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严冰 刘静
摘要:伊维尔是法国当代写实画家,擅长静物题材的幻境画法。伊维尔曾三次应邀在中国开展油画材料与技法教学,在油画界形成了特定的伊维尔油画技法,对中国油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伊维尔的教学以静物写实为主,其作品幻境写实的表象阻碍了人们对其技法的本质与古典油画之间关系的理解。文章从古典油画的技法特点入手,分析伊维尔撰写的专著和大量作品涉及技法的内容,分析得出伊维尔技法来源于欧洲古典技法的多个发展节点,遵循了古典油画的基本方法,但是媒介的使用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综合可见,伊维尔技法是具有古典技法特点的油画技法,对油画技法的学习和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关键词:伊维尔;古典油画;油画技法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9-0-03
法国画家克劳德·伊维尔(Claude Yvel)1930年出生于巴黎,他从1960年开始进行欧洲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的研究,擅长写实幻境画。伊维尔作为技法专家,先后于1988年、1991年和2013年三次受邀到中国进行油画材料与技法教学,其中前两次教学对中国的油画教学、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或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缘故,两次技法班都在鲁迅美术学院开设,鲁迅美术学院的教师韦尔申、刘仁杰利用伊维尔传授的技法创作的作品也获得全国美展金奖、银奖,在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中,王岩、宫立龙、韩大伟获得大奖,刘仁杰作品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这被称为“鲁美现象”。在此后30多年的中国油画各种大型展览中,都有用伊维尔技法创作的写实油画作品参展。
伊维尔作品的一个特点是写实,这也是伊维尔的作品被称为“幻境画”的原因。伊维尔在教学和出版的教程中反复提及,其长期着力研究扬·凡·艾克、维米尔以及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的技法。本文试图分析伊维尔的油画作品风格,梳理其使用的油画材料与技法,结合对维米尔、扬·凡·艾克等画家的材料及绘制方法的科学分析,探究伊维尔绘画技法与欧洲古典油画技法的关系。
1 伊维尔油画作品面貌
纵观伊维尔数十年积累的作品,这些作品尺幅都不大,画面精致平整。伊维尔的油画主要以静物为题材展开创作,另有少许人物和风景作品。从大量的作品可见,他尤其喜欢利用静物表达构想。伊维尔在创作中重视立意的巧思,从其技法特点来说,无法对风景和人物采用长期写生的办法,也让风景与人物失去了幻境写实的特点,其中在建中的建筑、城市一景、郊外景色,看似维持着简单记录的印象,实则也是精心构思的结果。为数不多的人物作品包括几幅自画像都画得比较简单,诸如皮肤和衣服的细节克制有度。伊维尔在风景作品中,会使用一些绘画性笔触处理树木和人物的头发。
伊维尔绘制最多的是静物题材。这些作品没有古典常规静物的光影、空间表达要素。静物题材作品因其静态的特点,可长时间保持姿态的稳定不变,适合仔细描绘,这无疑是伊维尔作品有大量静物画的原因。伊维尔对油画的研究着力点是在传统材料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幻境的表达,这里的幻境就是画家利用技法隐藏作品自身的存在,并且尽力使观众产生面对原物的感觉。欧洲写实的传统催生出一些专门制造幻觉的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绘制的西斯廷天顶画,立在画下观看,画中人物犹如坐在教堂顶部。伊维尔的幻境画模仿塞缪尔·范·霍格斯特拉滕的幻境画作品,以一块有纹理的木板为画面背景,选用一些体积不太庞大的静物置于板前,通过去除笔触的精细描绘,让人在数米之外产生静物犹如在现场的幻觉。
