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林
小学是学生学业的初步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启蒙的重要时期,当下各界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走向革新之路,从传统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由被动转主动、由依赖变自立,从生活方面、学习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生活自理、规则意识、认知思维等各方面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班主任采用激励策略来为小学生规划六年学业生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激励策略从字面意思中可以理解,就是对学生的激发、鼓励,通过一些激励手段来鼓励学生,通过个人的付出、努力来实现最终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在管理者的监督下,激发内在潜力,不断靠近目标,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采用激励策略,事实上就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向为主动,并不断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欲望,使班级学生团结一心,实现良性循环。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核心人物,管理学生并不等于管控学生,而是以学生为本,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满足学生内心需求,有效助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进而实现班级有效管理。
目标激励 班主任制定激励策略的第一步,应当设置班级总体目标,目标的设定决定整个班级的“生死存亡”,既是起点,又是终点,贯穿于整个班级管理工作中。目标的设定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斗志,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精气神”,引导学生们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拼搏。有了总体目标的设置,还要注重小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制定阶段性目标,有明确的思路,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鼓励每位学生都为自己制定目标,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目标,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思维、心智等各方面尚未成熟,在学习中缺乏自律性、约束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中构建一个总体目标,让学生们在学习路上有明确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这样的目标在日常学习中,能够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促使学生团结一致,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班级总体目标的制定,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中的人数、学段、性格、兴趣、特点等实际情况来进行设定,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了解,为每个学生设定阶段性小目标,在此过程中,对于一些积极奋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奖励,充分起到带动作用,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班级中设置总体目标作为激励策略之一,在真正落实期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学生来说是否能够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清晰可见。如果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难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那么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进行调整,降低难度。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上速度不同,识字量的多少、阅读积累等会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还有一些学生在行为上、纪律上会有一些不可取的习惯,可以设置行为习惯目标,以此作为警示,提醒这类学生在行为上存在问题,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从细节出发、从小问题抓起。这样目标一点点实现,实现一个目标再去拟定下一个目标,在这种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的环境下,充分起到激励作用,并将实现目标的结果整理到目标墙上,在教室的墙壁上种下一棵成长树,每次目标的达成都是一个果实,并在成长树上做好标记,还可以选择贴小红旗、小红花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见证最终的成果。
榜样激励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更喜欢模仿。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起到榜样作用,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身教大于言传,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尽收学生眼底,要做到以身作则、谦逊礼让、端正态度、积极奋进,将实际行动落实在每日的工作之中,抓住细节之处,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认知水平。还可以通过为学生们讲述英雄事迹、故事、道德品质等人物介绍,形成榜样影响,激励学生能够综合性成长与发展。班主任在班级中每周评选进步之星、遵守纪律、劳动卫生等优秀小学生来进行奖励,为学生们树立榜样的力量。这样一来,获得奖励的学生更加自信,在学习上、生活上更加有动力,同时,由这些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树立全新榜样,由个人去影响他人、影响周围环境、影响整个班级,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情感激励 在班级生活中离不开情感的触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言语、行为,能够影响他人的心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合情合理地进行情感激励。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需要通过外界的支持、鼓励来提升自信心,一个肯定的目光、一个温暖的拥抱、一片热烈的掌声等,能够培养学生情感态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行动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情感的激励能够营造班级氛围,让所有学生的心捆绑在一起,形成班级凝聚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交流、沟通,形成积极向上、乐觀进取的学习氛围。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可以通过温和的语言、信任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在困难时老师给予帮助;在失落时老师给予鼓励;在难过时老师给予安抚”。建立师生间的信任感,加强师生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竞争激励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班级中也是如此,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竞争能够让学生们发挥自身的长处,但通过竞争也要从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短板,要向优秀的学生靠拢,有一颗积极拼搏的心。在班级中,班主任会为班上的学生安排各项工作,每个学生各司其职,负责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每月在班级中举行评级活动。如,班级内有负责专门教室开关灯的、有专门负责浇花的、有专门负责擦黑板的……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室中就会整洁如新,卫生流动红旗会在班级中飘扬。又如,班级课堂纪律问题,班主任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在课上有不同的学习任务,组与组之间也有适度的竞争。同时,上课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积攒十朵小红花可以参与班级中的抽奖活动等。这样的竞争激励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合作精神,能够确保学生的纪律性、规则性、秩序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们能够拥有拼搏、创新的精神面貌。
建班风,正风气 人们常常说:“什么样的环境塑造什么样的人。”在一群积极向上、勤学努力的学生中,不学习、不听讲、不写作业会显得格格不入,这样积极的氛围,能够带动学生朝前走、向前看,有目标、有规划、脚踏实地做好当下事,走好每一步。反之,在一个执行力较差,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懒散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好学生都会因环境而变化。一个班级的班风从学生日常聊天中能够显现出来,优秀的班风是有正义感、力量感,学生之间讨论的问题基本是围绕知识,多彩的生活;如果一个班大部分学生将游戏、电子产品挂在嘴边,可想而知班风如何。构建良好的班级环境,不僅有利于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能助力学生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发展。班主任要加强建设班级软实力,积极开展班级活动,逐步形成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而不是只抓学习一方面,通过挖掘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逐渐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尤其是自身的短板,取长补短才能有效提升个人能力。除此之外,班主任务必要在班级中立规矩、创设目标、建立制度,只有立好规矩、养成好的习惯、遵守各项制度,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们能够意识到创设班风的意义所在。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要求学生懂规矩、讲制度,精准小目标,努力奔向大目标,在管理中一旦发现有学生违反规定,班主任不要一味训斥、指责,相信每个人在犯错误时,内心都非常紧张和害怕,这时需要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敞开心扉与学生深度沟通,帮助学生改善行为和态度。
例如,为了激励学生,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创设一个“梦想墙”,让学生们在梦想墙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张贴一些能够激励自己的图片,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奋斗。让学生们在每一个学期都为自己设置新的目标,总体目标、每月目标、每日目标、突破目标等,有目标才有执行力,目标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的行动力和积极性。
抓实践,促团结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当积极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精神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兴趣爱好极其广泛,对任何事物都追求推陈出新,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做法,学习也是一样。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时,可以将实践活动融为一体,能够凸显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观念。同时,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们能够分清是非对错,知道学校有学校的规矩,班级有班级的规矩,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班主任可以设置奖励机制,表现好的学生奖励小红花一朵,小红花需要累计,满十朵换一朵大红花;违反纪律和规则的学生就要受到小小的惩罚,根据违纪的具体情况和严重程度来扣罚小红花的朵数。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避免做事拖拉的问题,让学生有自主意识和紧迫感,激发学生的驱动力,成为一名讲规则、有原则、守信用的优秀小学生。
要想创设完善的班级文化,就要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团结奋进的班集体。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班集体布置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共建一个美好家园,打造学生喜欢的班级氛围。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学生们身上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过于自我、不合群,学生们的集体意识感不强,所以要号召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团队带来的安全感、成就感,身为集体的一员,不能因为自己的不努力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荣誉,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师生关系情暖心田。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开展“心理健康”的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了解,使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密切,化解学生之间的小摩擦、小矛盾,不断巩固班级和谐度。还可以通过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协调性等,感受团队的力量,与同学一起为班级赢得荣誉,为集体增光添彩。除此之外,组织学生集体活动无法脱离生活,生活中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受益匪浅。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清扫社区、街道的“牛皮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参观历史博物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探访孤寡老人,培养学生的尊老爱幼的意识。积极开展不同题材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感,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尝试、去感受。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能力。教师指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让学生成为一名有用之人,建立平等的师生情谊,相互信任,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