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文化资源初探

2022-05-30 10:48刘玉祥
理财·收藏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东阿县平阴县东阿

刘玉祥

于慎行(1545年—1608年),明代兖州府东阿县(今山东济南平阴县东阿镇)人,明朝晚期政治家、文学家,字可远,更字无垢,号谷山,谥号文定。因其曾于明万历年间任翰林院东阁大学士,后世人习惯称之为“于阁老”。17岁乡试中举,隆庆二年(1568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官、修撰,日讲官,侍讲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

于慎行为人忠厚平恕、襟怀坦白,为官清正廉明,不管对皇上、对首辅还是对同僚,皆心胸坦荡、真诚相待。他高风亮节、古道热肠,得到朝野内外的高度评价,是明朝后期重要的楷模型官员。

同时,于慎行是晚明重要的诗人、文学家、史学家。神宗一朝公认他与临朐冯琦为“文学之冠”,被誉为“人品事业,宇内第一”。

于慎行一生勤勉,著述丰富。著有《史摘漫录》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麈》18卷。尤其是他的《谷山笔麈》记述了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財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考溯精当,纤悉具备。对于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是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关心桑梓事业,主持编修了家乡的《东阿县志》《兖州府志》。其中《兖州府志》被定位为中国历史十大志书之一。

于慎行家族在晚明时期被誉为“山左三大名门望族”,其家族的发端始于东阿县苫山村“父子三进士”的刘约、刘隅、刘田家族,刘田的女儿刘淑人即为于慎行的母亲。刘隅在平阴县洪范池镇创建的东流书院成为当时著名的地方思想学术中心,李仁、刘约、刘隅、于玭、于慎行、乔学诗、孟一迈、邢同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读书或授业,留下了许多诗篇佳作。

于慎行少年时曾在苫山村的北楼读书,现在为刘氏宗祠,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阴县东阿老城里,于慎行故居已经修复完成,成为东阿古城内的重要景点。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纸坊村的于慎行墓地,规模宏大,气象森严,陵园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但格局尚在,墓道两侧的白皮松为国内最大集中连片的古松林。

目前,苫山村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保护单位”,东流书院在平阴县洪范池镇书院村保存有遗址,而东流泉依然流淌不息,是济南市七十二名泉之一。

于慎行游历甚广,平阴的云翠山、狮耳山、黄石山、龙溪河(现在的浪溪河)畔,留下了他诸多的摩崖石刻、碑刻、诗文等,在其生前居家期间,请“会稽金生”为其生平绘制了《东阁衣冠》画谱,用36幅工笔重彩绘画,概括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于慎行的学生、明末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邢同依据其生平事迹撰写了《东阿于文定公年谱》,详细地记录了其生活起居、读书致仕、在朝在野等生活实录。这些史料对于研究明朝历史文化尤其是平阴、东阿一带的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于慎行是黄河两岸一座文化的高峰,与于慎行相关的历史文化古迹、著作、史料等是一笔相当丰厚的文化遗产,可以作为黄河文化重大题材来进行挖掘。

于慎行文化、文物资源主要分布

于慎行的诸多文物、文化遗迹分布很广,根据其生活、学习、入仕、赋闲居家、游历等轨迹,以山东省平阴县、东阿县和北京故宫等地为主,具体的地点和内容如下。

1.平阴县洪范池镇:于慎行墓地。于慎行墓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损坏严重,但墓地总体结构没有改变,神道两侧石像生存有部分底座,被毁的石刻部分垒砌在附近“文革桥”上。墓地前茔门保存良好,茔门两侧阴刻楹联一副:“大明先师三代帝王受教诲,朕赐仙居庄严肃穆浴皇恩”,门楣上书“于氏前茔”。 为万历亲撰。于慎行读书、教书、著作地东流书院。于慎行后人聚集地纸坊村、谢庄村。于慎行所留下的石刻、碑刻文物遗迹所在地龙池公园:于慎行墓志铭、其墓地部分石刻等;云翠山碑记石刻:“天柱峰”“壁立万仞”摩崖石刻;著名道教场所南天观“云翠山天柱观记”碑等。