伊维尔的静物画都有明确的主题,如音乐、画材、时尚、体育、传统器物等,其中音乐、画材等题材有许多意犹未尽的创作。这些作品以相同的手法布置,將一堵墙面、挡板等阻挡三维纵深感的物体作为背景板,前面安排一处可以搁置物品的平台,在挡板上悬挂与主题相关的物品和图片,台面摆布与主题相关的静物。细心观察这些作品会发现,伊维尔通过静物表达的主题实际体现了对人、对社会的关注。如果背景板上粘贴的图片是芭蕾舞女孩,那么悬挂的实物就是舞鞋;如果图片内容是棒球运动员和体育场,平台上搁置的则是棒球和球员使用的手套;音乐家的个人图片和唱片、票根、乐谱配置在一起;研磨台、颜料粉、色标或画笔、颜料、大师作品图片等组合显示了作者对绘画的热爱。了解伊维尔的经历可以知道他曾是乐手,所以反复出现音乐和绘画主题完全可以理解,而“9·11”的题材、反战的题材、时尚的题材等,则让伊维尔的身份不再局限于一位研究材料技法的写实画家,而是一位关注社会的艺术家。
2 古典油画技法特点与伊维尔油画技法的比较
2.1 古典油画技法特点
干性油使用的记载在欧洲之外可以追溯到很远,但能够从追溯的起点延续下去成为日后的油画,还得寻找欧洲的线索。在欧洲,5世纪开始有相关的文献提到干性油绘画,15世纪尼德兰地区出现了油画。比扬·凡·艾克大10岁的康平在1420年左右有使用干性油绘制的作品[1],但由于扬·凡·艾克完全遵循材料的特性,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绘画方法,因此瓦萨里在他撰写的艺术家传记中把油画的发明之功归结到扬·凡·艾克名下。
在正式的油画语言成熟前,欧洲的绘画也是分层创作的,色彩分层处理的原因有多种,此文不展开论述,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形成了前后色彩的关系。扬·凡·艾克除确立了涉及材料使用的方法之外,还提出了欧洲油画的“三层法”,这种被称为“佛兰德斯三层法”的做法,先后在欧洲北部、中部、南部传开,后成为欧洲油画的基本绘画规则。
古典油画的“三层法”把绘画的过程分成底层铺色、中层塑造、表层调整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画板不同,会有不同的底层的绘制。
“三层法”的第一阶段是底层铺色,底层阶段解决色调的大形式问题,除了预先考虑设计好的构图和造型位置的经营外,底层绘制会考虑为下一步塑造建立明度和色调关系。早期北方佛兰德斯画法的底层是在吸收性较强的白色胶粉底上绘画,画家会在勾勒好造型的底板上涂刷被称为“imprimatura”的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底色,在使画底吸收性减弱的同时,展现出需要的色调。油画传到意大利之后,达·芬奇发明了明暗法,在底层绘制中降低了画面色调的明度。随着画布的使用,油画的底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提香、卡拉瓦乔的油画阶段,直接制作成画面创作需要的色调,但大多也是土红、棕色一类,这样的画底需要为下一步的绘制提供明度,与北方画法不同的就是开始使用提亮技术。在维米尔的画中,底层颜色是介乎北方画法与意大利画法之间明度稍高的暖灰色,其绘画底层的铺色不仅受底板明度的限制,更考虑互补或临近色相的叠加会产生何种新的视觉效果。
在第二层的塑造中,根据需要及画家的能力,有些作品在这个阶段几乎直接画出最终效果,如扬·凡·艾克绘制的《玛格丽特·凡·艾克肖像》,从现代技术检测看,并没有多层的反复,但从作品衣饰部分可以看出表层对釉染技术的使用。第二层又称为中层塑造,这一阶段用覆盖力较强的颜色展现结构、光影、体积、色彩的基本关系,除一些细节、饱和度不足之外,这个阶段会利用油画颜料缓慢干燥的特点尽情塑造刻画。一般在第二层的塑造中,即便干燥之后继续使用覆盖力较强的色彩覆盖,这种功能效果雷同的色层还是归属于第二色层。
第三层被称为表层,做法主要是釉染罩色。在这一阶段,原本色彩弱饱和状态得到改变,画面暗色得到加强,因而是彰显神采的阶段。主要利用油画颜料的透明和半透明特点提升色彩饱和度,添加细节,减弱前一步过于夸张的笔触和明暗,有些画家如伦勃朗会在局部反复第二和第三层的关系,以此展现出惊人的质感。
多层技法总是前一步为后一步作铺垫,后一步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相应地推进,层层相叠,有理有据。在媒介的使用上,油画诞生之前,画家使用的是坦培拉材料,油彩的出现除解决了画面防潮问题之外,还可以利用缓慢的干燥时间反复调整色彩的微妙关系。干性油相比其他媒介能更好地折射光线,即便不甚透明的颜色,稀释到一定程度,都有较好的透明性,因此在表层绘制中,画家大量使用罩色的技巧。
2.2 伊维尔油画技法和古典油画技法的比较
中文出版物中有两本伊维尔油画技法的教程,一本是伊维尔在中国第一次教学后,学员祝福新和刘仁杰根据伊维尔教学内容撰写的,另一本教程是伊维尔自己撰写的《油画技法·古方今用》。本文关于伊维尔技法特点的分析主要参考伊维尔自己的专著。《油画技法·古方今用》不是简单的材料介绍与绘画方法的讲解,而是详细地分析了每种材料在古代的应用和加工情况。
