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中“乡情野趣”的表达与探讨

2022-05-30 03:53商亮王璐艳
艺术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景观设计

商亮 王璐艳

摘要: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有悠久的农业史,孕育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粗犷型农业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农业生产者需要寻找新的机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与经济效益。农村的自然风光对于久居城市的居民来说,可以带来别具情趣的享受。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出游方式、出游心情尤为重要,旅游场地也非常重要。文章主要以休闲农业生态园内的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经验和休闲农业生态园在国内的发展情况,提出休闲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的三个思路,探讨在国家农业转型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中“乡情野趣”的表达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休闲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情感体验;乡情野趣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4-9436(2022)19-0-03

0 引言

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今天,都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绿地减少、高楼林立使原本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不堪[1]。自然环境被破坏、空气质量下降、城市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内各大城市屡见不鲜。生活在都市的人们选择在假期出游以释放压力的需求日益增大,一种以观光休闲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模式应运而生。农业旅游让人们意识到,旅游场所并不只是提供吃喝玩乐的消遣之所,也是大多数城市游客探寻乡情野趣,欣赏美好自然景色的理想之地。基于游客体验农村乡情野趣、欣赏田园风光与寄托情感的需求,必须加快推进休闲农业生态园建设。

1 研究内容

1.1 休闲农业生态园空间的情感特征

休闲农业景观的空间是基于场地属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是以区域的地方化、本土化特色展示“小风景”“小民俗”的场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对话的平台。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在《建筑氛围》一书中写道:“一座建筑成功地打动我的时候,是建筑氛围打动了我。”[2]休闲农业空间对游览者的内心体验有较大影响,所以有针对性地研究园内游览者对合理设计生态园的空间布局有重大意义。这不仅能准确地将当地独有的地域文化与农业风情呈现出来,还可以将单一的游园活动演变成与游客产生精神交流的精神活动,引发游客共鸣。塑造空间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在农业景观主导下的田园风的情感氛围;以花田种植的花草作为园区主要景观特色的浪漫型情感场景;开发果园的欣赏价值,挖掘其经济价值,打造风情型的空间氛围。

1.2 地域文化的符号印记

休闲农业的规划和开发必须基于地方特色,要将该地方资源的生活气息等充分体现出来[3]。通过地域文化来渲染空间是一种独特的设计方法,也是体现乡情野趣的必要条件。可被游客感知的文化场景定义了独一无二的地域特色,从而引发游客内心的情愫与场地环境产生共鸣。在设计的前期可以具体且全面地分析当地的农业文化,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推出具有参与性的农事活动,烘托园内情感氛围,从而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民风民俗。

1.3 休闲生态园情感需求分析

在旅游心理学的相关著作中,游客的旅游动机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同时它是对游客的游览路径规划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参观休闲农业景观的游客大多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可以说是“久居樊笼”。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压抑的工作环境,他们非常需要能够调节身心、消除负面情绪的活动。休闲生态园刚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置身其中,其身体得到放松的同时,心灵也能得到洗涤。除了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压迫感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导致人们精神紧张,产生压抑等负面情绪,如人际矛盾。因此,休闲农业生态园不能只根据一种需求来进行总体布局与设计,而应该统筹全局,根据大多数游客的需求,基于其与生态的关联,突出乡情野趣,以满足各类游客的需要。

2 乡情野趣的营造方式与设计原则

2.1 营造方式

结合地域特征、地貌形态,以当地农业生产为依托,休闲生态为主题,以情感化设计为环境营造手法,打造场地生态农旅、休闲娱乐、研学科普、农事体验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生态园。因此,应保持基地原有的生态样貌,通过选取生态材料并培育当地常见的生态物种的方法,探寻景观语言与乡风民俗的内在联系,打造让广大游客喜爱的农业休闲景观,表达质朴的乡野情趣。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通过配套多种休闲娱乐设施来满足游客不同的使用需求。在园内的景观植物配置方面以花卉观赏为主,结合水景、山体、树林等自然要素,营造生态与观赏一体化的景观场所。

