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2022-05-30 06:08魏玮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课程思政

摘要: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应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机制,应突出“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应。设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设置的思政教育目标的合理性、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以及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的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关键词:《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83

0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高职食品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着力于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还需要将其职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将课程体系完善起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从现阶段的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这门课程的设置上看,在对于课程的评价体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间接影响了行业的社会发展,对课程的评价体系做出适时地改革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使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满足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

1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概述

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这门课程属于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食品加工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动手生产的实践能力。从教学目标上看,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文化素养,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而对于这门课程的评价模式,传统上通常通过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检测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只是单方面的由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判定,只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只突出了“教书育人”的“教”,而忽略了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同时这种评价模式单纯地突出了学生学习课程的效果,并没有突出“育人”的结果。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见食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食品加工技术》这门课程中不仅包含了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信息,还蕴含了与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規要求、环境保护要求、职业道德素养要求以及传统的工匠精神和现代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蕴含了诚实守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食品加工技术》这门课程也重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及工匠的踏实务实精神,并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而引导学生成为爱国敬业的技能型人才。

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评价的步骤是在对课程思政所涉及的课堂中的信息要素逐一进行整合,即在对学生提出学习目标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达到相应的政治目标,但目前课程思政的评价还只停留在对单一指标进行考核,“课程”和“思政”还存在着“分家”的状态,在对课程的评价过程中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还存在的缝隙,两者还不能完全的有机融合,因而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还有待建立。

2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因而可总结得到制定出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的课程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同时对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体系的完善也越加刻不容缓,课程思政评价的重要性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至关重要,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上要重视对于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构建。

首先,目前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或者实施路径的探索,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关于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基本空白。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为研究背景,构建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将进一步充实以课程思政推进课程育人的理论内涵,为职业院校打造“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支持。其次,在充分调研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以准确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这将为专业教师有的放矢地实践课程思政提供指导,也能推动职业院校开展基于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改革,助力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

从实践意义上考虑,在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专业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工作。一位优秀食品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运用各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巧,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政治觉悟,能够在将来投入食品行业相关岗位后履行好自身职责,充分维护保障人民切身合法权益。因此,高职院校食品类的专业课程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加强与思想政治的创新融合工作。科学且有效的思政评价体系可以指导任课教师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性质特点和需求,合理创新思政教学内容与方式,培养食品专业学生良好的思政学习兴趣,从而确保思政教育建设工作顺利的发展。

3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思政目标设定不明确,教师评价过程单一化

任教于高职院校当中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凭借其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能力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而对其思政教育大都停留在其学生时期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和后期自主从网络、书籍等途径当中获取的思政认知,就思想政治教学能力而言,除思政教师外的专业教师还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也直接导致了这部分教师大多对于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缺乏辨识经验,无法将专业课程中的知识点有效地转化为思政元素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继而,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中,缺乏思政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很难设定明确的思政目标,不能从多主体角度、多元化方式考虑课程的评价效果,因而造成单一化、模式化的课程体系评价屡见不鲜。这也就使得在实施教育教学后不能全面反映出教师、学生以及社会企业对于课程的整体综合性评价。

3.2忽略学生学习效果中思政信息的反馈

在课程进行传统的评价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只停留在对理论和技术知识掌握情况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中有关思政信息的反馈。《食品加工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涉及食品加工技术的工艺流程的专业操作知识,也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及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内容。在课程的思政评价中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就无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课程中思政评价效果的反馈信息,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目标在经历教育教学后的变化,同时也容易使得“教书”与“育人”产生脱节问题。

3.3行业企业缺乏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在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过程中,通常以授课的专业教师、学生作为最重要的评价主体。而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只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術水平和实习过程进行相应评价,因而企业参与思政教育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培训。很多企业会待学生真正步入职场,走入工作岗位后才对其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这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而言无疑是滞后的。这种滞后现象会直接导致企业在选人、用人上,出现纰漏,一些具备优良职业素养的学生会与企业失之交臂,而一些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会愈发迷茫。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但在此过程中,如果缺失了社会企业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评价,那么课程评价的体系是不完善的。

4高职食品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改革措施

4.1评价设计思政教育目标的合理性

《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培养既有专业技术又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应将“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以及“两个维护”等政治思想隐含在教育教学的知识点中。评价《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否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中的讲话精神作为导向,是否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评价过程中还应包括专业教师把课程中涵盖的政治培养目标给学生厘清,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职业素养。可见,要实现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需要设定合理的思政教育目标,将课程思政目标设定为契合教学主题的内容,使思政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程评价中,这是十分必要的环节。

4.2评价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

对《食品加工技术》课程进行思政教育评价就要对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度进行评价。《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各类食品的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要点进行了阐述。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很多,如原辅料的安全使用、设备的安全生产、产品的储运销售等。这些课程内容都蕴含了职业素养要求,都可以和课程思政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生产实例往往会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自主性思考,使其追求真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习中既掌握了技能技术知识,又建立了科学严谨的职业素养。

4.3评价体系多主体,实现评价多元化

课程思政的评价可以是多主体形式。教师、学生和企业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

专业任课教师作为主体在对课程实施时,将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作为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对前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理进行反馈,同时教师可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进行相关评价,总结出更加适宜的教学实施办法,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并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生作为主体进行评价时,可对课程实施过程前期、中期、后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可对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完成度和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评价,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的吸收情况,从而查找自身不足之处。

企业作为主体进行评价时,可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技术技能操作予以评价,同时也应参照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考虑在此过程中的职业素养情况,如是否能按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完成实习内容、是否能严格按照国标标准进行检验检测、是否能够按照GMP、HACCP的要求完成生产等。通过对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考核,综合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职场的需要,使其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优秀员工。

5结语

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应规划合理的思政教育目标,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充分融合,通过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予以评价。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单纯依靠《食品加工技术》一门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是有限的,因此,更应该联合食品专业其他课程进行自上而下的由点及面、由面及体的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各门课程联动,与思政课程同向育人。同时也需要教师保持评价思维和方法的先进性,并针对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开展长期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宝江.借力“课程思政”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2):173-175,180.

[2]巩茹敏,霍跃.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的新审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1):75.

[3]罗巧云.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1):45-48.

[4]王天民,闫智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运行:理据、契机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6):45.

[5]蔡峻岭.基于多维度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6):80-81.

[6]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90-92.

基金项目: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1年度课题“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研究”(QGHZW2021114);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1年度课题“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2021-2-20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魏玮(1981-),女,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食品加工技术。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课程思政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