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水环境需全社会参与

2022-05-30 10:48王剑英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马军蔚蓝环境治理

王剑英

5月30日, 北运河杨洼闸通航

在环保组织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拳头产品“蔚蓝地图”App上,集成了约2万个水质监测站点的数据,覆盖337个地级行政区;它用水质指数对全国391个城市水环境进行打分、排名,并对全国700万家企業进行环境评测;对于身边的污染问题,用户均可拍摄现场照片上传,予以举报。

中心主任马军曾出版专著《中国水危机》。近20年来,已经成为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的他与伙伴们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和分析环境信息,促进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治理机制的完善。

北京近年来大力推动水生态治理,如何评价?环境信息公开与社会参与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日前,马军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分享了他的观察与思考。

马军

北京水质变好

《瞭望东方周刊》:以“蔚蓝地图”App上的数据来解读,我国水环境呈现怎样的总体特征?

马军:“蔚蓝地图”App所有环境数据都是从公开途径获取,各监测站点的发布频率有所不同,按月、按天或按4小时,历史数据可回溯的年份也不同。我们设计了颜色系统,蓝色为最佳,其次为绿色、黄色、紫色、灰色和黑色。

从“水质综合指数”来看,颜色区分一目了然:我国西部呈大片蓝色、绿色,南方则蓝色、绿色中夹杂着黄色,东北和华北黄色、紫色较多。

《瞭望东方周刊》:北京近年来大力治理生态环境,目前水环境如何?

马军:北京“水质综合指数”为9.09,处于绿色“良好”等级,在纳入排名的391个城市中,目前排第136位。地处上游的张家口和承德都是绿色“良好”,排名分别为第148位和第124位。

从河湖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地下水三个分项指数来看,北京均为“良”,排名分别为第201位、第149位、第57位。

整体而言,北京水质情况好于周边城市,三类水质点位占比最多。就区位而言,北京的北部和西部是山区,为河流上游,水质整体较好;而东郊和南郊由于大量城市排水进入,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点位增多。

《瞭望东方周刊》:北京水质变化有没有比较生动的案例?

马军:亮马河是北京核心区的一条河,全长约10公里,绝大部分河段都位于朝阳区,周围有居民区、商业区和使馆区。其曾经长期污染严重,是北京城里的顽疾。

近年来亮马河水质变化明显。从2007年6月有数据记录开始,到2016年4月,9年中几乎都是劣五类和五类,图表上是一长串的黑色和灰色。经过治理,亮马河从2017年8月开始逐渐稳定在二类和三类状态。当下最新数据为三类。

《瞭望东方周刊》:永定河全线通水、生态修复是近两年北京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成果,现在流域的水质如何?

马军:永定河流经五省区市。2006年我们组织了沿河考察,当时污染比较严重。

山西朔州市的神头泉是永定河的主要源头,其水质在2022年2、3月间曾达到一类标准。

永定河沿河的监测站点以二类、三类居多,如东榆林水库、珠窝水库均为二类水,河北八号桥站点、首钢园区附近的南大荒桥站点均为三类。进入下游后,永定河水部分由北运河入海河,大部分则入永定新河,均在天津入渤海。

亮马河旁的滨河步道

2017年7月4日,永定河北京门头沟区段的河道保洁人员在捡拾河道里的漂浮物(李欣/摄)

北京仍很缺水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北京水资源状况?

马军:北京水资源天然禀赋条件相当有限。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而言,北京在全世界超大型城市中排名靠后。

南水北调进京之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曾一度降到120立方米。国际上的标准是,人均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北京一年的需水量超过30亿立方米,最重要的“两盆水”是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设计库容量分别为43.75亿立方米和41.6亿立方米,但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二者蓄水总量仅有5亿多立方米。

通过从黄河调水和南水北调,以及生态治理、生态涵养等,目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已提升至150立方米以上,2021年密云水库高位蓄水量达到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20世纪50年代,全北京市域大约200万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0—30升。现在常住人口2188万,还有大量流动人口,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超过200升。人口数量和人均用水量是原来的10倍,可以想见北京水资源压力之大。

