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
【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的实施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知识认知水平上相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住院用时上相较对照组呈更短显示,护理满意度呈更高显示,医院感染途径认知、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洗手规范以及无菌操作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 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自我效能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缩短疾病治疗所需的时间,且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优质护理;乡镇卫生院;实施疗效;工作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187-04
社会经济现阶段取得了卓越发展成就,公众对生活以及服务方面的要求明显提高,促使城镇的医疗水平不断增强,护理服务也表现为相应提高的情况。但乡镇卫生院因未树立新型护理思想意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1]。近年来,随着乡镇卫生院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促使医疗风险进一步增加。运用常规护理方案,仅可对基础护理方面的需求予以满足,仍存在一定的缺陷[2]。优质护理服务属现阶段一项新型护理方案,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强化基础护理,弥补和改进常规护理中的不足,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升护理质量[3]。本文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的实施疗效观察,研究内容如下文所示。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4~68(54.12±2.0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3~68(56.06±2.03)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组间对比。
纳入标准:均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患者;(2)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患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开展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对症护理、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制度。修订护理服务常规操作,明确岗位职责,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完善临床护理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和沟通能力,细化分级护理内容,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本院的护理规章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2)定期组织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新型的护理服务理念、方式、操作规范纳入日常护理中。通过分析讨论案例,总结经验,提出原有护理操作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鼓励护理人员进修学习,为在职进修人员做好充足的保障。组织落实在职人员的考评,建立完善的考评和教育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全院的护理水平和治疗。对新入科室护理人员,必须进行科室培训、法律意识教育、规范操作流程。由科室主任进行带教,并传授护理技巧和沟通能力,新进人员必须通过培训考核后,方可正式独自开展工作。整体提升医院的基础卫生条件,保持整洁、干净的就医环境,统一护理人员的着装及仪表,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3)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对于重点环节、薄弱环节加强管理。建立評价程序,为日后改进护理工作提供意见或者建议。完善护理流程,对于交接班,查房过程等关键环节,明确责任、交接环节等,确保实现目标。对于护理安全应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排查科室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在日常护理中出现的差错,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和预防的措施。抽查科室内的基础护理、病历书写、护士仪表、消毒隔离及病房管理等,针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记录到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中,进行相应的奖惩。在月度总结大会,进行分析总结,严格把控优质护理病情的护理质量。(4)建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综合多种因素作为评价标准,包括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投诉率等,进而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护理技能和专业水平,保证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有效开展。(5)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规范护理人员穿着及妆容,必须使用文明用语,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时,需将患者病房进行清洁,保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并定期更换患者床单位,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可在患者窗台放置鲜花等,装点病房,有效隔离房间的污染区以及清洁区,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在护士站设立热水、牙刷、纸杯等日常生活常用品,供患者使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4]: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问询患者及家属,从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效果以及服务的专业程度等方面,总分设置为100分,其中80分及以上设置为非常满意级别,60分及以上设置为满意级别,不足60分为设置为不满意级别。满意度在计算时,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5]。其主要包括医院感染途径认知、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洗手规范以及无菌操作。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分值从0~100分。(4)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6],包括护理缺陷、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5)对比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自我效能。工作积极性由护理人员进行匿名评价,评分标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越高。自我效能采取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测评,含10个项目,划分为四个等级,计分为1~4分,分值呈越高显示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在 SPSS 20.0中录入。计量资料在开展评测时,运用( x(—)± s )形式表示,施以 t 检验;计数资料运用[ n (%)],施以χ2检验。 P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知识水平及住院天数比较
经对观察组所呈现出的疾病知识认知程度展开评测以及住院用时观测,呈更短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经对观察组纳入患者护理满意度评测,相较对照组居更高水平(P<0.05),见表2。
2.3 护理质量测评值对比
观察组的医院感染途径认知评分、消毒隔离评分、病房管理评分、洗手规范评分以及无菌操作评分相较对照组均居更高水平(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 P <0.05),见表4。
2.5 比较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自我效能感
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自我效能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乡镇卫生院由于思想服务意识观念落后,护理服务态度欠佳,日常基础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质量有待提高[4]。这导致患者投诉和护理纠纷的增加,也增加了护理中的风险,不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新医改政策下,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将安全、有效、方便作用医疗卫生服务未来长远目标。乡镇卫生院在开展护理管理时,需重视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5]。
