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丽
【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时长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选择性妊娠组(n=45)以及选择性妊娠组(n=45)。非选择性妊娠组患者为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红斑狼疮病情,且在孕期病情发作的患者;选择性妊娠组患者为近期未出现强疾病症状表现的,停止用药治疗半年以上患者;另选择同期的45例经体检身体健康的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三组妊娠女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具体包含血清总补体、肌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抗核抗体阳性以及抗双链;对三组的孕周、活产、足月产、新生儿生长受限情况、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情况等妊娠结局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选择性妊娠组 C3、总补体(CH50)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明显较高,肌酐(Cr)明显较低,抗核抗体(ANA)阳性率明显较低,抗双链DNA 抗体率明显较低(P<0.05);非选择性妊娠组 C3、CH50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低,Cr 明显较低,红细胞沉降率明显较高, ANA阳性率明显较高,抗双链DNA抗体率明显较高(P<0.05);选择性妊娠组活检率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明显较高,足月产率明显较高,胎儿生长受限率明显较低(P<0.05);选择性妊娠组胎儿窘迫率对比对照组明显较高,胎儿生长受限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红斑狼疮疾病对妊娠患者的生育结局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纠正患者身体的系统性障碍,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实现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妊娠不利结局的发生。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是不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
【关键词】红斑狼疮;肌酐;抗核抗体;红细胞计数;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036-04
红斑狼疮是临床常见的典型免疫系统疾病,该病的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严重的障碍性问题[1]。15~40岁的女性容易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尤其是孕龄期女性,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率更高[2]。在既往的临床研究结果中显示,孕产妇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不仅自身的身体机能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给妊娠过程、结局造成了较大的风险[3-4]。需要临床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保护患红斑狼疮的孕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本院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发病时间以及治疗时长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选择性妊娠组( n=45)以及选择性妊娠组(n=45)。非选择性妊娠组患者为需要使用药物控制红斑狼疮病情,且在孕期病情发作的患者;选择性妊娠组患者为近期未出现强疾病症状表现的,停止用药治疗半年以上患者;另选择同期的45例经体检身体健康的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非选择性妊娠组年龄(28.7±2.3)岁,病程(4.2±2.2)年;选择性妊娠组年龄(28.2±3.1)岁,病程(4.2±2.4)年;對照组年龄(27.1±3.2)岁。三组观察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符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诊断标准;均合并妊娠;均无心血管、肝等重要脏器慢性疾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研究知情书。
排除标准:系统性疼痛患者;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
1.2 方法
非选择性妊娠组患者使用泼尼松片(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2020201,规格5 mg、100片/瓶),口服,最大剂量45mg/d。选择性妊娠组用药同非选择性妊娠组一致,用量为最大剂量25mg/d。
1.3 观察指标
实验室指标:对三组妊娠女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包含血清补体C3、总补体(CH50)、肌酐(Cr)、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抗核抗体(ANA)阳性以及抗双链。研究中使用的是检测专用仪器,为贝克曼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注册号:国食药监械字2013第2402729号)以及设备配套试剂。妊娠结局:对三组妊娠女性的孕周、活产、足月产、新生儿生长受限情况、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情况等妊娠结局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计数资料以[ n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用 t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选择性妊娠组 C3、CH50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明显较高,Cr 明显较低,ANA 阳性率明显较低,抗双链 DNA 抗体率明显较低(P<0.05);非选择性妊娠组 C3、 CH50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低,Cr 明显较低,红细胞沉降率明显较高,ANA 阳性率明显较高,抗双链 DNA 抗体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2.2 三组妊娠结局比较
选择性妊娠组活检率为100%,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的75.56%明显较高(χ2=27.273,P <0.05);选择性妊娠组的足月产率为82.22%,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的33.33%明显较高(χ2=49.125,P <0.05);选择性妊娠组的胎儿受限率为17.78%,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的46.67%明显较低(χ2=19.168,P <0.05)。
选择性妊娠组胎儿窘迫率为17.8%,对比对照组的2.22%明显较高(χ2=14.222,P <0.05);选择性妊娠组胎儿生长受限率为17.78%,对比对照组的6.67%明显较高(χ2=5.531,P <0.05)。
非选择性妊娠组活产率为75.56%,与对照组的100%相比明显较低(χ2=27.273,P <0.05);非选择性妊娠组胎儿生长受限率为46.67%,与对照组的6.67%相比明显较高(χ2=40.589,P <0.05);非选择性妊娠组胎儿宫内窘迫率为15.56%,与对照组的2.22%相比明显较高(χ2=11.966,P <0.05)。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关节痛、体质量下降、体表出现蝶形红斑等。经大量研究结果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对人体危害较大,会造成皮肤病变、黏膜病变和骨骼病变,疾病发展严重时甚至造成肾脏、神经、心脏和血液等的病变,严重危害人体各系统功能[5-6]。临床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采用免疫检验联合检测的方式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检测结果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检测到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方式。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方式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情况,能够及时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纠正患者身体的系统性障碍,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实现有效的控制,更好地减少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7]。
