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召 张瀚博
北方炉钧是清末至民国初期,神垕陶瓷艺人在仿制宋钧官窑的基础上,形成独特风格而又自成体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宋代钧官窑的继承和近现代钧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北方炉钧也就是神垕镇炉钧,是钧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宋代钧官窑的继承和近现代钧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炉钧烧制技术是钧瓷恢复烧制技术的新突破,并形成独特风格和自成体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一问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视,成为钧瓷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炉钧简史
清光绪五年(1879年),卢振中、卢振太兄弟二人为谋生计,背井离乡由密县逃荒来到禹州神垕。定居于神垕镇一个贫民区——神垕二道街(现为神垕镇南大居委会),平时给地主种地,农闲时去窑厂帮工,干一些杂活,后逐步成为陶工。
晚清时期,钧瓷地位非常高,中外古陶瓷收藏家日益增多。来神垕收购古钧瓷的古玩商人络绎不绝,一件完整器千金难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神垕仿钧之风盛行。众多匠师纷纷仿制,卢振中、卢振太也带领子孙加入仿钧行列。
卢家经过数年努力,终于烧出仿天青钧窑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神垕伯灵翁庙建成,卢氏传人卢天福献天青釉宝瓶安装于大殿屋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卢氏传人卢天恩担任神垕钧兴瓷业公司领班匠师烧制钧瓷,并于1914年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
由于卢氏制瓷技艺不断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后薪火相传,创“卢钧”品牌,因是小炉烧造,后人又称炉钧为卢钧。
北方炉钧的烧造及工艺特征
北方炉钧是神垕镇陶瓷工匠采用炭为燃料,以串烟捂火的方法,用风箱炉烧造的高温仿宋钧窑瓷器。因炉钧烧成技艺出自卢氏先辈艺人,故又称炉钧为卢钧。
1.北方炉钧的原料种类及用途
北方炉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来源于生活,非常朴实自然,与人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它所用原料均来自神垕镇周围。
(1)火石土:当地称为“一和土”,SiO2含量较高,并含有一定量碱性氧化物,可塑性极强。使用这一种原料即可成坯体。
(2)本药:当地一种天然釉石。其主权矿物为钙长石、石英和钠长石。用于炉钧釉的配制。
(3)汝药:出道于河南省汝州市,当地称黄长石。外观呈褐黄色,是一种伟晶花岗岩。其矿物主要是石英、正长石、斜长石及少量的白云母。用于炉钧釉的配制。
(4)铜矿石:呈黄红色块状,是一种类似于白云石的溶剂性矿物,有少量铜分。用于炉钧釉的配制,对釉的色调有特殊的影响。
(5)草木灰:即木头燃烧后取制的灰,呈青灰色和黄灰色。木灰中含有未燃尽的木炭,并混有土粒等杂质,要经过数次漂洗方能使用。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是炉钧釉助溶剂和悬浮剂的主要原料。
(6)牛骨灰:牛的骨骼经高温煅烧后粉碎制成。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用于炉钧釉的配制,起乳浊作用。
(7)草兰:用氯化钴、石英、本药和玻璃粉四种原料制成的熔块。用于炉钧釉的配制。
2.炉钧的烧成及釉的配比
炉钧在创烧期不叫炉钧,而是根据不同的烧成方式分别称为大窑货、小窑货。
(1)炉钧大窑货
所谓大窑货,是指炉钧在创烧期在神垕本地生产大缸和粗瓷碗的大窑(也称马蹄窑)里搭烧的钧瓷作品,采用氧化焰烧成。烧成的作品称大窑蓝或大火蓝。此烧成方法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
因窑炉内有弱还原和中性焰气氛存在,釉色变化也比较丰富,有天青、天蓝、月白、粉蓝、孔雀绿和瓜皮绿等色。釉质纯净雨润,但流动性较大,完整作品也很难得。所用釉的配方见表一。
(2)传统小窑货
传统炉钧窑炉为直焰式炭烧小窑炉。以炭做燃料,用风箱鼓风烧制。窑炉很小(也称鸡窝窑),只能一窑一笼一器。烧制的作品称小窑货。成品率极低,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但可以用还原火烧成,釉色丰富,有高粱红、宝石红、松石绿、鹦哥绿、美人醉等色,浑厚古朴,有金属质感。
3.炉钧釉的艺术特征
炉钧烧制工艺独特,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烧初期,炉钧釉色近似孔雀绿和蓝碧相间之色。
民国后期,炉钧釉质浑厚,釉色五彩缤纷。蓝红绿紫相间,以宝石红和松石绿为基调,器身弥漫着高粱红、鸡血红和丁香紫,相互交错,格外迷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炉钧釉色乳光细润,釉面拉丝细如发丝,呈紫红、高粱红、霁蓝等色,并通体遍布绿豆大小的海棠红斑和金斑,极具金属质感。
当代炉钧,色彩瑰丽厚重鲜艳,白如美玉、青若蓝天、紫胜葡萄、红比牡丹,金星银光菟丝缕、红斑绿锈翠毛蓝,达到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炉钧之美,更在窑变。在高温烧制中,釉料交融、自然流变、形神兼备、似真似幻,达到书画艺术所不及的意趣。其窑变图案“花轻似梦、雨细如愁”,这种炉钧窑变“瓷景”成就了中国艺术美学“神与物游”的意蕴,达到了“思与境谐”的合一境界,铸就了炉钧艺术的永恒之美。
炉钧的发展趋向
炉钧,从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今天,从炭烧、煤烧到气烧的工艺变迁,都显示着炉钧工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艺术观念、审美价值和创作思想影响下,炉钧的发展也有了大的改变,并形成新的格局。
今天的炉钧制作正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和审美要求而发展,并成为活跃和促进中国钧瓷发展的一个新领域。然而预见炉钧未来的发展趋向是个难题。
2014年,河南省美協、神垕国际陶艺公社为了钧窑更好地发展暨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举办了首届钧瓷国际陶艺创作营。开营后,来自国内外的陶艺家对炉钧的发展趋向做了讨论,初步拟定在三个方向:
1.坚持在传统炉钧和使用格式基础上发展,更加注重传统炉钧的经典个性及审美情感的表达。
2.利用新型能源,拓展炉钧艺术的表现空间,以新的审美观念,设计制作符合当代审美要求及实用功能的作用,满足民众现实生活和精神的需求。
3.构造炉钧纯粹的审美概念,以现代陶艺的创作手法,充分表达炉钧的艺术魅力,在纯审美形式上创造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总之,炉钧未来的趋向是多元而有序的,我们要最大程度地发掘炉钧的表现潜力,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