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2-05-30 01:58:53周丽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师主导实践探究道德与法治

周丽

[摘要] 教师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当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还要在教学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收获快乐、内化知识,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

[关键词] 教师主导;道德与法治;实践探究

《義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应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成规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感悟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高效教学的重要突破口。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科学有序的带领和引导,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技能、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中的《大家排好队》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在公共场所要排队、不插队、不掉队,从小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好习惯。现以该课为例,探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教育在高效低耗中开展

2022新课标在课程建议中指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既要切合实际,易于操作实施,又要充分调动学生求知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既定的教育目标。

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为起点,在育人目标、育人方法和育人路径等方面,都提出了体验式教学要求。体验式教学顺应了小学生的思维特性,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践行好习惯、积习成性。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为了教学内容展示的直观性,除了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往往还要用到教学用具。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准备了丰富而繁杂的教具,课堂热热闹闹,有时学生参与率高,有时也只有部分学生体验或示范,其他学生只能做观众,难以切实参与。这类课堂因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难以在常规教学中推广。作为主导教学活动的教师,要本着实用性原则设计精巧的活动,让教学活动的效果与其所耗费的教学成本之比例恰当,力争让教育活动在高效低耗中进行。

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教师考虑到生活中人们的表现,认为除了让学生明晰排队要遵循的规则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公共场所排队的细则,如在上车、坐电梯、进出会场时要遵循先下后上、先出再进的原则,不能堵在进出口的正前方影响出来的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要经过多次的实践体验和强化训练。为此,教师在“文明剧场练排队”环节中设计了“演练乘车时的排队秩序”活动。首先,教师在课件中出示地铁站台地面的标志线。接着,教师请一个六人小组学生合作演示如何上下地铁。为了让小组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具身的实际操练,在此项演示中,教师没有使用教具,整个演练活动均由小组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先请两个学生并排站,作为地铁的两扇门兼做报站员,两名学生扮作车上的乘客,剩下的学生扮作将要乘车的乘客。当播报地铁到站时,扮演门的两位学生各向两侧跨出一步,在中间留出空隙,车上乘客先走出车厢,车厢外的乘客再从车门两侧步入车厢。当播报列车将要启动时,扮演门的两位学生跨步回到原位,模拟车厢门关闭。

直观的演示、简易的操作流程、全员的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与准备,鼓励他们对每一类角色都尽量进行尝试,并引导学生在上车、坐电梯、进出会场时都要遵循先出再进的原则。从学生热忱的态度、认真的表情、熟练的动作中,教师感受到学生文明乘车的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

二、灵活调控课堂活动,让教育在因势利导中生发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突出的学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互动活动颇多。在这样开放、自主、动态的课堂上,经常会产生教师预设之外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要像节目主持人一样,用敏锐的观察和灵动的思维随机应变,通过生动的话语、丰富的表情和恰当的肢体语言来组织、引导、调控教学活动,必要时还要调整教学环节和内容,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

在教学《大家排好队》一课时,让学生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后,教师创设了“带学生去文明小镇参观”的情境。为了做好后续的教学评价,教师设计了精美的“文明小镇通行卡”,并请学生到讲台前领取。学生们好奇心强烈,争先恐后,一拥而上。原本以为刚刚学习了排队的重要性,学生会有序领取通行卡以开展下面的学习活动,可学生的实际表现却出乎教师预料。于是,教师及时调整了教学环节,用手势示意活动暂停,让学生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处于兴奋的他们刚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但从教师严肃的表情中似乎又有所感悟,于是马上静静地回到座位上。教师借机追问学生:“刚才同学们领取通行卡的时候,你们觉得顺利吗?为什么?”教师首先请刚才没上台的小组学生谈谈感受。这些学生亲眼所见当时的拥挤场面,能准确地表述出拥挤、闹哄哄、乱糟糟等情景。这时教师又请刚才上台领取通行卡的学生谈谈感受,这批学生感同身受地表示刚才很拥挤,有的说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只是被挤着,感觉好危险。紧接着,教师播放了某校园的踩踏事故视频,事故惨烈的教训深深触动了学生,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了不排队是不安全、不文明的,只有人人都自觉排队,才能避免危险的发生。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能做到知行合一、自觉排队,教师再次请学生代表上台领取通行卡。这一次,学生们在没有老师提醒的情况下能做到自觉、安静、有序地排好队上前领取。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谈感受,学生纷纷表示这一次排队大家都很守秩序,安全又文明。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抓住课上随时生成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补充教师在课堂预设之外,学生又渴求的知识。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一课时,在观看了一段踩踏事故的报道后,有学生心有余悸地问:“老师,如果我们真的遇到踩踏事件怎么保护自己呢?”虽然这不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安全无小事。这是一项实用技能,也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实用性指导原则相一致。于是,教师马上调整教学内容,补充提醒学生遇到人流拥挤时要尽快离开现场,如果无法离开现场,应尽量抓住牢固的物体,不让身体失去重心而摔倒。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做了两组遭遇踩踏事件时的保护动作,一组是当自己还能站立时的动作:两臂弯曲肘撑开,左手握拳右手握腕护胸前;一组是摔倒后的动作:两手十指交叉扣、护住后脑和颈部。几个简单的动作,教师边说边示范,学生专注地跟着学、跟着做,很快就学会了这些技巧,自我防护的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师结合学情,及时调整课堂学习活动,使体验活动更有针对性。课堂大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文明守纪意识到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高效引领课外活动,让教育在生活实践中升华