3.1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对妊娠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与孕妇体内雄激素升高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妊娠期雌激素和催乳素水平呈上升趋势时,孕妇反应反应就会发生异常[8]。有研究表明[9],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疾病活动率可达50%以上,主要是因为妊娠期孕妇如果合并红斑狼疮,就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部分孕妇还会因为红斑狼疮所发生的基础性的病变导致孕妇在生产后就会出现肺栓塞、心脑血管等病症,严重者还会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另有国外研究表明,三成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可能由于胎膜早破,最终导致早产[10]。研究结果发现胎儿丢失问题的出现,同抗 SSA 抗体阳性、心磷脂抗体阳性血小板降低等因素,关联性的非常之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在妊娠时可能出现心血管病变的问题。其并發子痫前期时,患者更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研究孕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者,在妊娠时间段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妊娠结局问题较多[11]。
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对母婴分娩结局安全的保护效果,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概率,临床应建议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在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的最少半年之后,才考虑妊娠的计划。
3.2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对胎儿的影响
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胎盘造成破坏,容易导致母体间的气体和营养物质发生交换出现障碍[12]。这是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其胎盘之上的绒毛发育不健全,具体的表现为绒毛内的血管壁厚度增加,管内出现血栓,导致管腔内的闭塞问题。受此影响,绒毛内物质的正常交换将受到不良影响,不利于胎儿正常获得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氧气等,不利于胎儿的排泄和代谢过程。因此胎儿就有很高的概率会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甚至可能因窘迫而胎死腹中。(2)由于胎盘受到严重的破坏,免疫功能系统异常,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蜕膜和毛细血管位置,导致胎儿动脉输血输氧功能障碍,在宫内易发生造成,甚至死胎。(3)红斑犯疮还有可能会增加肾部的炎症,诱发妊娠高血压等,都会导致孕妇早产,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出现较高的妊娠意外发生率,与抗磷脂抗体水平有关。抗磷脂抗体中,含有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容易在血管中产生微小的血栓,给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带来严重的危险因素[13]。
3.3 红斑狼疮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避免病情再次复发,改善孕妇的预后。这就需要医生及时对孕妇的病情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观察,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疗或者选择合适时机终止孕妇妊娠,以此来更好地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14]。
3.4 红斑狼疮对新生儿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妊娠后新生儿可能出现类狼疮综合征、狼疮皮疹、血小板减少症。还可能出现先天性的心脏发育畸形(房间隔缺损、室内间隔缺损、颅内出血),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本次研究中,选择性妊娠组 C3、CH50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明显较高,Cr 明显较低,ANA 阳性率明显较低,抗双链 DNA 抗体率明显较低(P<0.05);非选择性妊娠组 C3、CH50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低,Cr 明显较低,红细胞沉降率明显较高,ANA 阳性率明显较高,抗双链 DNA 抗体率明显较高(P<0.05);选择性妊娠组活检率对比非选择性妊娠组明显较高,足月产率明显较高,胎儿生长受限率明显较低(P<0.05);选择性妊娠组胎儿窘迫率对比对照组明显较高,胎儿生长受限率明显较高(P <0.05)。
综上所述,红斑狼疮疾病对妊娠患者的生育结局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纠正患者身体的系统性障碍,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实现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妊娠不利结局的发生。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是不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
参考文献
[1] 杨西超,牛敏,杜望磊,等.妊娠期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9,28(11):42-45.
[2]许成琼,李大梅,陈露露,等.UtA-PI 和 sFlt-1/PlGF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患者不良结局的预测效果[J].中国性科学,2020,29(11):54-58.
[3]刘艳,谢冠群,李正富,等.范永升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高危妊娠1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2):1160-1164.
[4]李芙蓉,马锦琪.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48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7):57-59.
[5]方旖骅,于震,李晓兰,等.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0,55(9):1451-1454.
[6] 金芳芳,潘爱华,施铮铮.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娩期的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7,37(2):141,144.
[7]张冰莹,王旭霞,曹建平,等.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疗效的回顾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0,24(6):392-396.
[8]苏厚恒,吴宁,李凝.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与分娩过程处理的初步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5):299-301.
[9] 张颖,谭丽君,汤凤姿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娩结局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3):58-59,68.
[10] Fischer-Betz R,Specker C.Pregnanc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J].Best Pract Res Clin Rheumatol,2017,31(3):397-414.
[11] Gran F,Schwaneck EC,Rehn M,et al.Pregnancy and lupus erythematosus-a therapeutic challenge[J].J DtschDermatol Ges,2018,16(7):913-916.
[12] 黃菁梅,谢宝钊,李水贤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继发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1,13(2):64-67.
[13] 林浪,刘素雅,岑谋娟,等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57 例次回顾性分析 [J]. 中国临床研究,2021,34(7):930-933.
[14] 何晓丹,江东彬,王晶晶,等 .216 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41-3845.
(收稿日期: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