大家日常跟水最亲近的地方是水龙头,似乎手一拧,水就哗哗自动流出来,没有意识到它多么来之不易,代价有多么高昂,背后多少人付出了努力。每一位市民都应有爱水、节水意识,行为方式发生转变,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

长期以来,因为北京水资源短缺,把很多河道都做了硬化,修了水泥坡岸、水泥河底,两岸的许多原生植被也移除了。当时主要是满足输水功能,但生态功能就没那么好了,鱼虾不容易生长了。希望慢慢地能恢复到河流原生态的状态。

历史上,北京所在的海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70%,就像一块绿宝石镶嵌在华北大地上,但后来森林资源损失特别大,森林覆盖率一度降到5%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这些年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已经恢复到44.6%,这是非常大的成果,可以很好地涵养水源。

只有青山常在,才能绿水长流。

《瞭望东方周刊》:关于水环境治理,近年来有哪些重大进展?

马军:我国水环境治理在三大方向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是劣五类水体比重大幅下降。2006年,全国28%的水质监测站点的水质为劣五类,即超过1/4的水体丧失使用功能。后来比例不断下降,2021年下降为1.2%,这是巨大的历史性变化。

二是水源地保护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生态环境部在环保督察中发现、识别了7000多个相关问题,都进行了公开。

三是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居民最能感受到这种变化。我是北京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10多年前,北京曾经有一个词叫“有河皆枯、有水皆污”,许多河沟蚊蝇滋生、异味泛滥,现在大都得到治理,很多地方还建成了公园,成为纳凉者和钓鱼者的首选之地。

为治理黑臭水体,2016年,环保部和住建部联合构建了微信举报平台“城市水环境公众参与”公众号,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后来“蔚蓝地图”与之形成了连通,意味着“蔚蓝地图”的所有用户发现黑臭水体拍照上传,均可直接传入举报平台。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复与核实。

这个借助新媒体的黑臭水体举报平台工作非常有效。“十四五”期间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正在向城郊和乡村扩展,希望黑臭水体举报平台也能拓展到更大的应用范围,统合更多部门、更多区域参与治理。

中国已经吹响了大规模环境治理的号角,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更需要让各方能够有效借助环境信息,便捷地参与进来并形成数字化解决方案。

蔚蓝的召唤

《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污染地图”更名为“蔚蓝地图”,为什么这样改?

马军:党的十八大之前,污染排放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

从2013年开始,我国统一发布PM2.5监测信息;2014年开始,全国重点监测的污染排放源,要求废气每1小时、废水每2小时公布监测数据;2015年实施新版《环境保护法》,其中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这些都让人们感觉到,中国已经吹响了大规模环境治理的号角,宏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更需要让各方能够有效借助环境信息,便捷地参与进来并形成数字化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把“污染地图”升级到了“蔚蓝地图”。蔚蓝代表着蓝天碧水,是大家所特别期待的美好环境的颜色,具有很强的召唤意义。改名蔚蓝,是希望让公众既看到問题,更看到希望,一起加入环保行列。

《瞭望东方周刊》:近十年来,党中央提出和发布了很多跟水环境、水资源有关的理念、政策和举措,你最受触动的是哪一项?

马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之大、措施之严、投入之巨,是前所未有的。水是连接生态系统的最核心要素,格外重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等新理念的提出,都对保护水资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最震撼我的,是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可谓振聋发聩,对整个长江流域各级政府发出了极为关键的明确信号,充分体现了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取向,即绝不能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去牺牲环境生态,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在这样的要求下,长江流域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地区采取了强有力的治理措施,污染减排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一进步是历史性的!

猜你喜欢
马军蔚蓝环境治理
Enhance sensitivity to illumina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in light-dependent neurons∗
Control of firing activities in thermosensitive neuron by activating excitatory autapse∗
蔚蓝50米
蔚蓝50米
蔚蓝50米
蔚蓝50米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Synergy and Redundancy in a Signaling Cascade with Different Feedback Mechanisms∗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Talk about music content and emotion of music movie "The Legend of 1900"