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新课改的理念,让初中美术教学走进生活,将生活元素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对生活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汲取美术的滋养,为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奠定基础,是初中美术教学的落脚点。因此,初中美术的科任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让美术教学走进生活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
作者简介:艾建(1975—),男,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华龙初级中学。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美术教学作为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当前,部分学生对初中美术学习有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如认为美术学习水平高低取决于自己的天赋,觉得自己不具备良好的美術能力,使得他们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一些初中学校中,美术课堂被边缘化,甚至出现了虽然课表上有美术课、但实际上美术课却被其他学科的教师抢占的现象。部分美术教师也缺乏对美术教学的积极性。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些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是其中之一。为了更好地优化美术教学方法,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教师应该让美术教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元素。这有助于摆脱美术学科教学和学习不受重视的困局,让学生逐渐爱上美术。
二、将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注意事项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设计应该贴近生活
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会强于那些刻板的、形式化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趣味性强、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活动。比如,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4课“生肖的联想”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本课内容设计成让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与生肖有关的故事和传说,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生肖图案。与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相比,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美术课堂的练习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设置练习环节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性较强的美术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布置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练习任务,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如,在“生肖的联想”一课的练习环节,考虑到龙的形象融合了许多动物的特征,并且有关它的故事和传说数量较多,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练习任务:学生需要先通过做泥塑或者剪纸的方法,制作一个龙的造型或剪出一个龙的图案,再向班上同学详细介绍作品中龙的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仿照自己家里有关龙的工艺品或者图画的形象。教师布置这种寓教于乐的练习任务,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开展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注重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和个性化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教材内容,而应该适当地变通,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6课“大自然的色彩”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户外观察,要求学生把五彩缤纷的景色以拍照或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素材。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些素材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并提出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不同的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在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说明色彩产生的原理,并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和时段大自然色彩的变化。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够对色彩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为后续学习配色打好基础。
2.构建个性化课堂
美术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教师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美,美不仅表现在大自然的景色中,还表现在同学之间的友谊中,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中,自己取得进步时收获的祝福和鼓励、遇到困难时得到的帮助和关怀中[1]。比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鼓励学生向当天过生日的同学赠送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在节日主题活动、校园运动会及各类比赛中创作的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开展这些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进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优化教学过程,让美术教学走进生活
1.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生活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初中美术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能够将学生原先无法直接领略的艺术作品以多种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教学素材,这些优势是传统的教具所不可比拟的。例如,在教学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捣练图》—盛唐女性的生活”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展示唐朝女性的服饰图片。这些素材既可以来源于唐代画家的作品、壁画、浮雕等,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选取。学生在了解了盛唐女性的服饰风格之后,再欣赏如网络红人“不倒翁”等现实中的人物所穿的唐朝服饰,就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传承服饰等方面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又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11课“戏曲与美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了解形态各异的脸谱、绚丽多彩的戏剧服装和各种道具,然后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相关素材,在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和分享。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赋予美术课堂生机和活力,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现实生活是学生挖掘美术资源的宝库。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目光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而应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注意捕捉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
美[2]。例如,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11课“吉祥物的设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介绍完教材中所列举的有关吉祥物的案例之后,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作为吉祥物的物件,如长辈送的铃铛、手链、吊坠,在本命年收到的家人专门制作的红色衣服,在婚庆场合贴的“囍”字,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和生活用品中,无不透露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景的期盼。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加深对吉祥物的寓意等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上述活动,可以将比較枯燥的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当学生懂得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时,就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寻找和挖掘这些资源,并思考其中蕴含的深意,久而久之,学生的审美水平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3.引导学生进行多维互动交流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美术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创作美术作品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还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创造力。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画家、雕塑家或工艺设计师,而是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开展美育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感知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美。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关于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人或事的看法和感受。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合格人才。
4.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
任何理论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锤炼,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一般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美术创作水平还不是很高,当他们想要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时,以他们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仍较大。为了帮助学生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方式,适时地引导和点拨学生,让学生一步步地提高自身的美术创作水平。一般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为学生提供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绘画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美术作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新年到来之际为学生布置制作贺年卡的任务,在植树节当天让学生制作植树造林的招贴画,鼓励学生为自己家乡的特色产品设计广告图案,等等。教师只有围绕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为完成任务而随便涂鸦,敷衍了事;才能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任务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构思作品内容。由于这些任务的主题贴近生活,因此学生在开展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向家人、朋友或同学寻求帮助,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寻找创作的灵感。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不但能够获得成就感,而且能够在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等交流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关系,在接下来的美术学习中进一步激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三)改进美术生活化教学的评价方式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不但会影响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还决定着自身的课堂学习效果。初中学生大都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对教师和同学给予的评价比较敏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比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创作一幅绘画作品的任务,在评价环节,如果发现有的学生的作品颜色比较单调,教师就应该详细了解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只用了几种颜料创作作品,究竟是因为态度、创作思路等方面的问题,还是因为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有限,无法购买足够的学习用具。并且,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不应该只以作品的色彩搭配作为评价指标,而应该从色彩、线条、内容等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或互评,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需要及时予以肯定,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信心。
此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将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同时,也需要留心观察不同学生的表现,捕捉他们的心理变化,避免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让个别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抵触心理[3]。比如,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和父母的照片。而这样的任务内容可能会使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在布置任务时需要预先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慎重考虑任务的内容。如教师可以将前文提到的分享照片的任务更换为让学生向全班同学分享一张亲手拍摄的、自认为拍得最好的人物照片。
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的任务绝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解美术理论知识,也不是以刻板的方式仅仅让学生积累教材知识,还需要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美术教学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就成了无源之水。只有开展根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美术教学,才能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初中美术的科任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将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让美术课堂焕发无限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昊旻.小学美术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探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8):146.
[2]章莉莉.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23):148.
[3]郑灵燕.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7(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