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釉衍变浅析

2022-05-30 10:48杨喆
理财·收藏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釉层釉瓷发色

杨喆

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高温铜红釉逐渐走向成熟。祭红釉是红釉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时期景德镇窑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但由于陶瓷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器物釉色发色较差。

红釉产生的起源

红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明太祖朱元璋推崇,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了“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装饰。同时期烧制的红釉瓷器风格,体现了由元至明过渡阶段的时代特点,即官窑器物胎体瓷化程度较高,坚致细白,稍有厚重感,在生坯胎体上施氧化铜为呈色剂的铜红釉,在1250℃ —1280℃高温还原焰中烧制而成,因为发色鲜艳,又被称为“鲜红釉”。洪武时期红釉特征是产量低、造型少、釉色不够鲜亮、呈现暗淡的朱红色、釉层较薄,呈色均匀。

鲜红釉因为是祭日坛的用器,故也称祭红。明晚期时,人们把颜色深沉而亮度稍差者称为“积红”,把颜色鲜艳而亮度光鲜者称为“宝石红”,还有鸡红、极红等异称。“祭红之鲜红釉者,据项氏子京说,以积红别之……与宝石红之祭红本为一物,其所异者,特一深红、一鲜红……惟因其不如宝石红之透亮,价值遂远逊云。”永乐时期祭红釉瓷器胎体细密坚硬,轻重适度,胎壁较薄。釉中气泡少,釉面肥厚莹润。

宣德红釉瓷器因为烧成的气氛不同,而在发色上有深浅之分。深的颜色有点偏黑,犹如初凝的牛血,釉质肥厚,釉内气泡较多。略深的颜色比较艳丽,釉层略薄,亦有小气泡,并伴有隐约显露的细小血丝状与小斑点。浅的颜色釉色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淡的颜色就像桃花般粉红色,俗称“桃花面”,釉面不滑,无橘皮纹。制作精美的红釉瓷器口沿之处常露出胎釉本色的整齐的“灯草边”,红白分明,近底足垂釉处呈青灰色。而制作粗糙的红釉瓷器,口沿不一定有“灯草边”,近底足处由于氧化的因素,会呈现出绿色。此类器物的釉面多猪鬃毛眼,并有开片。

红釉的理化特征

红釉的积釉处显现青灰色,最厚处气泡密集。釉厚处发色紫黑,稍微有垂流不过足,于足边处截然整齐。足部积釉处,红中显青灰色,俗称为“青虾之背”色,釉内气泡攒聚。器物上下呈色较为一致。特点是釉层较厚,釉层不流不裂,色调庄重。晚清《陶雅》描述:“宣德祭红,色匀而釉厚,光彩动人。底足之釉,垂垂如漆,所谓大红宝石釉者也。”器型有盘、碗僧帽壶、梅瓶、梨形小壶、莲瓣纹卤壶等。

以明清御窑厂出土标本分析,明代祭红,釉料中含有较多的钾、硅、铝成分,为石灰碱釉。清代祭红釉料配方中的碱和碱土助熔剂的总量都要低很多,属于石灰釉。所以导致二者在釉层、釉色、结晶、流动性等诸多方面不同。暂列表格统计不同时期祭红釉的特征(见表1)。

宣德以后,祭红釉制品烧制减少。景德镇御窑厂考古出土的空白期红釉山形器标本因品相较差,不能确定是否施铜红釉。成化时期祭红釉器物偶有所见,其特点是釉质肥润,色泽浓艳。气泡大且密集,釉厚处有波皱的橘皮纹。器口沿处,釉呈黑褐色,足边陲积釉则是红里透黑,口边露白,与红釉对比强烈。正德红釉盘,釉质细润,红色鲜艳,发色上浅下深,有积釉和气泡形成的结晶斑点。

红釉的传承与发展

万历十九年(1591年)黄一正撰《事物绀珠》载:“嘉靖窑回青盛作,鲜红土断绝,烧法亦不如以前,惟可烧矾红色。”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嘉靖矾红盘、碗、梨形小壶等,就是嘉靖时以矾红代替鲜红的实证。嘉靖二年以后,这种状况仍未改变,《浮梁县志·陶政》载:“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月内,江西布政司呈称,鲜红桌器拘获高匠,重悬赏格,烧造未成,欲照嘉靖九年日坛赤色器皿改造矾红。”目前所见明嘉靖朝鲜红釉器物有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以白托红,设色清奇。制作时,瓶体与螭龙分别成型,然后将螭龙生坯粘贴于瓶坯上,满施白釉,再于螭龙上施铜红釉,高温烧成后,白釉上红螭凸起,红色润而鲜艳,实为难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鲜红釉描素鹅形笔山,呈色发暗釉层较薄,露釉处可见白色胎骨。

明代隆庆—万历—天启—崇祯—清顺治时期,鲜红釉绝迹。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记载:“嘉靖间回青虽盛,鲜红土断,烧法大不同前。”“穆宗登基,诏发宣德间鲜红样命造,隆庆五年(1571年)都御史徐栻疏称……要烧造里外鲜红碗、钟、瓯……查例将鲜红改作矾红……”隆庆直至崇祯,传世品中几乎不见纯粹的高温铜红釉制品。 明末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感叹:“积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乃历代名瓷之首冠也,今虽悬千金购求亦不可得矣……”

清代开国后依然沿用明代制度,康熙朝旅居景德镇七年的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写给教会的第二封信中记载釉里红色料是由红铜(氧化铜)粉末及一种红色(或黄色)明矾石配成。康熙后期在祭红釉基础上发展出霁红釉,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橘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天晴之霞霽颜色。霁红釉器物的“灯草口”常为白色,是有意施加的白釉。

霁红釉盛于康、雍、乾三代。康熙霁红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做渗透状,釉边不齐。雍正喜爱的这种名贵而烧造难度极高的霁红器,偏正红色,比较浓艳,而乾隆时期祭红釉瓷器胎白致密,瓷器内施青白釉,外施祭红釉,釉色呈深红釉,釉汁凝厚,釉面有细小棕眼。到雍、乾时,呈色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橘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红色无显著渗透状。雍正皇帝对霁红很是喜爱,对其复烧极为重视,为提高其呈色质量曾多次下旨监督烧造,《陶成纪事》中明确记载景德镇御窑厂有“仿古宣窑祭红”一项的烧制。

猜你喜欢
釉层釉瓷发色
发色好、透感强和硬度高的耐磨抛釉砖及制备工艺
陶瓷玩具
北京故宫南三所琉璃瓦釉层腐蚀过程探究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2018流行发色,总有一款适合你
太烧啦!质感雾面发色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