陶行知认为,学科教学应以生活化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念,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2022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更需要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经调查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体验。有的教师即使有意识地增设课外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和精力等多方条件限制,设计的课外实践活动也多在授课结束前作为课后拓展性、探究性作业一笔带过,对活动实施鲜有组织、引导、反馈和评价,实践活动在课后往往不了了之。这种缺少了学生体验、实践、感悟的教学会造成“课内激情课外抛”现象的发生,难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作为主导教学活动的教师,要使课外实践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善于借助家庭、学校、社区实践活动平台,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课外实践活动方案;二是要加强家校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家校共育中提升学生认知;三是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时且适度的激励与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拓展学生认知空间,深化体验感悟,活动结束后做好评价反馈,为后续教育教学做好经验总结。

如在学习《大家排好队》一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文明排队大家行”系列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排队好习惯落实到生活中去,并与亲人、朋友携手去发现生活中文明排队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就发现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案。活动开展前,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活动具体要求,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形式、预期目标、评价细则、注意事项等内容,并把活动信息通过班级群发送给家长,希望家长能“大手牵小手”,做好监护、配合、引领工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制定活动方案,在组长带领下通过团队协作开展探究活动。

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汇报交流,主要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例如,某小组发现下课后同学们去洗手间时经常有人不排队,在洗手间外拥挤打闹,既不文明又不安全。教师请该小组分析原因,学生认为是同学们不自觉遵守纪律。教师借机引导该小组学生继续探究,就发现的问题再深入分析原因和寻求解决方案。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引下经过反复观察和研究发现,洗手间里面虽然画有一米线,但下课后上洗手间的人比较多,往往队伍排出了洗手间,排队习惯不好的同学在没有标志线的地方就会不自觉地往前挤。有学生建议学校在洗手间外也画一些一米线,有学生在和家长讨论后还提出因为自己所在的学校是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同学们特别喜欢足球,所以可把一米线改为用印有足球图案的框线代替。教师认为孩子们的建议不仅可行还富有创意,于是在对该小组进行高度评价的同时,还把建议提交给了学校。这一建议得到学校领导采纳,迅速在各洗手间地面喷画了美观又实用的“足球点排队线”,经过学校进一步的宣传教育,学生面对喜爱的足球喷画,排队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困扰学校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加强校内外联结,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活动机会,教師还结合当地社区开展的“小手牵大手,文明路上一起走”系列活动,在家委会配合下,与社区联合开展了“文明排队大家行”主题宣传活动。休息日,在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面带微笑、高举提示牌,在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向市民宣讲“有序排队、文明礼让”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还在提升自我认知的同时,将文明带出校园,辐射到社区。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做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收获快乐、内化知识,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思政课与少先队活动课有机融合,提升育人实效的研究”(项目编号:2020YQJK54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钟守权.传承与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初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28.

[2]任颖.以“真体验”追寻道德真生长:基于三个课例的反思[J].中小学德育,2020(02):46-49.

[3]焉永红.“同伴互动”形塑道德与法治学习新样态: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探索[J].中小学校长,2021(02):62-64.

[4]张彩勤.生活化: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取向[J].中小学班主任,2022(02):40-42.

猜你喜欢
教师主导实践探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阅读教学不能轻视教师的讲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23:54:03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探究阅读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23:53:19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以分层考核法为基础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4:34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2期)2016-09-22 17: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