在技法部分,伊维尔使用油性双色画底[2],根据画家运用的材料可知,油性画底是意大利画家使用画布之后根据明暗画法需要演变出来的手法,可见伊维尔的画底制作完全采用古典油画的方法。
伊维尔在勾画轮廓之后,将几种常规颜色全部和铅白调好,用稀释剂轻松地铺上薄色,颜色根据描好的明、暗色块填涂。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所有色彩与白色调和,铅白的介入可以加快并均衡各种涂绘色彩的干燥,所有颜色都在加白之后变成弱饱和色,这样的处理与扬·凡·艾克等一些早期油画大师的底层用色方法接近。扬·凡·艾克、拉斐尔等画家的作品的明部色彩都有铅白的成分,但使用X光拍摄的照片显示铅白的使用量不大,画面明部的明度来自绘制的半透明颜色和底板折射的光的复合。意大利画家在利用画布绘画的基础上发明的厚涂法,形成了后来区别于北方画法的体系;鲁本斯综合了南北两地的画法,形成色彩暗部薄而透明、亮部色彩厚重的特点。
在中间层的塑造中,伊维尔始终使用添加了白色的颜料深入刻画,数遍之后,使用媒介膏稀释,然后将画面涂刷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恢复画面光泽,根据统一光泽的关系判断需要继续深入的区域,同时树脂的黏性也能使色层更加稳定。检测扬·凡·艾克、鲁本斯等画家的作品会发现,有些作品的局部色彩层之间使用了树脂光油层。
伊维尔的静物作品因为需要制造幻境,所以在绘制过程中常常应用扇形画笔和软号画笔扫平笔触,但在人物画和风景画中,还是有笔触的保留。伊维尔在人物作品中对人物造型的刻画远没有静物画精细和准确,人物动作和塑造略有拘谨与僵硬之感,结合这些画中场景物品上略有失焦感的高光,很容易发现伊维尔这类作品的绘画语言受维米尔作品的影响。
在罩色阶段,伊维尔除了利用透明色提高色彩的饱和度,形成画面色彩沉稳的效果外,还提出可以利用白色和罩色媒介稀释以后罩色,制造风景中远近的雾化,玻璃、大理石、肌肤等的柔光[2]。历代古典大师的技法包罗万象并不断演变,其中“三层法”为古典基本技法,让古典时期绘画的面貌彰显出了独特的魅力。从伊维尔绘画制底、绘画的多个步骤、绘画的风格等方面可知,他对古典画家技法甚至一些画家风格的研究成果的应用。
伊维尔在绘画过程中一直使用一种由玛蒂树脂和熟化油制成的膏状媒介,在底色绘制、隔离层、塑造、罩色中都使用该媒介。检测得知,大师的作品颜色中极少添加树脂光油,这样的结果推翻了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与材料》中古代大师大量使用树脂的论断[3]。伊维尔作品依赖的膏状媒介从材料特性上分析,的确存在不可逆的色层安全隐患,文献显示,这种媒介自18世纪于法国出现,但有人怀疑18世纪和19世纪不少油画作品保存状况不佳与该媒介的使用有关。
3 结语
伊维尔在数十年的绘画生涯中,积极研究古典大师油画材料的使用技法,对扬·凡·艾克、维米尔等画家的技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在绘画过程中全程按照研究的技法创作。通过比较可知,伊维尔利用了经典的“三层法”分步繪画,综合了扬·凡·艾克、巴洛克画家、维米尔、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画家及流派的技法形成了自己一套符合古典绘画逻辑的技法。在材料的使用上,伊维尔对膏状媒介的应用与古典技法本身没有必然的关联,虽然从伊维尔数十年来作品保存的状况看,该媒介的缺陷并不明显,但本着尊重科学成果的态度,有必要克制绘画过程中对软性树脂的添加。
伊维尔在中国的教学已过去30多年,在全球性的古典绘画教学边缘化的21世纪,其研究对中国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使一批又一批油画材料研究者诞生,推动了中国写实油画的发展,也为喜欢古典油画的画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赖瑞崟.油画的诞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39.
[2] 克劳德·伊维尔.油画技法·古方今用[M].张汉明,译.台北:伯亚出版事业有限中心,1994:63,149.
[3] 马克斯·多奈尔.欧洲绘画大师技法与材料[M].杨红太,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13.
作者简介:江严冰(1976—),男,江苏海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教学。
刘静(1998—),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油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