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东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养生就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攝养,补益精气,纠正人体脏腑生理和病理的偏颇,达到调治疾病、抗衰延龄的目的。这一思想源于《内经》中提出的“饮食有节”和“谨和五味”,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完善,其要旨和做法有四。
1.节制饮食,“节”始能“养”。适当节制饮食是食养的大法,它具有滋养脏腑、补益气血、理顺机体、调节情志等效用。所谓“节制饮食”,是说饮食要合理而适宜,饮食习惯要良好而严格。比如说,不要等到明显饥饿时才进餐,而宜“先饥而食”,并有定时;每食不可过饱,而宜“未饱先止”。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到喝水,而宜先渴而饮:每次饮水也不可过多,而宜“适可而止”:夜间饮水不宜过多。每天的晚餐不要吃得太饱。“每食不用重肉,常须少食肉”,意思是不要贪食山珍海味,每餐肉荤品种不宜繁杂。诸如此类的饮食节制,都是有利于食养的。
2.食养宜早以固脾胃之本。食养须从中年开始,现代更提倡食养宜从青少年开始,注意饮食调理和保养脾胃的健康。食养要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以待动,故从小养成饮食的良好习惯,如进食前洗手漱口,运动后和睡觉前不宜饮食,忌烟酒,少食生冷、燥热、厚腻、重滑诸食物,五味调和,可保脾胃健运,滋益五脏精血,收到健身心、防疾患、益寿延龄之良效。故食养适时早抓,有益无害。
3.药养不如食养,药治宜先食治。新生儿、婴幼儿、青少年、中壮年,特别是老年人,都应以食代药为养,先食治而后药治。古代医家和养生家十分重视“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原则。老年人正气耗损,运化功能减退,故用饮食“调而用之,则倍胜于用药”。
4.注意老年人的食养原则。①饮食宜淡。五味对老人虽有所需,但亦有所伤,五味多食可伤五脏,故老年人尤其是体弱多病者,宜进淡食。②食宜柔软。硬食及半熟之食常难消化,故老年人宜食柔软的食物。③饮食宜暖。脾胃运化常喜暖而恶寒冷,老人更忌食冷。生冷菜食,食多损人。但暖亦不可太热,以热不烫唇、冷不振齿为宜。④进食宜缓。老年人齿常松缺,故更应“美食须细嚼,生食不粗吞”,以摄取食物精华,滋养五脏六腑。⑤早食宜早,晚食忌晚。老年人不宜空腹外行,须先进些许食物以实脾胃。早食宜早,晚食不宜迟,以防食物滞留胃中难以消化。⑥食宜少而勿贪。老年人宜少食,饥勿猛食,渴不大饮,晚食宜少,对黏硬难消、荤腥油腻、新登五谷等食物应尽量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