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研究

2022-05-30 07:03:02赵歆玥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不少教师与学生“头痛”的问题,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必须攻克的难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应用读写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更好地将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大纲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理念的价值定位,从学生、教师能力与方法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信息技术

一、引言

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中,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而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两者在所有语言类课程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阅读与写作就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我国广大教育者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对语文教学有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做到读写结合,一直是学术界以及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育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也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及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理念的价值定位

(一)优化教学资源,符合新课改理念

在小学语文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够将阅读与写作两大教学内容简单相加,而是要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工具实现阅读与写作的双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新课程改革倡导广大语文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语言与思维能力,尽可能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辅书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平台上有着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读写结合教学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教学资源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内容得以延伸,更好地达到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新课改对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是小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学习他人语言情感表达、谋篇布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写作则要求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可以说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获取灵感、学习写作方法的一种方式[1]。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错别字较多、逻辑混乱,作文“头重脚轻”或者是跑题情况较多,这都表明学生写作思维能力比较差。

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阅读量以及生活经验上的,优秀的写作并不是对写作技巧与模板的简单套用,而是在熟练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想要表达的情感将作文主题更好地论述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大量经典文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与思维能力,帮助更多小学生理顺文章写作应有的逻辑,使得更多的小学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与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三、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与写作动机不强

小学生缺乏阅读与写作的动力是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学生对阅读与写作,尤其是大篇幅的阅读与写作任务存在畏惧的情绪,主观上比较抵触阅读与写作,学习积极性较低。学生及学生家长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对于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才可以取得成就,不容易与其他人拉开差距的学习内容,学生及学生家长就很容易有懈怠的心理。尤其是作文虽然在小学语文考试中占据着较大的分值,但语文写作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而且作文部分分数弹性较大,作文部分总分拉开的差距不大,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平台上有许多可供小学生写作套用的作文模板,一些学生在考试前上网搜索写作模板以及相关的素材从而获得高分。而一些致力于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学生与在考试过程中简单套用写作模板的学生相比,作文部分的得分差距较小,所以许多学生也会逐步丧失阅读与写作的动机。学生阅读与写作动机不强,自然地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够重视语文教师所讲解的读写结合的内容,进而会影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形成恶性循环。

(二)读写结合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了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三大文体,其中以记叙文最为常见,包括了新闻稿、叙事散文、小说(节选)等记叙文,这些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所見所闻以及独特的思想情感。然而,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小学生认知以及生活经验有限,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过程中,所以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会采用机械化的方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例如在记叙文读写教学过程中,将朗读、学生划分段落、找出各段中心句或中心思想、教师概括文章主旨、结构特点等是语文课堂教学固定的步骤,这样机械化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更难以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阅读与写作学习的乐趣[2-3]。除此之外,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更习惯采用自己熟悉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读写结合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的目标单纯的放在同一节课程中完成,甚至在部分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赶鸭子上架”,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师指导与评价反馈不到位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模式还在形成中,许多小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对阅读与写作的方法缺乏认识,因而很容易出现低效率学习的情况。而从教师方面来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对学生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根据课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再让学生据此进行仿写,学生仿写成功后进行简单的表扬,并未对学生仿写的细节进行点评与指导,在之后的写作训练中,也没有从素材角度选择以及文章结构处理等方面与学生一同分析。实际上,教学指导以及教学反馈、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中教学评价必须要做到真实客观,合理的教学评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起到激励的作用,还可以让教师随时地了解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进而改进教学方法。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指导与评价反馈不到位会严重影响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趣

小学生阅读与写作动机不强是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突出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

例如,《爬天都峰》与本单元写作主题“生活万花筒”联系密切,因此在《爬天都峰》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天都峰是位于黄山东南方的三大主峰之一,有着“群仙所都”的称号,在此基础上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黄山以及天都峰的图片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黄山以及天都峰的美景。教师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的经历、畅谈与家人或朋友爬山的感受以及技巧,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的段落结构以及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与学生一同去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基本结构以及文章大意,再让学生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按一定顺序将爬山等事情经过描写清楚的方式,掌握文章中关于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方法。

在第二节写作训练的课程中,在课程开始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事情,可以是学生自己经历的,也可以是听说或者是看见的,与同桌或者是周围的伙伴讨论事情的经过与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回忆上一节阅读课《爬天都峰》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回忆与关注文章的结构、逻辑、表达方式,再让学生结合写作要求思考与讨论如何将一件事情写清楚。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回答的内容,按照写作要求与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将生活中的某件事情写下来。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运用小学生们日常的生活场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的表达与写作欲望,让小学生对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有着较为清楚的认知,再让学生结合上一节阅读课的内容初步感知单元写作的基本方法。

除了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利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以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开展教学,提高学生读写兴趣[4]。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小学生都会利用电子手表等电子设备交流与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更全面去了解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童话故事、小说、社会热点事件等等。

例如,在《精卫填海》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话题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思考与总结自己所读神话故事的特点,通过趣味性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爱读、会讲神话故事。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动画片歌曲《小哪吒》、《猴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学生注意歌曲中的歌词,让学生说出这首歌所写的人物以及自己是从哪里看出的,再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三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写几句话赞扬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二)构建读写结合翻转课堂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读写结合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与困难,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去创新教学方法,让读写结合教学得以落实。

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问题。翻转课堂颠覆了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时间,课前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环节。考虑遇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控能力差的,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微信等平台,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预习的知识点,根据读写结合教学的需要,将阅读任务、阅读课中的重点与难点制作成课前预习学习单、录制微课视频,在课前将这些学习资源上传至微信群内,由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下高效率地进行课前预习,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课前被动预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文章的基本写作手法与内容[5]。如此一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去一同探究与分析文章所表达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例如,在《黄果树瀑布》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教学的微视频并将视频上传至微信群内,供学生观看学习。视频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尽可能地圈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再让学生简要分析“瀑布”与“白练”的相同点,让学生认识到比喻是用于描写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项事物进行说明的一种修辞手法。视频中向学生展示出了课文中“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等地点变换的语句,向学生初步揭示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增强学生对文本语言及写作手法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围绕具体的语言文字探讨黄果树瀑布的美以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以往游览过的景区进行短篇的写作。

(三)加强指导与评价反馈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师生在课后也能够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实时的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往,这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与写作方法上的指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家长熟悉的微信平台,建立班级微信群,及时地与学生家长及学生进行沟通[6]。

结合学生课堂上阅读以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教師在课后可以给予学生更细致的指导与表扬,尤其是教师在课后可以利用微信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读写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切实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如果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上传作文的照片或电子版,再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检查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语句逻辑等问题,及时将评价反馈给学生,便于学生修正作文,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读写计划。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以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读写能力,使得读写结合得到有效落实。

作者单位:赵歆玥    东营市东营区英才小学

参  考  文  献

[1] 温红. 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探索[J]. 科学咨询, 2020(31):2.

[2] 王鑫. 立足新课标开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 2021(26):2.

[3] 寇晖. 翻转课堂模式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 2020(08):28-28.

[4] 李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 读与写:下旬, 2021(02):1.

[5] 潘鹏.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浅谈如何开展”读写结合课”的教学[J]. 江西教育,2021(02):66-69.

[6] 蔡晓玲. “读”输入,”写”输出 ——论”语言输入假说”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2021(06):39,41.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语文教学小学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5:04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9:54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2:26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7:13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