现阶段,乡镇卫生院除需担负临床诊疗救治任务,还需开展预防、健康宣教、康复等工作,对护理质量有了更高要求[6]。就目前而言,纵观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为以下几点。(1)管理因素。部分乡镇卫生院缺乏护理管理组织,针对于建立有效、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迫在眉睫[7]。而大多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的分管人员,在医院制度的建立上,没有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很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2)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并不完善。乡镇卫生院与二级以上医院进行比较,有明显差距。这是因很多乡镇卫生院未对二级或三级医院的质量标准参考,制定考核机制。并且,很多乡镇卫生院的护士工作状态与二级和三级医院护士相比,相距甚远,无法按照相关标准完成现有的护理工作,执行能力较弱。虽然很多生镇卫生院都有自己的考核标准,但对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落实现象并不乐观[8]。(3)护理人员资源短缺。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和护理人员人数存在差距,在乡镇卫生院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期间,还需对保健预防、康复等进行补充,人员出现了短缺等系列问题。另外,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护理人员较少,薪酬方面较低。护理人员不仅缺编,还造成人才流失等现象[9]。(4)培训欠缺规范。针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者,多未参加过系统化的训练,不具规范化管理能力,仅依据护理经验实施,影响了质量的提升。此外,乡镇卫生院重医轻护现象,护理人员配置不科学。很多卫生院虽对护士长设立,并未在管理工作中参与,对护理质量产生了影响。
另外,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并不完善,很多乡镇卫生院用房较为破旧,仪器设备十分简陋。一些重点科室,如手术室和供应室,更是与二级、三级医院相差甚远,而护理基础装备更有待提高。以上因素的影响,影响了服务的落实。因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缺乏,且排班相对单一,多运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此种方式虽可为工作效率提供保障,但护理人员对整体情况了解不足,护患之间沟通较不理想,促使护理工作无法实现高质量和连续性[10]。
虽然很多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但落实情况并不乐观,无法对新医改背景下患者需求予以满意。乡镇卫生院护理质量表现为不理想的情况,还包含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偏低,因對于乡镇卫生院录入的护理人员,基础学历相对较低,缺乏专家级、高职称型护理人才,对整体护理质量提高带来阻碍[11]。并且,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受环境因素和工作量的影响,无法更新理念,对新护理知识的了解少。大多只是依据医嘱将护理操作完成后,就视为可对工作胜任。而患者方面,由于缺乏对疾病的防治知识,造成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依从性较差。私自调快静静脉输液滴速,以及不请假外出、手卫生依从性较差等,都造成优质护理服务的进展存在难度[12]。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临床工作中的监督与强化工作,使基础护理和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持续提高。为患者就更为高效、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予以提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为医院、患者、护士带来较大变化,还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模式、护理质控模式、护理培训模式的转变等。
在病房管理中进行有效的责任制分工,对基础护理及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整合,从而使护理干预更具连续性。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13]。并且,在对患者病情观
察方面,能够通过精湛的专业技术,做到细致周全的基础护理,为患者营造更为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提供健全、贴心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乡镇卫生院能够切实感受到优质护理所带来的直观感受。
在优质护理实施过程中,需完善乡镇卫生院的组织建设,以及院内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做到明确分工,加强考核。此外,还需成立专科护理培训地,加强对在院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岗位培训,并展开各项专科培训等。改变既往的管理方式,完善人力资源配置,突出乡镇卫生院的专科特色,并做好对患者的健康宣传工作,加强岗位监督,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实践持续性的护理质量改进。基于此,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秉承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规范的护理服务规范,定期开展培训和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培养护理人员自身沟通与护理技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及质量,持续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优化服务流程,加强监督执行关节环节。建立规范标准,定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应对的措施,为安全提供保障,并对护理人员自身奖惩制度完善,全面增强护理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和出错率,有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疾病知识认知居更高水平,住院用时更短,护理满意度更高,医院感染途径认知、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洗手规范以及无菌操作护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 P <0.05)。在优质护理的应用下,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提升,自我效能感较强。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乡镇卫生院的实施效果显示,其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度,加快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荣柳.四级医联体模式下湖北省松滋市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和護理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3550-3554.
[2]蒋晓丽,戴丽,杨昭军,等.重视乡镇卫生院护士基础培训,提升护士素质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17,6(14):227-228.
[3] 廖智辉,廖献平.借力医联体打造乡镇卫生院高素质护理队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1):176-178.
[4]黄荣.建立区域网络对口扶持乡镇卫生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93-94.
[5]李江艳.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推广乡镇卫生院优质护理服务[J].心理医生,2016,22(19):192-193.
[6]陆敏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基层乡镇医院的实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36-336.
[7] 赵梅欣,刘汝华,孙吉平.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4):167-168.
[8]尚少华,戴玉红.优质护理服务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2):108-109.
[9] 周启燕.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卫生院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策略[J].心理月刊,2019,14(6):108.
[10]孙红霞.优质护理服务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模式的主要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21):142,188.
[11]刘霞.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1):150,152.
[12]刘雅,王婧,车文芳,等.护理精准帮扶在县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2):1766-1769.
[13] 郭冬梅,郭翠梅,周燕珍,等.优质护理在改善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117-119.
(收稿日期: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