2.1.1 在生态景观中营造浪漫的氛围

在营造乡情野趣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场地的生态要素。在设计场地的过程中,要巧妙且自然地融入情感设计,营造浪漫的氛围。具体可从生态园的景观空间结构、活动组织策划和道路设置三个部分来突出生态园的空间情感。在设置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将园区的休闲主题与农业观光和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生态园进行功能分区。根据游客的需求,可以将功能分区归纳为两大类——观赏类与娱乐类。在关键位置设置观景平台,拉近游客与农业景观的距离,从而使游客近距离感受乡野之美。在原有河流浅滩处进行别致的设计,如在河道增设跳岩、鹅卵石等,增加其野性之美。

2.1.2 在景观小品中点缀野趣

在生态园整体景观设计中要融入与情感主题相呼应的景观空间和景观小品。适当在景观中点缀可以体现当地民俗风情的景观装置,通过文化内涵丰富的景观构筑物或景观小品来烘托别具一格的乡野氛围。同时在景观功能构造上,以生态灌木或绿植软化空间边界,体现生态生境的自然感。在园区河流中增加鹅卵石与跳岩,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拓展游客互动的空间,可以强化游客与场地之间的联系,同时可以为园区增加郊野休闲的趣味,充分烘托乡野情趣。

2.2 设计原则

2.2.1 景观可持续发展原则

休闲农业不仅可以提高乡村环境的美学价值,也有助于保护乡村景观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4]。休闲农业生态园的景观应该以当地的农业生产为主体,以田园风光、乡镇生态、农耕文化和农旅研学为主题,开发具有现实经济价值与发展价值的农业资源,同时与旅游业结合,发展成一种新型的集农业经营、农业旅游、农业研学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是一种高效的以第一产业辐射第二、第三产业的形式。在其景观营造过程中,应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设计指导原则,同时以情感设计的理念组织园区内的景观,科学合理地引导游客参与体验活动。

2.2.2 艺术生态性原则

通过情感化设计理念研究生态园内部公共空间,归根结底是用艺术化的方式去演绎休闲农业生态园的实用功能。而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实用艺术。一个能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的生态园并不是一味地用景观元素堆砌而来,而是一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在对场地进行艺术设计的同时,要注意生态与景观节奏的配合,让经过艺术手法处理的场地给人美的感受和美的触动。

2.2.3 景观安全格局原则

在设计场地的过程中,要坚持景观格局稳定、安全的原则,可以支撑场地景观可持续健康发展,并与周边的生态生境、空间情感氛围和谐共生。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设置相关的安全导向功能,如无障碍设计、安全设计等。在亲子游、家庭游中还涉及老人与儿童,须尽可能地在景观设计上提高场地的安全等级。同时在后期运营中要强化安保措施,并在特定时间对场地进行安全管制。

2.2.4 因地制宜的原则

地域特色导致农业生产具有本土特点,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地方特色农业资源[5]。游客对园区空间的认同感是基于带有特殊记忆的环境,环境通过历史文化属性及在与游客互动的过程中影响游客的情感认同。因此,在设计休闲农业生态园景观的过程中要坚守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如果设计时不考虑场地的地理情况、气候等重要条件,便是与打造生态农业景观的原则背道而驰,更无法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唯有对当地文化、环境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再进行设计,才能让游客的乡愁得到寄托、情感得以宣泄。

2.2.5 区位协调共生原则

从性质上看,休闲农业生态园属于旅游综合体,它通过打造多样性的空间激发游客进行情感交流的积极性,园内的空间配置应具有情感功能和多元的形式。因此,在营造景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区位环境的协调共生原则,并将其作为生态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准则。在空间的形式与内容上,根据当地的地域属性采用农业景观、农事科普与游乐设施相组合与链接的方式塑造场所的野趣功能,同时根据距离远近、场地大小设置休憩设施,提供休憩功能。并且,要以反映当地居民生活场景为出发点,制作景观小品或景观设施,满足游客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的需求。

