全并向资金主管单位报备;第三,部分项目开展期间,实际工作内容与理想之间存在明显冲突,但没有及时发现,导致资金应用方向出现较大偏差。
2.3 缺乏健全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法律法规
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便是“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如果缺少规章制度的支持,便会导致评价水平低下。现阶段的情况是,与财政性资金支出有关的绩效评估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甚至一些法律法规的具体说法存在出入,亟待解决。
2.4 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方法及指标设定未能与时俱进
我国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但一些管理方法、与评价有关的指标设定未能与时俱进,造成的结果是评估方法较为单一,效度较低。比如一些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工作时,沿用中央及省属单位发布的绩效评估模式。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地方财政开支种类驳杂,不适用单一性的评价指标,导致评估结果经常无法反映真实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3 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的有关建议
3.1 全面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预算管控
若要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首先需要保证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可以满足有关项目的资金需求[4]。这是基于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特性而决定。为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预算管控水平。可行性方法为:行政事业单位应向私营企业学习,引入全面预算管理思维,按照项目规划→预算编制→资金划拨→项目追踪→竣工结算→资金支出评价的流程,对需要应用财政专项资金开展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追踪管理,全面把控财政资金的流向。做好上述工作,方可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水平。但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方面毕竟与私营企业存在明显差别,故可能无法像私营企业一般,组建资金应用专项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可行性方法如下。第一,在某个需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处于规划阶段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委托第三方预算单位,围绕项目全过程所需的资金数额完成预算报告编制,并审查项目的可行性、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等。第二,可以委托第三方监理单位,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资金消耗情况进行实时追踪。若发现资金实际应用情况与预算报告、项目规划书、施工方案等文件资料之间存在出入,应及时上报財政性资金的主管单位,要求项目负责单位作出解释,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预算管控水平。以此为基础,方可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效果。
3.2 财政专项资金的配置科学性应系统性提升
“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可被视为“果”,而“资金的配置”可被视为“因”。基于此,若要提高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的评价水平,可通过提高财政性资金配置科学性的方法,由因导果,最终达到相应的目的。具体的方法为:第一,财政专项资金划拨之前应该进行科学、充分地选择——从诸多项目中选出投资回报比最高的项目。这是一种将财政专项经费配置从“一对一”模式转变成“一对多”模式的重大调整,深层逻辑在于:引入“项目竞争制度”,令多个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项目参与角逐,经过评估后,选择优质性最高的项目,完成财政专项资金的划拨。第二,注重资金配置及应用过程的科学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并不是“等到项目完成之后基于各项资料进行总结评估”,而是“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分阶段、分项进行评估”。比如一笔财政专项资金划拨到某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项目中,资金并非一次性全部划拨,而是需要根据工程进展至相应的阶段分批划拨。一个阶段结束之后,与工程建设、资金消耗相关的资料必须如期提交给财政性资金的主管单位,由专人负责审核,审核相关资料的记载和描述没有问题后,便可开展阶段性地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待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将不同阶段的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内容进行系统性地梳理,按照时间线完成排布,便可以总结成工程整体对应的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最终结果。按照此种模式,财政资金的配置划拨更加科学,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时开展,相关结果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可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完整的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机制
上文提到,一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可能受到法律法规不健全甚至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的影响,导致评价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为解决该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管机制。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第一,我国中央政府应该出台明确性的指导意见。第二,以中央指导意见为基础,地方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基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中央政策方针的情况下,围绕财政性资金配置划拨、具体应用等内容,制定地方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规章制度,为该项工作提供制度性保障。除此之外,相关评价指标的设定也应该凸显地区特色。比如某全国闻名旅游城市,在地方政府配置划拨财政专项资金,开发建设商用建筑时,可以将环保性、生态性作为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指标。如此一来,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工作便可与地方绿色生态发展挂钩,进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
3.4 早日完成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历史数据资源库的建设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注重收集并分析各项数据信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必备手段。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应早日完成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历史数据资源库的建设,在配置划拨财政专项资金、评价资金支出绩效时,均可基于数据库中收录的历史案例进行对照,进一步提高评价质量。深度考量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历史数据库,可以逐渐提高对多个行业、多个种类财政开支项目综合进展情况(自然也包含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此为基础,在日后评价新增财政资金支出绩效时产生的局限性会越来越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大有裨益。
我国有关方针、政策、财务制度均要求对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其他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性地监察和维护,要求全面加强对财政收入、支出、结余方面的管理,希望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综合应用效率,防止出现资金及资源的流失,尽量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达到上述目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必须理清评估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如加强预算管控、提高资金配置科学性、建立历史评估数据资源库等),最终使我国财政性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建聪. H市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的完善策略[J]. 投资与合作,2022,(01):92-93.
[2]陈芳,李伟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研究——以2019年湖北省就业补助资金绩效评价为例[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1):29-32.
[3]聂永川, 河北省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河北省,河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2019-04-30.
[4]于洪艳.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以F高校为例[J]. 教育财会研究,2018,29(04):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