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英
“双减”政策的落实与实施,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和课外辅导压力,利用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水平,采取智趣识字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接触汉字时,保持有趣、好奇的学习心理,从而提升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开展良好的识字启蒙教育开端。识字教学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控制识字的难度,从易到难,开展系统的智趣识字,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激发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一、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的现状
(一)识字教学与文化素养割裂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产生文化自信,《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兴起,积极传承着我国的文化精髓。对于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落实到对学生的识字启蒙教育中,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书香、墨香,从而形成文化素养。在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停留在汉字的浅层意思,使文字与文化相割裂,导致识字教学与文化素养严重脱节,教师根据课本上的生字词照本宣科,教授学生基本的字音、字形,再结合语境讲授字义,但是忽略了对汉字文化的深层次解析,忽略了汉字意思的内涵与外延,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也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导致识字教学与文化素养相割裂,无法将智趣识字融入到当前的低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
(二)单一的识字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语文低段识字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枯燥,忽略了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对生字词一遍遍地朗读和抄写,学生成为没有情感的抄写机器。简单粗暴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抵触甚至厌恶的心理。在识字课中,学生对当堂课的生字进行抄写,然后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进行听写、组词,进行机械式的强化记忆,导致学生的有意注意降低,甚至会让学生在头脑中的记忆发生错乱,无法巩固所学的生字,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在做作业时效率低下,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丧失了对识字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除单一的教学方法,还对识字教学有着轻视的心理,认为学生只要记住生字词即可,对创新教学方法缺少积极性。
(三)生搬硬套的识字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的总结和反思,是进行查漏补缺的有效手段。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应进行必要的评价,以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部分教师在对学生的识字进行评价时,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生搬硬套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方法,将生字板书在黑板上,点名学生进行认读,或者拿着生字词卡片,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学生在紧张的识字氛围中,神经绷得紧紧的,对已经掌握的生字词也可能出现读错或者认识错误的情况,不能有效评价学生的识字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无法发挥识字评价的有效作用。部分教师在评价低段识字效果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味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对识字水平落后的学生严加管理,让学生对出错的生字词进行反复抄写,并采取提问、布置家庭作业等方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还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低段智趣识字的有效策略
(一)展开智趣识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针对当前狭隘的汉字教学,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应认知分析课程设计的汉字,仔细研究汉字背后的文化,结合汉字在文化长河中的创作过程,夯实学生对汉字的识记效果。当前的识字课堂过于呆板、枯燥,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围,导致汉字识字与中国文化割裂,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智趣识字中,教师应利用课后时间,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专业知识,了解汉字的造字过程,从最初的象形文字到会意字、形声字,多种形式的构字方式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准。教师在了解汉字分类的基础上,应积极分析、判别汉字的演变过程,结合汉字的具体含义,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积极开展智趣识字,有底气地向学生讲授汉字历史。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太阳、闹钟、小鸟》这节识字课时,教师应结合有关太阳的神话,讲述后裔的故事,让学生围绕神话故事认识“太阳”这一生词,以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太阳为什么每天东升西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随着故事的讲解和地理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太阳”这一生词产生熟悉感,开发学生的智力,并在识字过程中增添乐趣,从而有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学习“闹钟”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亲眼看到闹钟的形象,并讲解“闹”字的含义,通过鸣起音乐,叫醒正在睡觉的人,从而发挥闹钟的真正作用。在讲解“小鸟”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让学生认真观察小鸟的图片,将小鸟的外形曲线拉直,变成本节课中的“鸟”字。由此以来,学生能够明确“鸟”字由象形字转换而来,了解象形字的含义,将事物的面貌反映到汉字的形成中,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发展起源,从而对中国汉字产生自豪感。
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趣味化的识字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趣味识字,让学生能够对汉字产生好奇心,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实施智趣识字的有效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资源,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识字水平。
(二)开展多元化识字活动,实施分层次智趣识字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引领全体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小学生经历了不同的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对识字活动的学习能力有着个性化的特征。因此,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应开展多元化的识字活动,结合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识字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智趣识字,从而满足全体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当前的识字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遍遍地识字、组词、听读等措施,让学生利用听写、默写识记汉字,而当前的教学手段非常丰富,教师应转变应试化的教学思想,开展多元化的识字活动,让学生能够遨游生字世界,并深入体会文字的意蕴。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马 羊 犬 牧》这节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次的识字教学措施,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动画片导入新课,为学生播放《西游记》《喜洋洋》等动画片,从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入手,教授学生掌握“马、羊”等基本的生字词,并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学习“犬”时,教师应创设“犬”字的微课教学,利用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犬”字的起源和发展,并组织学生跟随PPT进行临摹。在学习“牧”字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对重点笔画进行理解性的记忆,避免出现笔画错误等基础性的错误。对于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若一味地强调生字的笔画,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疲倦心理,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牧”字的同音字“亩、木、目”等,还可以引入“牧”字的同义字“牲”,均是指牧畜、牲畜,有效拓展学优生的知识面,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熟悉了解与“牧”有关的知识。
因此,在实施智趣识字的教学中,教師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入分层次的教学措施,将识字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在识字水平上的提升。
(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智趣识字活动
“双减”政策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坚持学生在识字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智趣识字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开展丰富的智趣识字活动,优化学生在识字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满足低段小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识字课堂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低段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较弱,在识字课堂中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教师应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并利用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在识字课中,教师应选取现实生活中的识字素材;在家庭中,家长应为学生营造识字氛围,让学生在丰富的识字活动中大放异彩,并根据自身的个性化特征,获得多元化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舟竹石泉川燕》时,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涉及的重点字词,采取有趣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智趣识字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游戏“开火车”,列出舟、竹、石、泉、川、燕等生字,让第一排的学生注意认读,对生字应读得响亮、连贯。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生的喜爱,教师应利用多种游戏方式,提高学生识字的准确率,并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敏度,还能够通过游戏增强识字教学的对抗性。而在落实智趣识字活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春游等家庭亲子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舟、竹、石、泉、川、燕”的形象和景物,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多种有趣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生字的熟悉感,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并能提高学生对以上生字的情感认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获得良好的智趣识字效果。
小学低段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团体性或者家庭性的参观游览活动,通过浏览少年馆、科技馆和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激发学生的智趣识字内驱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中国汉字的内涵。
当前的识字教学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应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识字教学理念,对症下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展开智趣识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多元化识字活动,实施分层次智趣识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智趣识字活动,对当前的识字教学现状进行有效整改,从而提高小学低段识字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参与识字活动的热情,创设高效的小学低段识字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