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永昌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分类讨论法带领学生感受新知。同时,此也是行之有效的解题策略,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深入分析数学问题,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分类讨论法转换为简单的问题,更快速地解答出来。渗透分类讨论法思想,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题,更快地解答數学问题。分类讨论法思想是数学问题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思维。如果分析的数学问题不是单一性的,就可以分门别类,然后使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实际上分类讨论思想一直贯穿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蕴含更多的数学内容,然后图形讨论,都会渗透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更是常见。下面以知识点“圆周角”为例,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一、分析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圆心角、圆的对称与圆的概念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分析圆周角的概念与定理,让学生知道圆周角与角的相关计算、与圆心角的关系、研究圆内接四边形、证明角弦弧相等、判定相似三角形等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探究借助完全归纳法,探究圆周角定理过程的时候,对学生分类讨论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二、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学开始,引入旧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什么是圆心角,然后展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思考圆O中,圆心角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性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认知,思考圆心角的概念与性质。其他同学与教师再纠正评价。通过此,明确圆心角的概念,了解圆心角的特点,如“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等圆或者同圆中,圆心角若是相等,那么其对应的弧与弦也是相等的”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后,教师再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情境,展示在海洋馆中,观光者在借助圆弧形的玻璃,观看里面神奇海底世界的图片,如图1,同学们分别站在O、C、D、E的位置,那哪个位置是最佳的观赏角度?
本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然后结合图形,大胆想象,同时思考猜想是否正确。教师不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设计悬念的形式,引出新的知识点——圆周角。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结合图1,教师先带领学生认知什么是圆周角。提出问题1:图1中,∠AOB的顶点O在圆心上,那么∠AOB就是圆心角。请问∠ACB、∠ADB和∠AEB这三个角有什么关系?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最终确定这三个角的共同特点,即所有角的顶点在圆周上、两边都和圆相交。问题2:请你根据探究,总结出圆周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尝试回答问题,然后与同伴沟通,再进行补充与修改,最后得到圆周角的概念。问题3:同学们,你知道圆周角、圆心角有什么性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此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补充图形,利用多媒体课件,全面呈现圆心角与圆周角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列表格的形式,以图形、角的顶点、角的两边三方面分别阐述圆心角与圆周角的不同。问题4:出示小练习,如图2,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是圆周角,哪些不是圆周角,并说明理由。学生在思考后,答到图(3)、(6)、(8)为圆周角,都符合顶点在圆上、两边都与圆相交的特点。在学生观察图片的时候,教师顺势提出问题5:你知道同圆中,相同的弧对应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位置关系吗?
这五个问题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自主思考或者小组内讨论,然后使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在展示,以动态的观点促使学生深入观察,归纳知识点。最后总结圆心角与圆周角存在的三种位置关系,通过此为后期讲解圆周角定理的分类做铺垫,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三)实践观察,测量比较
以研究圆周角的性质为本环节教学的目标。在此,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其在白纸上任意画出一个圆,然后确定一条弧AB,作出对应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然后用量角器分别测出这两个角,记录下来,比较这些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以此探究出圆心角与圆周角大小的关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让同学们在比较与测量的时候,快速总结数学规律,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分类讨论思想。
(四)提出猜想,完成验证
小组学生在完成实验观察、测量比较、记录讨论的基础上,就可派出代表总结圆心角和圆周角角度的关系。在学生提出猜想之后,就可利用几何画板,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验证猜想。使用几何画板操作的过程为:在圆O中,∠AOB为圆心角,∠ACB为圆周角,先拖动点C,观察几何画板中弧AB对应圆周角虽然有无数个,但是弧AB,对应的所有的圆周角,角度都是相同的。然后再度量对应圆心角,发现圆周角是圆心角度数的一半;再拖动点A,转变弧AB的大小,发现圆心角和圆周角关系变化没有变化,∠ACB=∠AOB。通过几何画板的运用,让学生能够推导自己的猜想。学生在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后,教师提出问题,推进学生反思,并思考本次的证明都使用了哪些数学思想。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下,尝试写出已知,完成求证。可以从三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第一,圆心在角的一边上;第二,圆心在角的内部;第三,圆心在角的外部。让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针对学生讨论出的结果教师做知识整合,对三种情况进行完整证明。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数学文字与数学图形三种形式,加强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本环节的证明,借助运用完全归纳法,引导学生在分类讨论与转化数学思想下,完成对圆周角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五)解决问题,加强反思
待学生正确理解圆周角定理后,就可解决在课前提出的实际问题了,让学生们解答问题,图1中,∠AEB、∠ADB、∠ACB是弧AB对应的圆周角,而∠AOB则是弧AB对应的圆心角,可以得到对应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所以可以得到站在点O的位置,观察的角度更大,视角越好。关键是掌握圆周角定理。
三、数学课堂中分类讨论思想运用的具体策略
上述案例的教学重点是研究圆周角的概念与其定理,使用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三种位置关系,在此就是通过分类讨论思想,对图形的形状与对应位置,进行分类讨论。除此之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法还可运用在下面几点进行:第一,数学概念与定理、公式受条件限制进行的讨论;第二,分类讨论数学问题中,字母的多种取值;第三,做计算问题时,受实施条件的限制而引发的讨论。由此可知,分类讨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并且从这节课中获得的启示为:在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完成探究。在小组交互中,完成学习任务,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再如在习题课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常态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在解答习题的时候,教師就可在不经意间,引入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认知,挖掘有效信息,然后在数学思想的指引下,想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顺利解决问题。以几何知识为例,可多通过经典例题,提升学生的数与形的转换能力。如果有的题目没有确定的结合图形定量,就可使用结合图形的特点,转换成数,进一步计算。如问题,一次函数 y=kx + b的自变量x在2和6之间,y在-11和9之间,求此函数解析式。此问题就是使用待定系数法求解。需要学生对函数的形式有深刻的了解之后,就可使用分类讨论法,对于函数解析式的解答就迎刃而解了。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的建议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要重视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但是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已经有更多的教师意识到,数学课堂中渗透分类讨论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很少在班级中贯彻分类讨论思想,而更多的教师也受多种原因影响,经常“换汤不换药”,运用传统的“重知识,轻思维”的教学方式。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还是不能深刻认知到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在此学校要对教师开展培训,提升其数学思想运用的意识,提升师资队伍的学习能力,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基于此提出下面几点建议:第一,初中数学教师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渗透分类讨论法保驾护航;第二,数学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探究数学分类讨论思想,设计适合的教案;第三,教师要积累更多的数学思想教学经验,树立一套完整的数学思想渗透教育机制;第四,学校要多为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获得适合的教学经验,还可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教育期刊,帮助教师在定期交流讨论中建立乐教乐研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作为长期发展的事业,需要教师一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渗透数学思想。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新时期,数学教育,即是课堂中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不能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教育。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课堂中的渗透,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其探索性与积极性。在此,要想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分类讨论法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一定要转变高分数的畸形学习观,就要从本质上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思维,以良好的成就感提升学习的内驱力。
综上,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在解答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对学生后期学习更难的知识有所帮助,正确运用分类思想,提升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