2.2.6 园区空间互动交流原则

空间互动交流原则是根据在园区内塑造情感氛围与情感空间的需求,通过景观的基本形式、游园路线、园区内导识系统等特定因素来引导参与者。通过进一步优化农业景观,完善各种活动设施,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塑造情感空间,将园内空间情感用景观元素传递给游客,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验乡野情趣。

3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休闲生态园设计

3.1 以情感化设计理念为指导

休闲农业生态园空间的参与性主要表现在和农业景观的互动上,游客参与当地适应物候的农业生产活动,这也是生态农业最常见的与游客互动的形式,即在国内较为常见的“农家乐”形式,但这种参与方式较为单一,且参与者因为年龄不統一,不能够辐射全部游客。这种形式往往能使参与者的体力得到锻炼,但难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因此,探讨景观适应其情感体验,要注意设置针对游客内心情感需求的解决方案。休闲农业生态园区别于其他旅游场地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以“旅游小资源”获得游客认同,激发游客的游览兴趣,这也是农业旅游和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它是具有郊野风情的农旅综合体。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发掘乡土元素,践行生态理念,用景观设计语言完整立体地塑造生态园的田园野趣。

在生态园园路的设计上采用诱导式的指引方式。通过诱导角度设计,让游客与乡野景观亲密互动,打造游客与景观亲密互动的空间。在设计时应注重路径的尺寸,路径的尺寸控制着通道的开合。较小的道路尺寸更能体现出指向性与线性,有暗示旅游者朝着某个方向游览,或快速通过的寓意。通常的表现形式是生态通道,或有氧步道;道路尺寸较大,它的方向性就比较模糊,目的是让游客尽情地观赏周边风景,提醒游客可在此休憩片刻。这种道路大多数以平台和广场的形式出现。

休闲农业景观的参与者除了体验乡情野趣外,园内的基础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多元化的景观设置搭配基础设施,可以使游客在园区内流连忘返。在园区内配置针对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设施,或者在小广场、树林中配置文体类活动设施,可以使游客花费更多时间与园内景观进行情感交流,放松游客的身心,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3.2 按需规划,合理应用

在设计休闲农业生态园景观的过程中,游客需求是贯穿整体设计的一条轴线。游客的年龄、性别不同,其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然后根据游客数量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游客流失。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调研与行为抽样是了解游客在园内游览过程中产生的情感需求的重要途径。对到访人群进行不定时分析与分类,基于到访次数、频率、主要参与项目等展开分析,在日后策划与组织活动时可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服务。同时,园区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客群关系维护工作,不定时反馈游客在园内的活动情况,让情感休闲活动从园区内延伸到园区外。

4 结语

休闲农业景观的生态环境是塑造场景氛围感的基础条件,从游客的需求出发是提炼场地情感元素的基本要求。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设计休闲农业生态园,应该通过内容、景观、感知三要素与游客建立联系,利用郊野风情的“旅游小资源”确立园区主题,从而在情感层面获得游客认同。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将乡村独有的地域风情、民风民俗融入设计之中,从而优化游客感知;分析农业景观的现状与布局,建立景观与动植物多样性的联系;基于田园野趣的“旅游慢节奏”设计园区功能结构,从游客的内心需求出发,是体现休闲农业景观“乡情野趣”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32-33.

[2] 马庆斌.观光农业及其规划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2.

[3] 彼得·卒姆托.建筑氛围[M].张宇,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7-72.

[4] 郭焕成,王云才,刘盛和.“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纪要[J].经济地理,2002(6):769.

[5] 任开荣,董继刚.休闲农业研究述评[J].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2016,37(3):195-203.

作者简介:商亮(1997—),男,河北保定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王璐艳(1982—),女,河南许昌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景观设计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