2.平阴县东阿镇:东阿古城于慎行故居、专门为于慎行设立的旧东阿古城东南门均已修复,于氏族谱碑;狮耳山虎窟山观及奉国寺、黄石山于慎行碑刻遗迹。于慎行在乡居期间交友、教书、著述多在东阿进行,东阿古城里流传有于慎行的诸多轶闻传说。

3.东阿县苫山村:苫山村是于慎行外公居住地,现保留有刘氏宗祠、《苫羊山志》。于慎行整个家族的文化起源得益于苫山村的刘氏家族。于的祖辈从文登迁到东阿县后,在东阿县的杨柳村居住,后迁到东阿县城,因此于慎行的父亲得以在东流书院就读,成为于氏家族文化的发端。

4.平阴县文庙:县博物馆藏《于慎行画谱》《于慎行母亲刘淑人画像》《于慎行画像》,于慎行撰文的《东丞公墓志》《张公生祠碑记》《东岳庙碑记》《明故公府家丞东村秦翁墓表》等。平阴文庙及平阴县博物馆是于慎行文物的集散地。以上文物的解读,更有助于树立起丰满立体的于慎行的形象。

5.德州市临邑县:邢侗公园、邢侗研究会。邢侗是于慎行最重要的学生之一,两个人的交往被传为佳话。

6.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明代《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东阿于文定公年谱》一书是明代的手抄本,原著者是邢侗,是一部非常翔实的人物叙事著述,事无巨细地记述了于慎行的生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于慎行生活中有趣的一面。

7.北京故宫:于慎行中进士之后被选为庶吉士,直接进入朝中工作。这使他有了很高的行政的起点。他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编修志书,通过于慎行修志书,我们得以解读中国古代文化体制中“修史”的重要性,可以纠正江湖传说、戏说的不严肃的历史观;二是做皇帝的老师,作为一国之君的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高尚的品德,学习和工作都是多么艰辛;三是任礼部尚书,于慎行主持编修的《大明会典》是一部完整的礼仪体系,这在当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以此为支撑,推广我们的礼仪文化。

8.其他区域:阳谷县张秋镇、泗水县泉林镇、灵岩寺、泰山等地方,都或多或少地留有于慎行文化遗产和生活、游历轨迹,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研究和整理。

于慎行文化的价值及现代意义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于慎行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伟人的楷模价值,二是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于慎行在朝中的故事广为流传的有两个:一是和张居正的“陈情事件”。简单说是张居正掌握朝中大权,因此不想回祖籍为父亲守孝,违背了当时的规制,遭到了众臣的声讨,于慎行也在其中,因此遭贬。张居正死后被满门抄家,朝中一边倒地批判张居正,只有于慎行站出来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指出对于张居正要功过分开客观评价,这显示了于慎行公正无私、仗义执言的品德。

于慎行二次任用以后,曾任礼部尚书,因为万历皇帝的“立太子”事件,让他和他的学生万历皇帝之间产生矛盾。万历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导致宫内疑虑重重,矛盾四起。作为礼部尚书,立太子是他分内的工作,于是他多次上书皇帝早立太子,因此得罪了皇帝,再遭罢免。这显示了于慎行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精神。《明史钞略》称其“深沉劲挺,不为町畦,大为正人所倚信”。

于慎行曾三次去官还乡,在长期的赋闲中,行走乡里、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编著了《兖州府志》《东阿县志》等。他广交文友,素有声望。对于地方文书编纂的索请从不拒之门外;他友邻睦里,宽厚待人,与村民相处多退避礼让,展示了其高风亮节、豁达儒雅的大家气度和精神。

后人评价于慎行“当朝第一完人”,是对其人生的高度礼赞。

也有人批评于慎行在朝内没有得志得势。早期,有人建议于慎行攀附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于慎行并没有去做。这些优秀的品德和行为对于当下的公务员等在职人员来讲,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于慎行个人形象是经得起评价的,是可以当作楷模来敬仰和学习的,我们要寻找的就是于慎行的这种精神。

猜你喜欢
东阿县平阴县东阿
读迷作品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以济南市平阴县为例
在东阿阿㬵的世界里寻找DNA的足迹
秦玉峰:这一生都献给东阿阿胶
2017年东阿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总结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探析
赏桃花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东阿阿胶直销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