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丽娜
“生活即教育”,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到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自主性游戏活动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的重要性,结合几个案例分析,总结了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开展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生活活动全面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思维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一、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的重要性
自主性生活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教育当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够有效丰富幼儿教育当中的教学形式,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幼儿教育当中“寓教于乐”的科学教育理念。小班幼儿年龄小,需要尽快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的训练可以说是小班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果单纯地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那么小班的幼儿会感觉特别枯燥,加上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不愿意配合教师,使得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更多地带动小班幼儿积极参与到各种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之中,通过自主参与活动,实现生活能力的全面养成教育,促进儿童天性的丰满表达和表现。
二、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案例分析
(一)模拟家庭环境,生活自理活动
活动目标:模拟家庭内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训练幼儿穿衣、叠被子、穿鞋子的能力。
活动内容:
1.组织幼儿进入活动区域。(区域内,教师设计了类似家庭的小床、被子、穿衣镜等设备)
2.播放儿歌的小视频,让幼儿感受早晨起床自己穿衣、叠被子、穿鞋子,这样的小宝宝是值得夸奖的。
3.活动开始,教师扮演妈妈,选一个小朋友来扮演孩子,完成“起床穿衣”的场景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有独立、自理能力的小朋友会赢得大家的敬佩。
4.自主游戏,幼儿用教师投放的材料自己参与活动,选择当妈妈、孩子,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穿衣、叠被子、穿鞋子的训练。
5.自主活动过程中,对于能力缺乏的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做好能力养成训练。
活动总结及反思:
这个自主活动,依赖的是教师的模拟示范,投放材料的作用还是放在其次,所以教师要做好示范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独立完成穿衣等活动的乐趣。另外,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由于年龄小,不知道怎样开展游戏,所以教师要分好组,让一些活动意识强的幼儿带领自己的伙伴,一起来玩游戏。
(二)形成角色转变,训练生活技能
活动目标:模拟餐厅的各种角色,训练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
活动内容:
1.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墙壁装饰等来创设餐厅的情境。
2.投放材料。教师投放一些餐厅内的设备材料等,诸如盘子、食物模型、服务员的衣服等。
3.教师参与游戏。教师角色扮演餐厅服务员,然后参与游戏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学会礼貌叫餐、用餐、付钱、沟通等。
4.幼儿自主游戏。教师退出游戏活动,幼儿利用投放的设备材料等,自主开展游戏活动,教师监督安全问题。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在餐厅内要安静地用餐,不要大吵大闹,有问题就礼貌地问询,这样才是值得夸奖的好孩子。
活动总结及反思:
本次活動以材料投放为主,教师参与其中进行了简单的指导,让幼儿利用众多的食物材料等,最终实现对餐厅的社会生活能力等进行指导和训练。
三、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开展策略
(一)充分发挥辅助材料的作用
自主性生活活动是幼儿进行游戏的主要形式,自主性区域活动是以幼儿兴趣为主要出发点,促使幼儿主动探究、自发学习,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发展,在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的有效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辅助材料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保证辅助材料与活动的适合度。教师安排的辅助材料要考虑是否适合活动的内容,不必要的材料就不要投放了,不要求多。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投放了更多的辅助材料,就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活动的效果。
其次,活动要体现出辅助材料的层次性。辅助材料也要有主次之分,要以主要材料为主,辅助材料的数量要减少,同时也要保证辅助材料不要抢走幼儿对主要材料的吸引力。例如,教师设计了整理书包的活动,那么书包、书本、玩具等就是主要的道具,如果辅助材料投放的玩具等过于有吸引力,那么小班的幼儿年龄太小,就会转而去玩玩具,忽视了整理书包的生活能力训练。
最后,要确保辅助材料的充分运用。教师要充分引导幼儿去使用辅助材料,运用辅助材料进行多种生活能力的训练。例如,在设计叠衣服的活动中,衣服是主要的材料,一些和叠衣服有关系的道具也至关重要。诸如装衣服的袋子、衣服挂、整理箱等,这些内容也要适度投放。
(二)发挥教师在自主活动中的作用
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的开展要发挥教师在自主活动中的作用,要巧妙、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游戏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性活动,为小班幼儿提供适宜的、具有发展性的科学探究空间,让幼儿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愿意自己尝试探索科学原理,提升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积极创造环境。环境的创造要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幼儿先沉浸在固有的环境之中,并利用一些墙壁装饰等,让环境更为真实。
其次,教师要重视观察指导。在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观察和指导,观察幼儿的表现,同时指导幼儿更好地参与其中,避免出现活动偏差。
再次,教师要重视全面鼓励。小班幼儿年龄小,教师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以鼓励为主,确保教师鼓励的语言要面向全体,同时也要对每一个幼儿都进行个别的鼓励。
最后,教师要重视安全防控。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关键,所以教师要时时刻刻以安全防控为主,确保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不要出现纠纷,也不要因为争抢等出现伤害行为。
(三)树立幼儿的活动规则意识
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的开展要树立幼儿的活动规则意识。
首先,教师要重视制定规则,自觉促进小班幼儿执行规则。很多教师觉得小班幼儿年龄小,所以不需要按照规则来完成自主活动。其实,恰恰相反,小班幼儿应该从小通过训练让他们明白:参与任何活动都要依循一定的规则。
其次,教师要重视行为暗示,促使小班幼儿理解遵守规则。教师要在鼓励幼儿的过程中,通过行为暗示等,促使小班幼儿遵守规则。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争抢的行为,那么教师就要对没有参与争抢的小朋友给予鼓励,重点表扬他们。通过这样的行为暗示,很多小朋友就明白了遵循规则就是正确的。
再次,教师要重视榜样示范,提升小班幼儿的规则执行效果。虽然是自主游戏活动,但是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所以教师要做出必要的示范,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幼儿的行动。
最后,教师要重视最终评价,管理小班幼儿遵循活动规则。每次自主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要给予活动最终的评价,让幼儿从中感受到生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四)利用自主活动落实能力教育
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过程中收獲应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小班幼儿自主性生活活动的开展要利用自主活动,落实幼儿生活能力的教育。
首先,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自主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到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小班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提升动手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其次,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耐挫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然会遇到一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幼儿经常会“发脾气”。教师要重视训练他们的耐挫能力,要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幼儿去努力试一试,通过不断尝试来解决问题。
再次,要培养小班幼儿的社交能力。所有小班的活动都应该是几个人协调完成的,这样就会让幼儿不得不去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自然地提升了社交能力。
最后,要培养小班幼儿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让幼儿思考,自己为什么获得了表扬,为了得到表扬,以后应该怎样做等。通过简单的师生对话,能够确保幼儿的思考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动手的同时也有了动脑思考的训练,最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改革,教育学家越来越重视自主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活动是感知生活的重要途径,也可以满足其对新奇事物的渴望。因此,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增强游戏活动的自主性, 因为自主性游戏能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通过玩再现生活,可以满足幼儿长大的愿望,做一些大人能做的事,加强与生活教育之间的联系,最终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确保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良性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琼.浅谈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与生活教育的有效融合[J]. 新课程,2018(3).
[2]黄瑞.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与生活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3]吴佳敏.“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班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
[4]赵雪琴.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